台湾档案工作考察纪实


发布日期: 2012 - 02 - 2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省档案学会


炎炎盛夏中,以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馆)长王茂法为团长的浙江省档案学会赴台考察团一行,应台湾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学会的邀请,赴台湾交流考察档案工作情况。考察期间,我们拜访了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和高雄市左营区户政事务所等单位,与有关人员开展亲切的座谈并进行了实地考察。整个考察交流活动在严谨、有序、亲切、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考察情况总结如下,并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考察单位基本情况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位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是台湾收藏历史档案和图书资料的机构,隶属于台湾行政院。其馆藏清代档案文献约40万件,其中多为清代宫中档、军机处档、内阁部院档、史馆档和官书等,另有满蒙藏等文的书籍与档案。为1949年国民党政府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管的部分历史文物、图书资料和档案文献辗转迁移而来的。这些档案文献在清史研究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对其全面整理后,编制了约40万张单份档案卡片,并于1969年后在《故宫季刊》、《故宫学术季刊》陆续发表文章介绍这些档案的状况和专题史料评述。1982年编印出版《故宫博物院清代文献档案总目》,以件为单位,是台湾地区早期出版的档案目录,第一次将从大陆运台的清代档案进行了汇总公布。1983年出版《故宫档案述要》,系统介绍所藏档案。图书文献处还陆续编辑出版了康熙、雍正、乾隆、光绪4朝的奏折专辑11册,《旧满洲档》10册、《年羹尧奏折专辑》等专题档案史料汇编。为加强对珍贵档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缩微复制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其中,34万件档案可以提供网上查询,并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单位实现了资源共享。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位于台湾南投市的“国史馆台湾文献馆”隶属台湾“总统府”,掌管“撰修国史”事宜,征收和接收政府机关从大陆运台档案和已失时效的档案,是台湾地区保管国民政府机关档案最多的单位。其馆藏特色为日治时期档案和战后省直机关档案。日治时期档案包括1895年至1945年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期间形成的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公文类纂和台湾拓殖株式会社文书,是迄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日本殖民统治史料,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战后省直机关档案则分为战后初期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档案、逾时三十年以上永久保存档案及超过保存期拟毁档案。文献馆下设采集组、整理组、编辑组三个主要业务单位。采集组负责古文书采集整理、摹制碑碣拓本、各机关拟销毁档案的征集、地名调查、史料文献、图书、民俗文物的收集、访查、典藏、推广、展示等工作;整理组负责文献史料的管理,安全维护,扫描储存,档案数位化,档案史料翻译、展示、推广、研究与出版,文献史料阅览咨询服务等;编辑组负责台湾全志,台湾原住民史、台湾重要家族史及人物传、台湾客家族群史等的纂修,早期史料编译,台湾文献刊物编撰,办理奖励出版文献书刊、奖励推广台湾文献研究活动、图书期刊阅览服务等事项。

高雄市左营区户政事务所。作为详实记载所辖区域各项户籍登记,确保公众权益,为政府施政提供户政资讯的机关,其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隶属于高雄市警察局的左营区户政事务所。1992年台湾户政业务回归民政局办理后,改为高雄市左营区户政事务所。其现行档案管理作业遵循创新、多元、效率、积极的原则,基础业务工作和档案数位化工作规范有序,网上查档调阅和档案应用服务深受好评,作为绩优标杆单位获得多项荣获。

二、台湾档案工作的特点

长期以来史学研究单位管理档案的制度制约了档案功能的发挥。截止2000年,台湾地区还没有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档案馆,也没有一本专门研究档案馆业务的著作。一些史学研究单位、文物保管单位,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等,保管着从大陆撤退台湾时运来的大批历史档案,但局限于为“史学”服务,只是在各单位内部设立处、科、组、“中心”等,专门从事档案管理。这些单位秉承修与管档相结合的传统,虽然对于史学研究有较大优势,但对于档案功能的全面发挥却显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台湾地区档案法》的颁布,开辟了档案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里程。为健全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促进档案开放应用,发挥档案的功能与价值,台湾地区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与1999年12月15日终于公布了《台湾地区档案法》,确立了档案管理的法律依据,明确了政府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2000年3月又成立了“国家档案局筹备处”,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和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建设。2001年11月23日,档案管理局成立。2002年1月1日,档案法及其施行细则等相关子法正式施行。自此,台湾地区逐步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各项标准化作业流程。其中,特别重视建立“国家档案”审选标准、丰富档案典藏内容、加强档案目录检索及档案合作交流。2006年年10月,设立首处“国家档案”典藏场所,整理典藏“国家珍贵档案”,并提供“国家档案”申请应用等相关服务。

档案数位化工作成效明显。所谓台湾档案数位化就是档案数字化工作。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和“国史馆台湾文献馆”都是数位典藏的典型示范单位,高雄市左营区户政事务所也积极规划档案数位典藏,实行了网络查档阅览等各项作业。档案数位化的方式约可区分为两种,其一是以档案原件直接透过扫描器对档案进行扫描,如使用平台式扫描器或大尺寸扫描器等。其二则是先将档案进行缩影微卷,再将微卷进行数位化。档案数位化流程上,主要规划为三阶段:前置作业、物件数位化程序及后设资料与资料库建置。前置作业旨在说明数位化工作进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数位化方案选择、工作规划、文书档案编整;物件数位化程序旨在说明数位化工作中,使用扫描设备之执行步骤和工作注意事项,及影像后制之工作执行步骤。包括建立色彩管理模式、文书档案扫描程序、数位影像后制、数位影像备份及管理;后设资料与资料库建置旨在说明档案后设资料之标准及其着录规范之制订,包括文书档案后设资料建议栏位、后设资料库建置、著录后设资料。此外,设备与成本分析,说明扫描程序所需之空间规划、仪器设备及扫描作业所需成本的约略估算,也是规划数位化工作要考虑的因素。台湾档案数位化工作非常强调理论与实际并重,重视程序可操作性,着重数位化工作的选择性,注重计划拟订、流程设计、功能布局、资源共享、应用服务,在网络利用、高效便捷、资源共享方面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其工作经验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档案应用服务高效便捷。为使政府决策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台湾档案管理局加强了“全国档案资讯系统”、机关档案管理资讯网、“全国档案目录查询网”、“国家档案资讯网”、虚拟档案馆等网站,民众可以不受时间及地点限制,经档案资讯查询窗口,随时上网查询各机关定期保送的档案目录。这种统一的共享式档案目录资源网络服务,大大方便了民众查阅及应用档案资讯。为普及并提高档案利用价值,台湾重大事件的官方档案被制作成专题,以多媒体方式,通过网络来满足社会各方和民众的浏览需求。目前,台湾关于921大地震、228事件等重大事件的专题都可以提供网上服务。此外,贴近民众的档案宣介活动也开展得很有成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档案认知度和档案应用服务水平的提升。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和不懈努力,台湾地区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石已经逐渐稳固。未来,台湾地区档案工作将继续朝着妥善管理“国家档案”和便捷“国家档案”开放应用这两大方向努力迈进,争取更大的发展成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