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彩带

2016-09-08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咨询网 浏览次数:

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景宁,世代相传的畲族彩带是最具民族特色、最主要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畲村畲寨至今仍有保留。

 

彩带的用途广泛,可当裤带、腰带、拦腰带、刀鞘带等实用品,也可作珍藏品。畲族妇女就常以彩带作礼物。以往,彩带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彩带织得是否精细,往往是衡量畲族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在畲族情歌中有专门的《带子歌》:“蝴蝶成双翅膀翘,彩带一条束郎腰;太短娘女接上织,太长连娘一起绕。”

相传,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辞世前,把报晓鸡留给一个畲家小妹。报晓鸡能知天下事,每天会把天下发生的大事告诉小妹。有一天,报晓鸡也要去世了,和小妹诀别时说:“我在封金山(畲乡的一个村)喝过千年露水,尝过万种花草,内脏被露水花草染花了;鸡胰染香了。我死后,你将我的肠子取出,会成为一条七色花纹的彩带;把我的胰取出来就变成一只袋,唤作香袋。你年轻懂情义,当你定亲时,把彩带和香袋当作定情物送给他,就会保佑你两个白头到老。”小妹照办了,生活果然美满幸福。于是,畲族妇女就代代相授织彩带,形成了一个民族延续千年的祈福寄托。

 

在材料、规格、颜色、纹样以及寓意等方面,畲族彩带都有独到之处。制作畲族彩带的原料为各色蚕丝线和细棉纱,蚕丝线用自养蚕的蚕丝和自制绞线机绞成,再染成所需的颜色;细棉纱则用土纺车将自种棉花纺成。

编织畲族彩带时需用经纬线,一般纬线用白色,经线则有多种颜色。畲族妇女利用中间的黑经线,一层白一层黑挑织成各式花纹、图案或文字,在图案的两边和彩带边上都放上几根彩色经线,边彩线与中彩线之间全白,经线多少由彩带的宽窄而定。

传统彩带纹饰部分是以黑白两色织就,简洁朴素,对比鲜明,纹饰清晰。两侧辅以对称的彩色经线,颜色艳丽,赋予彩带美好活泼之感。传统彩带之所以以黑白为主色,与当时畲族人民主要用天然染料——青靛浸染原料有关,且黑色耐用易清洗,是最为实用的颜色。织彩带的工具只需简单的织带架,甚至只要三条长约20厘米、直径5厘米左右的圆竹竿就能编织。

彩带主要分为花带和字带,另有初学者所织的没有纹饰的带子,称之为“直条柳”。花带一般是在彩带中间编织上简洁的吉祥纹样等图案,花纹通常有“蝴蝶花”“水竹花”“铜钱花”和“字花”等。而字带则是编织上细密的文字作为装饰,因字型变化复杂,故较难编织,其中又以文字编织部分尺寸愈宽难度愈大。字带由中间黑经线多少分为“三双”“五双”“十三桁”“十九桁”“三十三桁”“五十五桁”等,以“五双”最多,“十三桁”最出名,许多妇女虽不识字,却能织出很工整的方块字。如,渤海镇上寮村妇女织的“十七双字带”,一条带上就有“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万古长青风调雨顺风雨同舟五湖四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49个工整的汉字。

 

畲族彩带承载着远古时代畲族先民的祈福讯号,一成不变地用彩带形式保留了数千年原始的“意符文字”,成为一种“活”着的文物。畲族传统彩带织纹上的各种纹样符号,由象形、会意、假借汉字及几何图案等构成,有明显的驱邪祈福的寓意。在字带当中,有一些编织着许多好似象形符号的文字,当地百姓称之为“甲骨文”,并另有释义。如“正”表示开始,“工”表示平顺,“◇”表示怀孕等。在古代,大多数畲家女子少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并没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习惯于用劳作闲暇时所织的彩带寄托祝福。由于畲族妇女的虔诚传承,保留下了远古时期的原始织纹风貌与文化内涵,成为畲族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见证。

如今,彩带编织工艺传承完全靠编织者口传身授,如果没有新一代的继承流传,彩带编织技艺将随着老一辈艺人的逝去而失传。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畲族彩带技艺,景宁县委县政府依托非遗信息化平台,将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数据化;大力开展非遗传承进社区等活动,举办畲族彩带技艺展演、彩带名师传徒现场教学,努力使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生活化;在民族中学、民族小学、职业高中等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开展系列传承教学活动,力争使畲族彩带编织技艺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通过市外、省外展演活动宣传推广畲族彩带技艺,实现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的潮流化。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