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档案馆:萧山进化 悠悠光阴的故事

2020-05-09 信息来源:浙江省档案馆 浏览次数:

“档案记载历史,承载中华文脉。

走进档案,寻找浙江精神背后的文化故事。”

由浙江省档案馆和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联合推出《跟着档案去旅行》系列节目,每周六21:45播出。节目将根据省档案馆和各市县档案馆馆藏的珍贵档案史料,发掘档案背后的故事,解读档案背后的浙江人文精神。

《跟着档案去旅行》系列节目,就是根据现存各地的档案史料,重现古村的历史故事,通过镜头带大家一起游览浙江的美丽乡村,感受诗画浙江的魅力。


萧山进化的起源

进化古名天乐,据说当年越王勾践在这里休憩打盹,忽听一曲美妙的琴声传来,醒来到处寻找,未见弹琴的人,却只见石缝里的泉水滴进坑里,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因而大呼“此乃天然音乐之地也。”

足足2万多平方米的茅湾里窑址群,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印纹陶窑址。随处可见的印纹硬陶碎片,粗糙的手感、拍印的纹路,都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商周时期 ,进化是越国重要的制瓷基地, 萧山也成为了中国瓷器发源地之一。


萧山进化的故事

行走在古镇老街,抚摸那苍苔斑斑的旧墙,支耳聆听千百年来的人文故事,档案里藏着的是古镇诗意。在某个转角,不经意间,就走过了民族英雄葛云飞走过的路。

历史就像一把刻刀,把所有的惨痛、伟大和壮烈都镌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1840年,葛云飞身穿孝服复职担任定海镇总兵。这样一个决定,改写了定海的历史,也让中国近代史上多了一位品行高洁的英雄人物。

“他穿了一套土布短褂,戴了一顶箬帽,脚上一双蒲鞋,手上拿了一把纸伞,十足的庄稼人。”这是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对汤寿潜的描述,恍惚间这位清末民初响当当的大人物仿佛从百年前的历史中迎面走来。

那馆藏的一幅幅图片、模拟的场景、存留下来的手稿等,记录下的是岁月和风雨的沧桑。


萧山进化的振兴

绵延800多年的欢潭,传承了48代,出过133名朝廷命官,留存117口古井。漫步欢潭老街,每走一步,都像是回望一段历史。

一场“美丽乡村+艺术”的化学反应在欢潭拉开,与中国美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欢潭艺术家驻村计划”,将村里的清代书屋“二桥书屋”打造成非遗展示馆,一个新兴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正在形成。

如今一个个镶嵌在进化大地上的文化遗存,正在为乡村振兴铸魂,也成为了展现大美进化气质与颜值的靓丽风景线。

想了解更多有关进化的故事,记得锁定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晚21点45分《跟着档案去旅行》,让我们跟着档案去感受浙江精神背后的文化故事。


摘自:浙江省档案馆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