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兰台」妙手匠心守历史 默默无私护传承——档案修裱师

2020-08-03 信息来源:浙江省档案馆 浏览次数:

从成立之初灵隐寺旁的石莲亭5号到宝石山下的曙光路45号,再到丰潭路409号,浙江省档案馆成为这座城市又一座崛起的文化地标。浙江省档案馆是浙江省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界利用与研究档案史料的中心,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今天,小编继续带大家走进浙江省档案馆一号修裱工作室,来看看档案修裱的具体流程!


了解档案文化,感受兰台魅力,

欢迎走进今天的《揭秘兰台》


慢工出细活


档案修复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除了对工作环境有要求外,也考验修复师们的耐心与细心,只有静心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看到修复师忙碌地喷水、铺平裱件、刷浆、拼接残片、小心修补、托裱、上墙等,经过十余道纯手工的修复过程,才把一件件原本破旧不堪的老旧档案修复完成,着实不容易。

档案修裱以破损纸质档案为主要对象,以延长档案寿命为根本目的,以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为原则。在修裱师工作的大案台上,小编看到各类修复用纸和棕刷、排笔、浆糊盆、镊子、起子等一些并不起眼的小工具。但就是这些不怎么现代的小工具,极大的考验了修复师的耐心和功夫。修复用纸和浆糊都是十分讲究的。浆糊是用小麦淀粉熬制而成,一般不隔夜。用时再根据纸张的吸水性、厚度情况及修补部位不同配制不同浓度的浆糊。一般吸水性好的档案用浆稍稀些,反之吸水性差的档案用浆稍稠。可以说,修裱师所使用的工具和手工工艺,大多和百年前相似甚至一致。

这种在外行看来不可思议的麻烦事,是每个修裱师的日常。从每一个普通的清晨开始,修裱师们便俯身在工作台上,一坐就是大半天。虽然也有一些现代修裱设备,但修裱机只能对破损较轻的档案进行修复,很多严重破损的档案,还得靠双手。传统手工修裱的工艺无法被取代。


老档案新“生命”


修复一份档案,一般要经过修复前准备(包括修复方案的确定、修复用纸的选配等等)、补缺、托裱、晾干、修整、装订等环节。修裱时,修裱师会在工作台上先铺油纸,档案字面向下,用喷水壶喷湿展平档案,然后用排笔刷浆糊,选用质地、颜色相近的补纸修补,备好的托纸将其托裱,托裱后贴在板墙上等待自然晾干,再进入裁切、装订……经过十余道手工修复工序,一卷卷原本即将归于尘埃的老旧档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介绍起来,似乎几行文字就能说得清楚。但在实际操作中,每道工序的准备都要打磨很久。比如托纸,选择修补用纸尽量与档案原件纸质一致。补纸的厚度应和档案纸张一致或略薄,颜色一致或略浅,纹理一致;溜口纸应选用质地柔软、韧性好的薄棉纸;接背加边纸要和档案纸张厚度一致。光挑选合适的托纸都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妙手匠心守护历史


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今天,我们看到了档案修复的过程,也看到了手艺人的初心和坚守。在修裱室里,时间仿佛超越了季节的轮转,走得格外慢。修裱师们日复一日埋首在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与岁月的侵蚀较量,静默专注,不疾不徐。

让我们为这些“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修裱师们点赞!

下期《揭秘兰台》将带大家走进电子档案管理处,看看那儿又有什么新发现!


摘自:浙江省档案馆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