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抗美援朝老兵吴昌业:长津湖战役总攻前发现紧急电报

2021-01-11 信息来源:私家车第一广播 浏览次数:

吴昌业

1933年12月出生,1948年1月入伍。

15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6岁在淮海战役下立下四等功,17岁参加抗美援朝......从文艺工作者到无线电台台长,面前这位88岁的老人吴昌业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文工团物色小演员 被相中后跟随部队参战


1948年1月,吴昌业15岁,在河南许昌敬德中学上初一,暂住在姑妈家,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纵文工团因节目角色的需要,派文工团来敬德中学物色小演员,吴昌业因为性格大方引起了文工团的注意,被成功选入文工团,随军演出。

▲左侧戴头巾者为吴昌业

加入文工团后,吴昌业大部分时间都在跟随部队一起行军。其余时间他不仅学习了打腰鼓、打花棍、搞快板的文艺工作,还接受文工团专门给他定制的文化教育工作。


淮海战役四等功 小战士显露光芒

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派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共60万兵力参加淮海战役。吴昌业所在的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战地文工团跟随部队开展火线文艺工作,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9日消灭第13兵团大部。10日拂晓,淮海战役发起总攻,吴昌业扛着喇叭筒和战士们一起上阵冲锋。

“我们就跟着一起冲,那个时候小孩子可能眼睛也尖,我一看怎么侧面有敌军,我马上就喊起来了,我们就往那边跑,那个时候(我才明白)什么叫兵败如山倒?国民党兵就是兵败如山倒。”

虽然手里没有枪,但由于国民党军队毫无抵抗力,听到解放军冲锋号后溃不成军甚至直接缴械投降,在这次战斗中,吴昌业跟战友一起俘虏了国民党军100多人。

▲资料画面

10日凌晨,杜聿明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被解放军战士俘虏,淮海战役正式结束。16岁的吴昌业因不怕牺牲,发现斜切阵地并俘虏敌军被授予四等功荣誉。

淮海战役后,吴昌业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改为第20军,吴昌业随军参加解放上海战役,解放上海后,为了继续解放台湾,需要训练战士渡海登陆作战能力。而有线电台已无法满足渡海作战的需求,转而增大对无线电台的需求,因此部队组织了大批人员学习无线电的收发报技术。1949年9月,吴昌业从文工团调到了无线电台。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950年9月,吴昌业所在的第九兵团从上海调到了山东泰安到滕县一带,11月4日,吴昌业跟随部队从山东兖州坐火车前往朝鲜。

11月6日,部队抵达鸭绿江边。部队采取“攻其不备,出奇制胜”的战略部署,夜晚行军,白天休息,计划从东西线将美军包围,进行歼灭。吴昌业所在的第九兵团20军负责穿插包围、26军负责阻击、27军负责攻坚。

由于入朝时间匆忙,部队的大部分战士都没有换上冬装。进入朝鲜后,又遭遇了朝鲜的极冷天气,温度在零下三十到零下四十度。

“那个时候相当艰苦,天气冷的不得了,凡是能够御寒的东西,都裹在身上,把自己的耳朵护牢,把被子都弄起来裹到身上。有的南方人没见过雪,一开始听说能看到冰雪都很兴奋,但到了后才发现(跟想象不一样),手如果伸出去,在手上不化了,你的手就要冻伤。所以冻死冻伤的人相当多,这个仗打得非常悲壮惨烈。”

极冷温度下的战士需要补充能量,而在当时吃的也成大问题。一方面生火煮食物极其容易暴露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入朝紧张,战士们携带的食物都相对有限,可以说是衣不御寒,食不果腹。

吴昌业:“我们后来讲‘一把炒面一把雪’,我们那个时候连炒面也没有,我们(吃的)就是高粱米,实在没办法就向当地老百姓征集土豆马铃薯,就是靠这个东西。但马铃薯在山下烧好运到山上去,都变成冰疙瘩了,只好揣到怀里。”

按照计划,原定11月26日晚发起总攻,我军计划从长津湖东西线把美军的陆战第一师包围并一举歼灭。在战时为了防止敌人通过集中的无线电波侦察到我方位置,无线电台会暂时处于静默状态,因此在26日当天整个军部只有二台在值班。26日中午,吴昌业吃完午饭后,走到二台顺便了解情况,就是这次无意之举,吴昌业发现了紧急电报。

“我跟二台的台长讲,我说你这个机器让我看看情况怎么样,结果我就把他这个机器一条频率,调到我兵团的频率上,一听兵团正在呼叫我,同时他发了一个密语,有十万火急电报给我。”

吴昌业感到不对劲,立马回到自己岗位,马上联系兵团,这回收到的不是电报,而是无线电密语,吴昌业对照着自己的密语本进行翻译。

吴昌业:“那么把它一翻译几个字:张廖,二六晚停止总攻,宋。(张:军长,廖:副军长,宋:志愿军第九兵团首长)。那么我弄好以后就叫通讯员送到作战科去。他在电台上又告诉我,从现在开始随叫随应,我就赶快把我自己的电台架起来,这叫摇机班,那个时候摇机班有11个人。他是背机器摇马达的,叫他赶快把机器架起来,我把自己的电台架起来,就和他保持联系。”

原定26日晚发起总攻,却在26日下午收到这条紧急的无线电密语,吴昌业翻译这条无线电密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乎战争局势,因此作战科科长让吴昌业反复确认。

吴昌业:“他说,小吴,你这个电报敲的对不对?我说电报这个怎么了?不会错的。他说这个事情你要知道,错了要杀头的。”

吴昌业和其他三个电台工作人员一起把没有工作的电台全部架起来,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确认,最终每个人将自己获得的无线电密语进行翻译,内容仍旧是:张、廖,二六晚停止总攻,宋。

吴昌业的心里长舒了一口气,于是部队改变计划,停止总攻。后来吴昌业了解到,当时临时停止总攻的原因是东线有一支队伍没有按照指定时间到达位置,无法和西线一起形成包围圈歼灭美军。如果没有吴昌业发现的那份电报,战局可能会存在很大变数。

吴昌业在部队待到1963年后,转业到象山电影站。

“当时叫电影站,后来改成电影公司,一个人一辈子也做不了什么东西的,能够做一件事,这就不错了。当时把我调到电影公司,我就做了一件事,叫老百姓无论如何多看电影,这就是我的一件事情。所以那个时候我去的时候是4个电影队,到了最后我搞了130多个电影队。”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这是吴昌业的信条。无论是在文工团、无线电台还是转业回来的电影公司,每个阶段吴昌业都在专注做“一件事”,这也才让每件事情都有回响。

长津湖战役总攻前发现紧急电报——老兵吴昌业



《老兵档案》

本活动由

浙江省档案馆

浙江广电集团城市之声

联合推出

特别感谢: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摘自:浙江省档案馆微信订阅号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