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政务 > 全省动态


绍兴上虞:周炯槃院士铜像在区档案馆“安家”

2021-05-07 作者:倪佳丽 信息来源:绍兴市上虞区档案馆 浏览次数:

今年是著名虞籍乡贤、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炯槃先生诞辰100周年。已故院士周炯槃小儿女周荔和丈夫丁晓明专程从北京自驾而来,历经1500余公里,中间又取道杭州,与大姐周巽汇合,同行至上虞,将周院士铜像无偿捐赠给绍兴市上虞区档案馆永久保存。

4月27日下午,铜像捐赠仪式在绍兴市上虞区档案馆举行,区档案馆馆长朱宝生为院士家属颁发捐赠收藏证书。“这是送给家乡最好的礼物”,在铜像捐赠仪式上,区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孙云苗动情地说。

周炯槃是我国通信网理论和信息论研究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毅然放弃了在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踏上回国之路。他是新中国第一个邮电高等学府——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成功研制了中国最早的黑白电视系统,建起了国内第一座电视台,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信息与通信理论方面的人才。他撰写出版的《信息理论基础》获1988年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至今仍在为专业教学所用。1995年,周炯槃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把父亲的铜像安放在家乡的档案馆,也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好归宿。”捐赠人周荔介绍,父亲去世五周年时,他的学生捐资在北京邮电大学为其塑了一个2.5米高的半身铜像,同时又给他们4个兄弟姐妹各送了一尊同版小铜像留作纪念。考虑到自己膝下无儿女,周荔就和丈夫丁晓明商量决定,把他们家里的一个铜像送到上虞。为防铜像被碰着磕着,夫妻俩也不敢坐高铁、飞机,一路从北京自驾前来。

随后,周巽等一行又马不停蹄地来到父亲儿时生活的地方——上虞区崧厦街道共何村大江自然村“七间楼”,寻遗迹,访故人。虽然“七间楼”已不复存在,但从周边老建筑中依旧可以窥见当年“七间四进”的周氏大宅院,他们对父亲儿时的生活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此前,绍兴市上虞区档案馆“虞籍院士”采访团队已分别赴杭州、北京拜访周巽、周荔女士,共征得周炯槃院士生前的计算手稿、用过的毛笔、编写的教材、从老家带去的饭篮等珍贵实物档案38件,电子照片档案681张,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为激励更多上虞青少年学子尊崇院士、学习院士提供了鲜活素材。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