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浙江省高等教育机构有:国立浙江大学、私立之江大学、浙江省立医学院、国立英士大学、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5所。
一.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的前身是1897年于杭州创办的求是书院,1901年改名为浙江求是大学堂,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1928年称国立浙江大学。抗战胜利后,浙江大学于 1946年迁回杭州,此时浙江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有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 2 6个学系, 5个研究学部,1个研究室,1个附属中学的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机构。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浙江大学的农、医、文等院系和部分理科系并入其他院校或独立建学院,之江大学的土木系、机械系和厦门大学的电机、土木、机械系并入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由综合大学改为工科大学。
二、私立之江大学
私立之江大学是由美国基督教南北长老会、差会联合主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其前身是
1845年于宁波创设的崇信义塾,1867年迁入杭州,改名育英义塾,后改名育英书院。1911年正式在杭州秦望山成立之江学堂,设文理两科,1914尽年改名为之江大学。1940年设文、商、工3学院,12个学系。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之江大学文理学院部分系与浙江大学文学院组建浙江师范学院;文理学院部分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财经学院并入华东财经学院;工程院,除航空工程系并入中央航空学院外,全部并入浙江大学,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三.浙江省立医学院
浙江省立医学院的前身是1911年6月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 1931年改称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1947年改名为浙江省立医学院,设医、药两科,附属医院、药厂、实验卫生所等。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浙江省立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建立浙江医学院。
四.国立英士大学
经民国浙江省政府决议,1939年2月成立省立战时大学,1939年5月定名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分设工、农、医 3学院,8学系,
2专修科。1942年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改为国文英士大学,设法、农、工、理4学院,13学系。1949年8月英士大学解散,并入浙江大学。
五、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28年3月成立国立西湖艺术院,设绘画、图案、雕塑、建筑4系。1930年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38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与北平艺专合并,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恢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11月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改称浙江美术学院。
(根据浙江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整理)
国立浙江大学的学院学系及研究所
(民国三十七年度第一学期)
文学院:设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史地、哲学、人类学等5学系,及中国文学研究所,史地研究所。
理学院: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药学等5学系,及数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
工学院:设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等5学系,并附设工场,及化工研究所。
农学院:设农艺、国艺、农业化学、植物病虫害、蚕桑、农业经济、森林7学系,并附设农事试验总场及农业经济研究所。
师范学院:设教育学系,而于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史地3学系及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学系中各设师范生。另设附属中学及教育研究所。
法学院:设法律学系(混合制及法律学系司法组)。
医学院:另设附属医院。
(摘自浙江大学档案)
国立浙江大学教职员、学生人数统计表
(民国三十六年度第一学期)
教员408人,其中教授152人,副教授71人,讲师61人,助教124人。
职员216人。
学生数:总计1871人。其中一年级315人,二年级439人,三年级574人,四年级521人,五年级40人,研究生22人。
学生按学院分:文学院334人,理学院229人,工学院744人,农学院284人,师范学院106人,法学院136人,医学院36人。
(摘自浙江大学档案)
浙江大学校歌歌词
马一浮
作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
礼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
实后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论,
无曰已是,无曰遂真,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若金之在镕,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摘自浙江大学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