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历史追踪


世纪回眸(上)

2007-10-11 作者: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20世纪浙江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事

1900----1949年)

1、震惊中外的反洋教斗争

190067月间,浙江发生多起反洋教斗争。19006月诸暨白旗党进入县城,焚烧教堂;6月宁海王锡桐反教会斗争,规模大,历时久;7月发生震惊中外的衢州教案,拆毁教堂,处死知县,两江总督刘坤一调兵会剿;7月平阳、瑞安发生神拳运动,神拳会举行反洋教起义;7月江山发生终南会起义,攻下江山县城和常山县城,起义人数上万人。

2、秋瑾徐锡麟组织浙皖两省武装起义

1907年春,主持安徽省巡警学校的徐锡麟与绍兴大通学堂总办秋瑾,商议决定浙皖同时起义计划,确认了光复军的编制。因起义密谋被泄露,徐锡麟提前于76日举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后被巡防营镇压,徐锡麟等惨遭杀害。同时清军派兵包围绍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7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3、以浙江为中心的铁路风潮

19078月,清政府与英国商订苏杭甬铁路借款办法。10月浙江铁路公司为反对清政府向英国借款修路在杭州召开“拒款会”,得到了浙江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出现了一个集款认股的高潮,从而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的“铁路风潮”。斗争一直延续到19119月,迫使清政府邮传部与英使议妥沪杭甬铁路废约。

4、辛亥革命浙江光复

191110月,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114日晚,驻杭州新军八十一标、八十二标、会党及上海赶来的敢死队进攻省城杭州,巡抚增被俘,5日杭州光复。浙江各地闻风响应,纷纷宣布独立或反正。117日浙江军政府成立,汤寿潜出任浙江都督。

5、浙军攻克金陵

191111月组织江浙联军进攻南京。浙江军政府派出3000人的浙军支队于1112日赴沪转镇江,被任为主攻部队。1125日浙军先锋敢死队取得马群战役胜利。121日浙军配合联军各部队攻占紫金山上的天堡城,迫使南京城内清军投降。122日江浙联军进入城内,南京光复。

6、孙中山三次到浙江

1912128,孙中山应浙江都督朱瑞之请第一次由沪到杭。途中在嘉兴兰溪会馆向欢迎群众讲话,参观南湖烟雨楼。9日在省政法学堂欢迎会上向51个团体的人士提出“节制资本、平均地权、铁路国有、普及教育”民生主义四大纲领。并祭扫秋瑾墓,察看铁道路政,参观之江文理学院与拱桥商场,游西湖灵隐天竺等名胜。13日返沪。

191681626日,孙中山第二次从沪到浙江,在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地游览。孙中山在各界欢迎会上发表了关于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的重要讲话,多次阐述了三民主义、五权分立的学说。对绍兴提出发展实业、发展教育与改善卫生条件的要求,对宁波提出振兴实业、讲究水利、整顿市政的希望。盛赞“浙江是文物之”。“宁波不难成为吾国之第二上海”。824日乘建康舰视察象山、舟山军港,顺道游普陀。

1916915,孙中山第三次到浙江。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到海宁盐官观看钱塘江大潮。当天返沪。孙中山的三次浙江之行为他日后制订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要求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纲领《实业计划》中东方大港的设想提供了重要依据。

7、举国震惊的普济轮海难事件

191815深夜,招商局普济轮满载乘客从上海开住温州途中与福州回沪的新丰轮猛撞,引起了一场举国震惊的海难。200余人葬身海底,损失货物等百万余元。

8、“五四”运动在浙江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56日消息传到杭州,杭州各校决定成立“杭州学生联合救国会”声援北京。512日杭州学生3000多人举行示威游行。接着嘉兴、宁波、绍兴等地学生亦举行集会游行。5月底,各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接连不断,还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全省宣传新思想、新观念的报刊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19204月杭州学联举行5000人大游行,驱逐了省长齐耀珊、教育厅长夏敬观。

9、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浙江新潮》、《钱江评论》创刊

1919111由浙江第一师范、第一中学、甲种工业学校学生施存统、俞秀松、沈乃熙(夏衍)等创办的《浙江新潮》创刊。“发刊词”提出了改造社会的主张。《浙江新潮》是宣传新思潮的一面旗帜,在全国颇有影响。192011日《钱江评论》创刊,它是《浙江新潮》精神的继续,宣称为迎接世界新潮流、适应中国时势的趋向和自由发表新思想而创办。

10、一师风潮

19202月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掀起了挽留开明校长经亨的“一师风潮”。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是浙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校长经亨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浙江省长齐耀珊和教育厅长夏敬观密议“倒经”,捏造经亨的罪状为“非圣、经、公妻、共产”八字。192029日教育厅乘学生放假之机,免去经亨的校长职务,全校教职员发出挽留经校长宣言,派代表到教育厅要求收回成命。杭州学联发动各校学生4000多人请愿游行,遭军警镇压。随后省公署派军警700余人包围一师,学生与军警展开斗争。杭州其他各校学生前来支援,上海《民国日报》、北京《星期评论》等发表评论表示声援,留日学生也来电声援,梁启超、蔡元培等社会名流也来电指责当局暴行。后经教育部长蒋梦麟调停,军警撤退,成命收回。

11、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19204月陈望道在家乡义乌翻译《共产党宣言》,译文经陈独秀等人审核,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12、浙籍先进知识分子在上海从事建党活动

19205月至8月,浙籍先进知识分子在上海从事建党活动。5月陈独秀在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的帮助下,在上海从事建党活动。浙籍的陈望道、施存统、俞秀松、刘大白、沈仲九、沈玄庐、邵力子、沈雁冰、沈泽民、戴季陶等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社召开的社会主义和中国改造问题座谈会。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施存统、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邵力子、沈雁冰等参加;戴季陶、沈仲九、刘大白等参加不久即退出组织。施存统被指派去日本建党,俞秀松被指派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13、浙江制宪运动

19213月,浙江制宪运动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省宪法会议组织法》,共19条。7月,省宪法会议召开第一次会议,省制宪委员会成立,王正廷为委员长,褚辅成副之。督军卢永祥发表鼓吹联省自治的讲话。8月,省制宪会议通过“浙江省自治宣言”。经过几个月的起草讨论,公布了《浙江省宪法草案》185条,因为公布之日为99日,故称之为“九九宪法”。19231月,征求省宪法草案和审编工作告一段落,先后收到各县起草的浙江宪法草案100部,参与者1.5万余人,全省公民制宪工作基本结束。但由于军人之阻挠,意见之分歧,时局之变化,无结果而告终。

14、中共一大南湖会议

1921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8月初移址浙江嘉兴南湖继续举行。在南湖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李达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15、萧山前农民运动

19219月,全国第一个在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新型农民团体----萧山前农民协会宣告诞生,发表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斗争纲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前农民协会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萧绍平原,在短短一二个月中,萧山、绍兴、上虞三县共有82个村组织了农民协会。

16、宣中华、忧天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

19221月浙江农民协会代表宣中华、杭州工人协会代表忧天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聆听了列宁的开幕词和政治报告。

17、中共中央西湖会议

1922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在杭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及翻译张太雷。会议内容: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会上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组织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8、浙江建党与省委成立

19228月,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徐梅坤来杭州建党。同时,中共北京区委派于树德来杭州建党。9月在杭州皮市巷3号建立了中共杭州小组,成员有于树德、金佛庄和沈干城,组长于树德。杭州党小组隶属上海地委兼区委领导。1923年春扩建为中共杭州支部。19261月杭州、宁波分别成立地委。19276月,在中共杭州地委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浙江省委,此时全省32个县市有了党的组织,共有党员2400多人。19294月,鉴于形势需要,中共中央决定暂时取消浙江省委建制,在全省先后建立了6个中心县(市)委,直属中央领导。

19、江浙战争

19249月,盘踞江苏的直系军阀齐燮元为夺取盘踞浙江的皖系军阀卢永祥控制下的上海而爆发战争。双方军队在嘉定黄渡、太仓河一带相持。后因盘踞福建的直系军阀孙传芳率兵入浙,浙江警务处处长夏超等起为内应,卢永祥被迫下台。

20、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成立

19263月,在中共上海区委、杭州地委的直接领导下,国民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宣布正式成立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全省31个县有国民党组织,党员2千余人。8月,省党部被军阀当局查封,转入秘密活动。

21、夏超独立

19249月江浙战争后,浙江为军阀孙传芳统治,夏超被任命为浙江省长。北伐战争开始后,在中共上海区委和杭州地委的领导下,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及各界民众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电,掀起摆脱孙传芳统治的“浙江独立”运动。192610月初,广州国民政府派马叙伦等来杭与夏超秘密联系,委任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16日,夏超宣布浙江独立,就任十八军军长。18日中共杭州地委发动各进步团体召开市民大会,拥护夏超独立。22日夏超部在嘉兴与孙传芳主力激战失利,夏超被抓,23日遭杀害。

22、北伐军克复浙江

192612月上旬,国民革命军北伐东路军先遣部队由胡公冕率领进入衢州地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派张寅仲、童志沂(均为中共党员)前往衢州慰问北伐军。随后,周凤岐的浙军第三师、陈仪的浙军第一师,以及镇海水警厅长和炮台司令相继起义。经过富阳战役、宁海战役、龙游战役和桐庐战役,北伐军于28日进占温州,218日克复杭州,219日克复宁波,221日占领绍兴,223日占领嘉兴,随之各部相继进入浙北,2月底克复浙江全境。

23、“四·一二”在浙江

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后,蒋介石就开始密谋反共,指示浙江的张静江、王俊、章烈,“以实力革除共产党”。192749日,王俊在宁波逮捕并杀害了共产党员杨眉山、王鲲等,将各红色工农团体和共产党掌握的市政府一律解散。411日,章烈在杭州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韩宝华、王宇椿、宣中华等被害。414日,省政府主席张静江在湖州“清党”,通缉共产党员。从4月中下旬起,“清党”遍及全省各地,大批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被逮捕、屠杀,至年底全省被捕1805人,其中被杀932人。全省党员从4月上旬的4000人锐减至9月底的1563人。共青团员也锐减了一半以上。

24、浙江农民暴动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浙江省各级组织,为反抗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派人到各地发动和领导农民举行暴动。两三年间,农民暴动风起云涌,规模较大的有几十次。最早的是1927617日的平阳暴动;9月至10月,永康、东阳、上虞农民要求减租的请愿运动;19285月宁海亭旁暴动;7月永嘉、瑞安、平阳的联合暴动,遂昌湖山暴动;8月兰溪暴动等。这些暴动虽然失败了,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敌人,扩大了革命影响。

25、轰动中外的西湖博览会

192966,浙江省政府为振兴实业、发展文化,在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博览会设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农业馆、教育馆、卫生馆、丝绸馆、工业馆、特种陈列所、参考陈列所、铁路陈列室、航空陈列处、电信陈列室,陈列展品147604件,会期4个月,耗资122万余元,参观人数达2000余万人,参观洽淡商务的海内外代表团1千多个,盛况空前,轰动中外。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行政院、监察院都派要员参加开幕式。

26、红十三军在永嘉成立

1930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成立。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下设三个团。红十三军是当时直属中央军委,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红十三军在当地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坚持斗争历时4年,活动遍及浙江省内20余县,最盛时达6000人,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曾攻打处州、平阳、缙云等县城。红十三军于19325月遭到失败。

27、东南大动脉----浙赣铁路建成通车

浙赣铁路从浙江杭州经江西上饶、鹰潭、萍乡到湖南株洲,全长947公里,是贯穿华东和中南的大动脉,其中杭州至江西玉山段,旧称杭江铁路19293月浙江省政府成立杭江铁路筹备处,6月开工,193311月建成通车。杭江铁路建成后,浙江省政府与铁道部洽商,希望与赣省合作,把杭江铁路向西延伸,铁道部认为浙赣两省有打通的必要,于是召集浙赣两省代表和铁道部代表组成浙赣铁路联合公司。19379月浙赣铁路全线竣工通车。

28、红军挺进师在浙江

19351月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长期活动。挺进师以原北上抗日先遣队的400人为基础,加上地方武装共500余人,编为3个支队和1个师直属队。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挺进师在浙江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游击战争,开辟了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193710月,根据国共谈判协议,红军挺进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总队长,刘英任政委,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后又根据东南局指示,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开赴皖南抗日。

29、周恩来与蒋介石杭州谈判

19373月下旬至4月初,周恩来与蒋介石在杭州就国共合作举行谈判。中心议题是边区政权和红军改编问题。44日,周恩来回延安,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汇报了杭州谈判情况。会议认为杭州谈判“效果尚好”。会后,周恩来起草《中共中央关于与蒋介石谈判经过和我党对各方面策略方针向共产国际的报告》。

30、浙江国共谈判

1937325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致国民党闽浙皖赣4省主任公署和闽浙两省当局》的“快邮代电”,呼吁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举行谈判。430日,国民党当局在《浙瓯日报》刊登“紧要启事”,要求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谈判。57日,两党代表在平阳县北港举行第一次谈判,由于国民党当局提出苛刻条件而使谈判破裂。19378月,两党举行了第二次谈判,达成了闽浙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无条件释放政治犯,红军集中地点、时间,军需给养等协议,实现了浙江的国共第二次合作。

31、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

19379月,由中国自行设计并组织施工的第一座双层式公铁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1933年浙江省政府决议建钱塘江桥,7月成立“钱塘江桥工委”。193441日改组为“钱塘江桥工程处”,茅以升任处长,罗英为总工程师。1111日举行建桥开工典礼,193546日全面铺开,1937926日完成铁路接轨并通车,公路部分也在11月完成通车。整个工程历时925天。钱塘江桥全长1453,桥的上层为双车道公路和人行道,桥的下层为标准轨距单线铁路。

32、杭州“八·一四”空战

1937814,日本远程轰炸机11架侵袭杭州,中国空军第4大队在队长高志航指挥下迎战。高志航和谭文首先击落日机1架。此战共击落日轰炸机3架,中国空军无一人伤亡。这是抗日战争中首战告捷而闻名中外的一次空战,国民党把这一天定为空军节。

33、日军杭州湾登陆

1937115,日军由原任台湾军司令柳川平助指挥,集结80多艘舰艇,载运三个师团的兵力,在杭州湾北岸江浙交界处的金山嘴至白沙湾一线登陆。金丝娘桥乡公所海防发现日军登陆,即开枪抵御,事务员朱希文等10人在作战中全部牺牲。守军闻讯后,布防抵抗,经一个多小时激战,终因势单力薄而全部为国捐躯。随后,日军占领嘉善、平湖、嘉兴、桐乡、吴兴、长兴、海宁、武康、安吉、德清、余杭、富阳等地。1224日,杭州沦陷。

34、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

193712月,桂系主要领导人黄绍  第二次入主浙江。在中共党员帮助和推动下,黄绍  以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基础,结合浙江实际情况,于193829日颁布了《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共10条。主要内容有:动员全省民众参加抗战,保卫浙江,收复沦陷土地,整顿各级组织,严禁派,禁绝日货,巩固抗日战线,加紧肃清汉奸等。

35、周恩来浙江之行

1939317,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副部长身份从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到达浙江金华,听取了国民党浙江当局的汇报。18日往浙西会晤省政府主席黄绍  ,并就合作抗日达成了协议。45日在金华与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等秘密谈话,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争取东南抗战胜利的措施,并指出浙江党组织要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周恩来在金华期间,还分别会见了曾山、黄道、郭潜、范式人以及东南局和闽浙等中共地方党领导人。46日,周恩来离开金华赴赣。

36、宁绍战役

19414月,日军发动宁绍战役,国民党部队10万人在日军入侵面前一触即溃,绍兴、镇海、宁波、慈溪、余姚等地先后沦陷。日军仅用半个多月时间,占领了杭州湾以南的整个地区。

37、营救盟军飞行员

1942418,美国空军B25轰炸机16架从航空母舰起飞,在轰炸了日本东京、横滨、大阪等城市后,要在中国衢州机场降落,但因天气恶劣无法降落。16架飞机、80名机组人员,除1架飞往苏联外,15架迫降或弃机在浙江、江西、安徽三省境内。浙江临安、遂安、淳安、三门、宁海、象山、鄞县等地均有坠机残骸。75名机组人员,1人跳伞殒命,8人被日军俘获,其余均被当地军民冒着生命危险所营救,送往西南大后方。

38、浙东抗日根据地

19415月,中共地下党控制的浦东武装南渡到浙东开展武装斗争。10月,开辟了三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后又开辟了四明山根据地和会山游击根据地。19427月成立浙东区党委,谭启龙任书记。至1945年抗战胜利,浙东抗日根据地已拥有400万人口,1万余人的抗日武装。

39、浙赣战役

19425月,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  俊六纠集10万人兵力,将主力部署于浙东,以5个师团从杭州方向进发,另以3个师团从南昌方向进发,沿浙赣路采取东西夹击的战略,进攻浙东军事要地。国民党三战区十九集团军集中主力于金华、兰溪一线与敌决战。71日东、西两路日军会合横峰,打通了浙赣路。此役,毙歼日伪军3.5万人,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毙命。20多万中国居民和士兵惨遭屠杀。

40、中央决定成立苏浙军区,发展东南

194411月中共中央指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为配合美军登陆及准备夺取杭州、上海、苏州、南京等大城市,粟裕带两个团南进,成立苏浙军区,以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统一指挥苏南及全浙。19451月苏浙军区在长兴成立,下辖三个纵队,第十六旅改编为第一纵队,浙东游击纵队改编为第二纵队,一师三旅的三个团改编为第三纵队。

41、三次反顽战役

苏浙军区成立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大军“进剿”,这期间新四军在浙西同国民党顽军经历了三次大的战役。第一次反顽作战共歼顽军1700余人,第二次顽军1700余人,第三次顽军6800余人。

42、浙江新四军北撤

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1945920日中共中央电令,新四军浙东纵队全部撤离浙东,开赴苏北。930日浙东区党委在上虞召开群众大会,散发《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姊妹书》。101日正式启程,浙东新四军及地方干部15000人分二路北撤至苏北解放区,整编为山东野战军一纵三旅。新四军苏浙军区一、三、四纵队及军区机关共5万余人,北撤苏北解放区,整编为山东野战军一纵旅和华中野战军六纵、八纵。

43、于子三事件引发“反迫害、争自由、求生存”学生运动

194710月国民党中统特务在杭州逮捕了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和另3位学生,于子三在狱中被害。1030日浙大召开学生大会,谴责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千余学生冲破反动当局阻挠,瞻仰于子三遗容,发表抗议宣言,宣布罢课,为于子三出殡。校长亲赴南京申诉。于子三事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参加罢课的学生达10多万人,成为国统区反的又一次浪潮。

44、浙江解放

194942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等胜利突破长江天险,向杭州进军。53日,21军解放杭州。至7月宁象战役后,全省除舟山、大陈、洞头等沿海岛屿外,大陆全部获得解放。在解放浙江过程中,长期在浙江坚持革命斗争的人民解放军浙东、浙南游击纵队,向盘踞在浙江各地的敌人加强了军事上、政治上的攻势,解放了三门、松阳、玉环、永嘉、乐清、黄岩等县。1955江山岛、大陈等岛全部解放,浙江全境遂告解放。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