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记忆浙江 > 历史聚焦 > 60周年浙江档案解密


春天的故事 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下海潮

2009-10-19 作者:超级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这次后来被称之为“春天的故事”的南巡,在中国经济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很多人也都从中嗅出了巨大的机会。这期间,陈东升、冯仑、郭凡生等一大批主流精英下海创业,开创了现代企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新篇章。

而在民营经济已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邓小平的这次南巡,同样造成了深刻影响。从党政干部,到大中小学的教师,纷纷投身商海。他们演绎了跟很多农民出身企业家不一样的创业之路。

●亲历者说

贝因美公司老总谢宏,是以学者身份下海创业办公司的成功典型。

图为贝因美公司为新生儿家庭送温暖。

教师掀起下海创业潮

现在说起徐立华,大家都知道他是宁波波导股份公司董事长,不过,在他1992年下海之前,则是一名西南交通大学的教师。

说起自己的经历,徐立华经常是一副自嘲的口气:“我1981年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报考研究生,当时心气比较高,报的是清华大学,结果没考上,就留校任教了。”

当了两年大学教师的徐立华,又参加了本校的研究生考试,这次,他如愿考上了当时最为热门的管理系。但是研究生毕业之后,徐立华在1992年毅然选择了离开讲台。

中国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让他看到了机会,“当时学校待遇比较低,听说深圳工资高,就想去深圳试试。”

当时徐立华选中了一家在珠海生产BP机的企业,开始被安排做办公室主任。时间一长,徐立华觉得“这不是个事儿,也不是我的特长”,他就提出要到技术部门去,“把大学里学到的计算机的东西用起来”。

靠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徐立华获得了月工资500元的“高薪”,与当时企业的高工一样。但徐立华还是不满足,他的想法很多,“一直打工,也不是办法。”可是,自己又能干些什么呢?

正当徐立华苦思冥想之际,在北戴河做销售工作的蒲杰和在铁道部规划院工作的徐锡广,走进了他的视线。三个人一合计,觉得还是依靠徐立华的现有技术,做BP机试试。“三个人弄了个可行性报告,分头去找投资。”

他们的项目,在宁波奉化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当时,浙江省的乡镇企业已搞得有声有色,各级政府也对民营企业非常支持,尤其是“一下子来了好几个硕士研究生,在当地是从来没有过的”。奉化的大桥镇,最后给这几个年轻人开出了占49%技术股份的诱人条件,镇政府占其余51%。

坦率的徐立华说,其实当时双方都没钱,但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就好办了,一是科委给了20万元风险基金,二是这个项目立项后可以从银行贷款。这时,他们又巧遇在投资公司工作的老朋友隋波,“我们正好把他‘拉下水’,让他负责找钱。”徐立华笑着戏称,“搭起了个草台班子。”

就是这个草台班子,成了日后中国通信领域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1993年,波导第一批BP机样机生产出来,而且当年产值竟做到了2100万元。又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成为继摩托罗拉之后,传呼机市场的第二大市场占有者。而随着手机的普及,波导又及时进入手机生产领域。那句“手机中的战斗机”广告语,至今依然是老百姓口头的流行语。

浙江雪豹实业公司总经理曹浩兴放弃“铁交椅”后,下海办起了企业。

图为“雪豹”皮革商行开业场景。

下海潮营造空前经济氛围

跟徐立华一样,早在1984年就放弃机关干部身份下海的戴天荣,也在1992年创立了现在的祐康集团。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戴天荣回忆道,当时,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持续已久的姓‘社’姓‘资’争论渐渐平息,浙江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

1992年春,他意识到“气候真是要变了”。戴天荣便带领一班人,大胆进入了冷食行业,创办了杭州祐康食品有限公司。

说起当时的决定,戴天荣觉得自己并没什么特别的。当时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影响,下海创业在浙江已成了一个公共话题。

一种被简称为“停薪留职”鼓励创业的政策,在那一年被更多地谈及。一些有闯劲的人纷纷‘留职下海’,下海者仍然保留职位,不打破铁饭碗,一旦生意失败,仍可回原单位上班。据《中华工商时报》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

戴天荣选择了食品领域,并将其公司命名为“祐康”。“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食”这一古老的问题,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而冷饮这一领域的商机也自然越来越大。

除了消费者,祐康集团的很多客户,也都得益于当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形成的下海潮。“一个企业真正要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生态圈。”戴天荣认为,企业的发展跟森林一样,只有一棵大树,显然不能称之为森林,只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群聚在一起,相互滋养,才能形成森林。而1992年的下海潮,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企业健康生态圈的形成。

后来祐康的发展,也印证了戴天荣当时的判断。1992年6月28日,祐康的第一支棒冰下线,当年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几百万元的销售额。

而祐康也在戴天荣的带领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去年实现了40多亿元销售额。公司还于2004年实现了在新加坡上市计划。

回顾这些年企业的发展,以及自己在商海的搏击,戴天荣不无感慨地说,国家的政策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这些年来,他们形成了以食品制造、相关领域商贸物流为主体的发展路径,“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祐康打造成百年老店。”

党的十四大会议开幕,杭州天水街道群众观看电视实况。

●档案解密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就有人“下海”。不过,80年代“下海”的人数不多。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后,随着大气候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稳定和从业人员地位的提高,甚至有大批官员和书斋中的知识分子改换身份,投身私营工商界,掀起了全民“下海潮”。

当时,“下海”这个词,还隐隐含有从高就低的意蕴。因为传统中国一直歧视商人,称商人是“奸商”;至于做工,更是等而下之。国人口中所颂的,则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

1992年的下海潮,开始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些陈旧理念。同时,1992年及以后的下海潮,从人才、资源等方面大大加强了个体、私营企业的实力,再加上政策不断开放,个体、私营企业迅速成长为能够左右工商界形势的一股巨大力量。

  (本版图片珍藏于浙江省档案馆)

摘自《今日早报》

记者 余广珠

2009年10月18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