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钢集团以人为本管好用好涉民档案

2009-02-05 作者: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几年来不断加强涉及民生档案的管理工作,在保障企业利益的同时,不忘维护企业职工利益和社会利用者的权益。

职工是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力要素,职工人事档案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从2004年开始,抓住企业和社会用工制度改革带来的契机,针对当时职工人事档案管理职能缺位,各单位的干部编制档案统一集中于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用人单位不管所用人员的档案,与本单位的管理、考核相脱节,难以合理选拨使用优秀人才,甚至多次出现遗失职工人事档案说不清原因、分不清责任的情况。在档案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公司决定将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机关的科级及科级以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岗位的人事档案管理职能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划转到杭钢档案馆,集团公司退休职工档案也统一移交杭钢档案馆管理。下属企业的在职职工人事档案划转到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或各自的综合档案室,实现用人单位(部门)管人、管档的办法,并将各下属企业职工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检查、指导职责划转到杭钢档案馆。档案馆接收从人力资源部移交过来的档案,按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和有关人才流动的规定,制订了《集团公司职工档案管理规定》和《整理细则》,组织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对进馆档案进行规范整理,经过2年的努力,档案馆和各二级单位的职工人事档案达到了归档材料完整、补充及时、整理规范、利用便捷、保管安全的要求。

杭钢集团不仅做好在职职工档案工作,还下大力气抓好退休职工、死亡职工及因各种原因继续保留在杭钢的原职工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2004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推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政策,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街道(乡镇)属地管理。杭钢档案馆协助人力资源部登记造册清点,将杭州市户籍的退休职工档案向街道办事处办理移交,移交档案的质量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街道的肯定和好评,至今已累计向社会移交杭州市区户籍的退休职工档案8878人(卷)。对外地户籍的职工、其他人员保留的档案,凡有新形成的归档材料,及时补充进档,不使以后利用留下遗憾。

为保障岗位转换职工的身体健康,从2006年开始,集团公司每年都对岗位转换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体检结果一份交给职工个人保存,另一份列入各单位文书档案归档范围,按照《工业企业档案分类编号办法》,归入行政管理类劳动工资类目保管。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体检结果除书面告知本人外,同时各类检查的原始报告在职工医院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0077月开始,集团为未享受过实物分房或未达到住房居住面积标准的职工,按照职工所任职务(岗位)或专业技术职务,分期分批发放住房货币补贴。在确定补贴职工职务(岗位)、职称、户籍等环节中,档案部门不仅提供职工人事档案进行查证,还通过文书档案的有关记载、会计档案中反映出的信息等历史依据,多方为职工确定身份和待遇。不仅是退休职工的职务、职称档案材料的核对、公示,调查和报批材料准确,补贴发放及时,即使是符合发放条件的已故职工,其子女也能按标准同时足额领到补贴。公司至今已经分10次公布、核对了7356人的补贴资格,累计发放了5703人共计15610万元住房补贴款项,显示了规范管理涉及民生工作档案带来的显著效果。

文章作者:翁友伦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0922日 第二版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