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历史追踪


保卫钱塘江大桥

2009-06-12 作者: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杭州钱塘江大桥,是30年代中期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的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大桥全长1453,铁路北接沪宁杭,南连浙赣线,为我国东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此,在杭州解放前夕,敌我双方围绕着毁桥与保桥,展开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斗争。中共杭州市委通过对国民党上层人物、大桥工程技术人员、桥工队和守桥部队开展一系列的工作,粉碎了敌人炸毁大桥的阴谋,为大军的胜利进军和建设新杭州创造了条件。

1949年初,中共中央上海局根据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决定调整和充实杭州地下党,进一步加强党对杭州人民“保护城市、迎接解放”斗争的领导。2月,中共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书记林枫在上海向政治交通鞠耐秋传达了上海局关于成立中共杭州市委的指示,指派鞠先行赴杭。

鞠耐秋来到杭州,在上海党组织的安排下,以浙赣铁路局工程师华允璋妻兄的身份住在华家.未几,林枫也来到杭州,着手组建杭州市委,并迅速与余森文接上了关系。

余森文,是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书记张执一直接联系的中共秘密党员,公开身份是国民党浙江省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19491月,张执一曾到杭州通知余森文,中共上海局估计敌人在撤逃时会破坏铁路、桥梁,特别是钱塘江大桥,要他提高警惕,设法制止敌人的这一行动。并告诉他,中共杭州地下党负责人将与他建立联系。

林枫见到余森文,介绍了地下党对保护水电、道路和钱塘江大桥的计划,要余森文注意敌人动向,配合行动。余森文汇报了在敌人上层开展统战策反工作的情况。临别时两人约定,为安全起见,以后不再见面,如有紧急情况,林枫即派人通知余森文。

3月初,中共杭州市委成立,林枫任书记。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市委决定:杭州地下党“保护城市、迎接解放”的工作重点是保护钱塘江大桥,由林枫直接领导,通过鞠耐秋做华允璋的工作,一定要保证大桥安全,力争解放就能通车。

鞠耐秋向华允璋转达了党的指示,希望他能随时报告国民党反动派的动向,劝说铁路工程枝术人员不要跟着逃跑,力争保全浙赣铁路的重要技术资料和图纸等。

当时钱塘江大桥归中国桥梁公司钱塘江大桥工程处管辖。由于抗战期间大桥被严重地破坏,这时工程处正委托桥工队进行修复。队长赵章与华允璋是同学,抗战时他俩曾在云南滇缅公路澜沧江桥工队共事,抗战胜利后又都在杭州工作,经常往来,相互很了解。因此,鞠耐秋要华允璋设法做赵章的工作。

在做通了赵章的工作之后,地下党就通过赵领导桥工队群众,开始了护桥和迎接解放的准备。根据党的指示,桥工队员们将大桥的重要技术图纸和资料秘密地转移到可靠的地方;对重要器材和施工用油分别装箱、打包,利用废旧钢梁、黄沙、石渣作掩护,埋入地下。仅汽油一项就保存了600多公斤,为解放后抢修大桥准备了充足的能源。

4月下旬,我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三野七兵团急速向杭州挺进。国民党行政院长何应钦匆匆来杭,召集省政府主席周、杭州市长俞济民以及浙赣铁路局长侯家源等,先后在平湖秋月励志社招待所和玉皇山道观开了两天秘密会议,布置破坏城市,炸毁大桥,撤退在杭国民党军政人员的行动。事后,侯家源按会议布置,安排路局撤退,重要档案和物资装车待运,所有机车车辆准备过江。华允璋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报告鞠耐秋:“何应钦已来杭与周密议从杭州撤退的部署,要炸大桥是肯定的了。

情况紧急,鞠耐秋赶紧向林枫作了汇报。林枫指示:要立即具体布置保护大桥和铁路的措施,反对国民党撤退大桥工程处员工和器材,发动群众开展护桥斗争;同时要联系可靠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保护大桥的准备工作;要让华允璋以工程师身份向路局呼吁,保护社会公共事业。

鞠耐秋与华允璋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先摸清负责炸桥的是哪支部队。华经向赵章了解,得知炸桥部队就是驻桥敌军——省府直属工兵营(代号“柴来”)。林枫得到这一情报,立即进行了部署:要赵章一方面多做工兵营的工作,说明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是民族的骄傲,不要做对不起人民的事,如果一定要炸,就应避免炸要害部位,以便尽快修复。另一方面,要赵燧章准备修复大桥的力量、机具和材料,以防万一。赵燧章接到任务后,心情非常激动,当即表示:“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全力以赴。”

430早晨,大桥桥工队上桥作业,见桥上已堆放着大量爆炸器材,在第5和第11孔钢梁上端斜杆和上下弦杆上捆绑着许多黄色炸药包。顿时激起了全体工人的愤慨,他们围着敌工兵营官兵愤怒地指责,呼喊着要去市里登报、发传单,向全市人民揭露他们的炸桥罪行,还将现场拍摄下来。赵章在接到桥工队员的报告后,急赶上桥,找到工兵营军官,严厉地质问“今天在桥上捆绑这么多炸药做什么?”敌军官说:“这是上司的命令,我们只能执行。”“你们要炸毁大桥,目的是阻止共产党部队进军,那么只要炸毁公路桥面就可以了,如果钢梁等主要构件炸断,大桥坠入江心,到你们回来时再要我们修复,困难就太大了。”敌军官听后,似觉有理,因此无言以对。他只好表示:一定将赵队长的意见向上面报告。

在桥工队员们跟敌工兵营士兵展开斗争的同时,余森文正在工兵营上层进行紧张的工作。427日,正在上海的余森文看到报上登了一则消息,说当日沪杭列车将是沪杭线末班车,他马上意识到敌人要爆破沿线铁路、桥梁,断绝沪杭铁路交通了,于是他立即乘坐这班列车赶回杭州。次日,果然听说敌人已将大批炸药运往钱塘江大桥南岸。余森文决定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地位,在敌人内部开展活动,配合地下党的护桥斗争。

429,余森文去找被我党争取过来的国民党杭州市政府秘书长徐雄飞打听情况。徐告诉余森文:“上面决定要炸桥,俞济民已秘密布置5月2日前撤走全部人员,还给我留下一部汽车,要我在2日晚撤退到南岸。你看怎么办?”余森文说:“你先不要走,否则地下党对市府一些官员的工作就会断线。”然后又问徐雄飞:“执行炸桥任务的是哪个单位?”“就是省府工兵营。”余森文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只要是工兵营,就有办法了。”余森文之所以敢打这个包票,是因为他和工兵营曾有过一段历史上的关系。

抗战时期,余森文任国民党丽水专员兼保安司令,工兵营作为驻丽国民党部队之一,受余节制。他们把余森文看成黄绍竑(当时的国民党浙江省主席)的亲信,和余相处得很好;余也有意识地拉拢,只要他们的困难,总是尽力给予解决。现在的工兵营长张某,是该营老营长杨长鑫的亲信。有这么一段关系,余森文觉得做工兵营的工作还是有把握的。

当晚,余森文就找到了杨长鑫。此时杨正闲居杭州。因事态紧急,加上多年交情,余森文就单刀直入地说明来意,要他帮助自己一同说服张某。杨虽是国民党旧军人政客,但此刻早已认清国民党垮台是大势所趋,愿为人民效力,很痛快地答应帮忙。并一再表示:“现在的工兵营还是原来驻丽水多年的人马,官兵都认识你。在丽水时,余专员对我们的好处,全营官兵一直铭记。只要你讲一句话,没有从命的。”说罢,起身陪余森文去找张营长。

见到张营长,余森文恳切地劝他保全大桥,千万不要做被子孙后代指脊梁骨的事。张听罢,踌躇再三,觉得很为难,说:“周、俞济民已经驻在桥南,炸桥事宜均由这二人亲自指挥工兵营执行。”余森文说:“那就把炸药量减少,位置偏离主要部位,既可应付上司,又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由于事关重大,张仍不敢答应,但愿意同工兵营连排骨干研究后再定。

隔日(51日)晚,余森文、杨长鑫再找张营长做工作。一见面,张就告诉他们说,桥工队闹得很厉害,接着又诉苦:“我现在都不敢见工人的面,虽然我也觉得这桥是不该炸的,但我既无权答应不炸,又无钱遣送家眷,自己丢命不要紧,可苦了家里了。”余森文见事有可为,就拍着胸脯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找应变委员会的吕公望和张忍甫(都是杭州的大士绅),让他们帮你把家眷送走,你尽管放心。”杨长鑫也态度坚决地对他说:“桥是万万不能炸的,炸了非但对不起老长官黄绍竑,以后连广西都回不去了(该营官兵全系户西人)。”余森文说:“共产党来了我都不跑,你们还怕什么呢?”张一向知道余森文和黄绍竑的关系,现在先生已在北平为人民效力,再见余森文一再强调不随国民党逃跑,意识到余可能与中共地下党有联系,便一再追问。余森文正色道:“无论我们是否与地下党有关系,只要我们为人民做好事,一不做社会的蟊贼,就不会为人民所抛弃。”张营长听后很受震动,思考良久,终于说道,愿为保护大桥出力。他提出了一个保护大桥的办法:将炸药由大桥钢梁和桥墩处移至上层公路桥面,不炸要害部位。这样既易于修复,又可应付亲督桥南、要看到炸桥后才离开的周和俞济民。余森文同意了这个办法。

就在此时,林枫派人来找余森文,通知他敌人行将炸桥,并询问他工作上有什么困难。余森文汇报了工作情况,并让来人转告林枫:“问题不大。”第二天晚上,张营长即下令将炸药重新安置。仅在第5和第11两孔公路桥面的工字梁和铁路桥面距钢梁较远的枕木上各绑了少许炸药,其余的炸药全都撤了下来。

文本框:  
图为解放军占领钱塘江大桥


1949年5月3日,我三野七兵团所部进击杭州外围,国民党军队不战自溃,纷纷向南逃窜。下午2时许,我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五团二营向大桥发起攻击。在我军密集火力的打击下,溃逃之敌的一辆履带式推土机突然撞上桥栏,堵住了正仓皇逃命的敌人车队。顿时叫骂声四起,桥上一片混乱。我军奋勇作战,迅速地攻占了大桥北段。正在桥南督战的敌指挥官一看形势不妙,急令炸桥。几声轰响之后,只见大桥上浓烟滚滚,敌指挥官见桥已炸,便匆匆逃离。

爆炸过后,赵燧章立即率桥工队上桥检查大桥被炸情况,经全面勘察,只见公路桥面被炸穿两个大洞,铁路桥面钢轨略有粗曲,对整个大桥影响不大。赵章将桥工队员分成两组,一组协助解放军打扫战场,清理公路桥面;另一组由他自己带领,抢修大桥,率先将公路桥面修复。当夜,我军携轻武器过桥追敌,次日,公路桥上已能通行汽车。接着,路局军管会领导杭州工分段和钱塘江大桥桥工队,在解放军和各方的支援下,于24小时内迅速地修复了大桥铁路路面,恢复了铁路运输。

就这样,钱塘江大桥,这座当时闻名中外的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东方第一大桥,在党、人民群众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保存下来了。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办公室

毛雷执笔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