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历史追踪


宁波解放

2009-06-12 作者: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徐炎(84岁,宁波解放时任《四明简讯》编辑)

 

在四明山上吹响宁波解放的号角

19478月,我22岁,通过地下党的引,我从上海进入了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两个月后,被分配到文化公司(即四明简讯社)。当时,社里还没有出版报纸,只有由中共四明工委主办的《新华电讯》小册子。《新华电讯》主要是抄收新华社的明码电讯,选编成油印小册子,发给当时的县区干部作为学习资料,并通过它向群众宣传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和进展情况。我主要做些抄写和油印工作。

19483月,作为中共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和中共四明工作委员会机关报的《四明简讯》正式出版。报纸最初为八开两版,后来扩为四开四版。《四明简讯》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上海进入游击区的大专学生和职员,也有一些本地的知识青年。初期的负责人是乐子型和梅寒白,1948年底以后,就由邹清和我负责了。当时大家对办报纸的热情都很高,但真正办的时候,出现了不少难题。

首先是办报的设备问题。在当时四面白色恐怖的环境中,要想将办报的设备运送上山是非常不容易的,万一被国民党发现,就会有牢狱之灾。我们依靠地下党同志和当地群众,通过层层环节的采购、运输和传递,冒着生命危险,费尽周折,最后才弄到一架上海产的手摇速印机,然后又通过各种关系、借着各种伪装和群众的掩护才采购到收报机及其零配件,以及电池、纸张、油墨等等被国民党列入“违禁品”的物资。

其次,缺乏办报经验。当时只有梅寒白、邹清、何其等几个同志在上海的新闻专科学校读过书,知道一些新闻知识,但没有办报的实践。幸好,当时分管领导我们报社的四明工委宣传部长薛驹同志(解放后曾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整理者按),在苏北解放区办过报纸,他不仅写的一手整齐漂亮的钢板字,还在办报的指导思想如党性、真实性、群众性等方面,给我们作详细讲解和耐心指导。他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如何刻蜡纸、画小报头、写美术字、划版样等等。那时,我对于刻写钢板字完全外行,刻的字歪歪斜斜十分难看。薛部长就教我用小三角尺做帮手,依靠小三角尺的直边刻写,虽然速度慢些,但印出来的字就比较方正好看了。报纸的报头和大标题尤其难刻,薛部长就教我们用圆头铁笔磨写,这样蜡纸在油印时,既能清晰、美观,又能较少损坏,印数也可以多一些。我们就是这样边干边学,从实践中积累办报经验的。

《四明简讯》在开办初期,也主要是刊登新华社明码电讯,内容主要是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的反攻战绩、解放区和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和支援前线的活动,以及国民党统治区民怨沸腾、工人学生运动高潮迭起的情况。后来,报纸开始增加刊登了本地新闻。这是因为,当时四明地区的革命武装斗争已有较大发展,除了原来的浙东解放军三支队外,19485月上海浦东渡海过来一支部队编为浙东解放军的第五支队,还有各县区经常在乡镇锄奸歼敌的武工队、民兵等,以及经过地方党组织艰苦工作,建立起来的各种翻身队、打猎队、妇女队等群众团体,这样就有不少信息和经验亟待报纸来传播宣传。同时,报社方面也在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的帮助下,先后确定了何其、胡春等同志为特派记者,跟随部队边战斗边采访报道,各县区搞民运的同志中也发展了一些知识青年担任报纸的通讯员,提供各种信息。因此,在我们小小的报纸上,既有反映全国解放战争进展的大事要闻及国内外的时事述评,也有宁波本地部队游击歼敌的战绩和蒋军起义投诚等消息,本地群众盼望翻身求解放的愿望和活动也经常见诸报端。《四明简讯》的发行范围,除了我们游击区的机关、部队干部战士和地方党员及群众积极分子外,有时还寄给国民党的政府官员,甚至乘机塞入敌军的碉堡,向他们宣传我党我军政策。

在四明山上开展办报活动,除了前面说的设备运送困难外,还有许多其他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为了躲避国民党军的搜索,我们没有固定住处,只能用毛竹和树枝搭建草舍隐藏在山林里,更没有桌椅床凳。为了防止国民党军发现烟雾和火光,一天只做一顿饭,经常吃些生冷的食物。我们把那些草舍戏称为“公馆”,还根据流动地的特点给“公馆”取名,有“蛇公馆”、“蚂蟥公馆”、“蚊虫公馆”等,那个时候与我们为邻的就只有这些恼人的害虫。然而,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国民党的搜索迫害。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49222日。那天中午,我们正在用餐,突然听到枪声,始知敌人来袭了。在没有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大家决定紧急撤离。在撤离过程中,刚从上海来的刘超、丁千两名同志因地形不熟,加之高度近视,不幸当即被敌人击中倒地,后又被国民党军残忍用火烧焦了身体。还有另外三名同志因没有撤离而被俘(后来成功营救),办报设备包括纸张等全部被焚毁。当夜敌军撤走后,我赶到现场,集拢了一些没有走远的同志,掩埋了牺牲的战友。由于设备被毁,环境险恶,报纸一度停刊,直到417日才又恢复出版,期间共停刊56天。直到57日,四明山区重镇梁弄解放,我们的报纸才结束流动的草舍生活,有了办公桌椅,而且氛围公开、自由。

《四明简讯》的终刊号是1949525日出版的第66期,总共印发数在200500之间,是当时宁波地区宣传解放的重要喉舌和阵地,对发动群众、鼓舞士气、促进解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525日正好是宁波解放的大喜日子,《四明通讯》完成了它迎接黎明的光荣,我们也随之进入宁波市区。

《四明简讯》的终刊号是1949525日出版的第66期,总共印发数在200500之间,是当时宁波地区宣传解放的重要喉舌和阵地,对发动群众、鼓舞士气、促进解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525日正好是宁波解放的大喜日子,《四明通讯》完成了它迎接黎明的光荣使命,我们也随之进入宁波市区。

 

1949年初《四明简讯》部分工作成员摄于竹林草舍前 前排右一为口述者徐炎,后排左二和左四分别是烈士刘超、丁千)

 

 

1949525日第66期《四明简讯》,也是该报的终刊号)

徐炎口述  顺艳  陈霄整理)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