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长达13页的手抄版审讯笔录,记载着上世纪50年代被称为“温州市区两大毒品收购站站长之一”徐岩高的供述。经过岁月的剥蚀,审讯笔录上字迹已经慢慢模糊,但经过一字一句的辨认,还能依稀追寻到50多年前,那段轰轰烈烈的禁毒往事。
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为患百年的鸦片烟毒阴影,仍笼罩着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
50多年后,温州市公安局退休民警张文高,在整理这些历史资料时,仍然能够感觉到当时工作的艰难。
“解放前夕,人口不足13万的温州有近20处‘煎烟馆’,处处都规模庞大,而且和反动、黑恶势力挂钩,给当时公安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虽然没有亲身经历那段往事,但多年从事“三禁”工作的张老经过5个多月,走访老人、查阅资料,还原了这一幕幕激荡人心的场景。
●档案解密
1950年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严禁鸦片烟毒通令》,我国开展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8月5日,省人民政府又转发中央和华东局处理鸦片烟毒的规定,并结合浙江情况作出补充指示。提出要深入了解种罂粟情况,禁烟禁毒工作要与剿匪相结合,大毒贩应予以严惩。
1952年7月,省禁毒委员会成立,在省政法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统一布置、指挥全省的禁毒工作。8月中旬,全省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禁毒运动。到10月底,共查获毒犯8973名,破获专案77个,缴获鸦片2.5万多两。至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省禁毒工作基本结束。
在短短3年时间里,新中国一举禁绝了为患百年的鸦片烟毒,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

图为被政府没收销毁的烟具、毒具。
●亲历者说
大毒枭的最后疯狂
温州市区的毒品问题,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痼疾。从晚清开始,清政府开办的“土膏局”和私人开办的“烟土行”横行温州街头。虽然“土膏局”在上世纪初不复存在,但“烟土行”却代代相传,遍地开花,一直到解放初期,仍然在荼毒当地群众。
徐岩高,永嘉楠溪人,是当时温州市区两大毒贩之一。小时候放过羊,解放前当过警察。借着手中有点小权,再加上胆大心狠,此人开起了“烟土行”。
刚开始,徐岩高专做进口鸦片小包装生意,把进口鸦片分成一个一两装的小包装进行出售。后来买卖越做越大,他做起了贩卖白粉的勾当。1948年,徐岩高用卖毒品赚来的黑钱,在永嘉楠溪一次性购买了40亩土地。他从一个小财主,成为温州市区东门一带最有名气的人物之一。
1949年5月,温州解放,但徐岩高贩毒的气焰,却越来越嚣张,在东门上坦园儿自家房子里开起毒品收购站。每天中午开始,至少会有二三十人到收购站内进行鸦片交易,每天进出的鸦片烟毒多达数百两,最多的一天高达一千多两。
徐岩高过了4年门庭若市的生活,直到1952年8月。
白粉铺就的毒贩末路
1952年8月份的一天,徐岩高的毒品收购站里,烟雾缭绕,几个男人围在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账簿。
徐岩高抬手缓缓翻开桌上的账簿,翻动一会,接着把账簿紧紧攥在手中。周围的几个男人小声地交头接耳:“这个月生意又差了。”
全国上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几个月来,温州市区内,已经有近百名毒贩被公安机关抓获。这让和毒品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徐岩高感到不安。虽然不愿承认,但他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快要到头了。
“1952年8月29日,虽然知道时日无多,但徐岩高还在紧锣密鼓地操作一笔白粉收购买卖。当民警冲进他家时,他手中还握着一小包白粉。”
8月30日,民警对徐岩高的审讯,足足花了一天时间,而我们今天得以参阅的这份13页笔录上,写满了和徐岩高有生意来往的180余人,从1940年至1952年间,徐岩高共计贩卖鸦片13000两(旧制)之巨。
1952年9月19日,枪声响起,操控温州毒品市场的大毒贩之一徐岩高走到了末路。和徐岩高同日被枪决的,还有当时温州市的大毒贩邓星娒等8人。
多次复吸人员获得新生
“在禁毒运动中,政府对毒贩绝不姑息,但是对单纯的吸毒者,更多的还是管制和帮助。”在张老查阅的资料中,不乏一些吸毒者重获新生的范例。
“当年温州城区有个叫阿南的人,家里原来是做生意的。阿南14岁就能帮父亲料理买卖,名气很大,家境也越来越殷实。”
后来,阿南认识了一些吸毒人员,结果染上毒瘾。从此,他再也无心做生意,把店里的钱花光后,他竟然瞒着父亲把店铺卖掉了。
阿南的父亲为了救子,送他去教养所教养一年。阿南出来后,又被送去当兵。但一年后,他逃回了家。老爷子只好又拿一笔钱,给阿南做生意。
“阿南并没有做生意,又和以前的朋友勾搭上了。短短3个月,这笔钱就被他挥霍光了,毒瘾上来后,他还变卖了祖屋里的家产去买白粉,他父亲也气得跟他脱离了父子关系。”
最后,这个曾经在温州商界很有名气的“神童”,流落街头,靠坑蒙拐骗混日子。
政府并没有放弃阿南。在1950年3月到1951年3月之间,阿南多次因吸白粉被民警抓住。1951年4月18日被判管制后,阿南接受了一次彻底的劳动改造。释放后,他在政府的帮助下,彻底摆脱了毒品的控制,做起了小生意,自食其力重获新生。
一举禁绝百年烟毒
1952年7月,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在继续严厉打击制、贩毒人员的同时,不断深入农村,从源头严控毒品犯罪。在温州,短短一个月下来,曾经满山开满妖艳罂粟花的永嘉、乐清、瑞安等地农村,妖花被成片拔除、焚毁。仅仅永嘉一个县被铲除的罂粟地就在2000亩左右。
“当时的工作除了深入群众外,还开展检举揭发。公安机关在短时间内共收到检举揭发与举报材料达7549份。其中很多是父母检举子女、子女检举父母、妻子检举丈夫这样的情况。”在张老的资料上,还记载着许多“大义灭亲”的故事。
在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中,解放初期毒品传播严重的情况很快就得到遏制。而当年的这场运动,也为当前的禁毒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本版图片、文件现均珍藏于省档案馆
摘自《今日早报》
通讯员 李烨
记者 朱寅
2009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