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记忆浙江 > 历史聚焦 > 60周年浙江档案解密


艰难岁月——困难时期田家英嘉善调查始末

2009-09-01 作者:超级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从1960年开始,浙江的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生活必需品匮乏、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在农村出现饿、病、逃、荒、死的现象。虽然已过去快半个世纪,可是当时一幕幕情景,对今年78岁的闵三来说,仿佛还在眼前。

  “嘉善人称鱼米之乡,当时情况也特别严重,不少人饿死。”闵老回忆说。

  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到浙江来调查。闵老后来调到嘉善县志办工作,为记录这段真实的历史,他花费大量心血,和先知(曾是田家英秘书)、董边(夫人)联系,最终还原了那段艰苦岁月里,田家英在嘉善的调查经历。“我从1981年起,走访了所有与田家英接触过的人,当时给田家英做‘翻译’的孙海和,我就和他谈了五六次。”

  ●亲历者说

  农家饿得用草煮粥

从1960年开始,浙江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图为余姚县灾区农民。

1961年,孙海和担任嘉善魏塘人民公社的副社长。田家英率领的中央调查组到达后,他被派到和合生产队兼任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陪同田家英的调查组成员上门访问,担当联络任务的同时,还做本地方言的“翻译”工作。

  “在那几十天里,我和调查组吃住在一起,朝夕相处,这是让我一生都受益的经历。”这是闵三写的《孙海和回忆录》中,孙的原话。

  1960年的和合生产队,稻谷亩产只有291斤,比解放前的亩产还低。农民一天三顿“薄汤粥”,也是由集体食堂限量供应。1961年春,每人每天只有半斤米,有的小队甚至断粮,出现了饿(口粮不足)、病(浮肿病)、逃(人口外流)、荒(土地荒芜)和死(非正常死亡)等现象。

  一天黄昏,调查组的同志闻到一阵炊烟味。“农村已经食堂化了,谁家还在烧饭,难道老百姓家里还有余粮吗?”他们循着炊烟味进入几户农家,揭开锅盖一看,里面在煮羊头草(农民喂猪的一种水草)、胡萝卜等加上食堂拿回的粥,烧成糊状食用。这里的农民,已艰难到无一颗米下锅。

  真实记录贫农王老五的生活

  调查组通过查阅账册、召开座谈会以及个别访问等多种方式,了解当地的困难状况。田家英专门到贫农王老五家里,与他聊了3个多小时。

  王老五当年44岁,是和合生产队四小队副队长,全家7口人,妻子当年37岁,在队里牧场养猪,大儿子19岁,已干农活,二儿子15岁,上小学五年级,有时帮助食堂记账,还有3个儿子尚小。1958年大兵团作战时,拆掉了他家的3间草棚,当时家里还剩一间的草棚,里面是一张竹垫床、一张地铺、3条棉被、一张桌子、几条板凳和一只行灶。

  田家英低头钻进了这间只有米高的草棚,和王老五聊了起来,从新中国成立前一直问到1960年,从生产到吃穿住用,都谈。

  解放前,王老五做长工,生活较困难,勉强能吃饱肚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改、互助组、合作化,生活逐步好转。他们既谈情况,又算账对比,田家英边问边听边记录。

  王老五这户典型,是调查组向中央报告的《魏塘人民公社和合生产队调查》6户典型之首。

  田家英还由孙海和陪同,走访了魏塘人民公社其他生产队。每到一处,他都心情沉重:“社员生活真艰难!” 

  孙海和回忆道:“有时候,我不想让田家英多看下去,就对他说,全公社情况都差不多。田家英听了这话,十分认真地说:‘我们要的材料,必须自己看到、听到,决不能有半点道听途说的假东西,不然中央知道的事情就不真实了。’他这种工作态度,让我记忆深刻。”

文本框:  
1961年,田家英在杭州。
  讲出基层不敢说的真话

1960年前后的3年里,和合生产队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猪、牛、羊大批死亡,农具大量损坏,土地肥力下降,劳动者体质变弱;社员一年收入只有21.27元,辛勤劳动一年,到头还成了“倒挂户”。究竟什么原因?许多基层干部语焉不详。

  1961年4月初,田家英在嘉善县召开的领导干部座谈会上说:“从和合生产队来看,生产破坏是严重的,为什么生产年年下降呢?怪天,没有灾害,怪人,老百姓是好的。”

  “不能怨天尤人,也不是什么民主革命不彻底,病根子是由上刮下来的‘五风’(即“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田家英一语道破了当时农村问题的症结所在。

  其实,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因为怕“右倾”,闷在心里不说而已,而田家英却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真话。

  如实汇报建议搞人民公社条例

  1961年2月6日,在杭州刘庄,田家英如实向毛泽东汇报了所见所闻,恳切地陈述了意见,建议中央搞一个人民公社条例。

  田家英的汇报震动了毛泽东。毛泽东当即就纠正“五风”问题、退赔问题、生产队规模和体制问题、自留地问题、食堂问题、干部问题作了7条指示,并准备起草一个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后来,田家英的中央调查组,还在嘉善县和合生产队对“六十条”进行试点,在嘉善县贯彻落实,使全县农业经济很快得到复苏。

  1961年3月,党中央制订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以后的修正草案,是纠正1958年以来农村工作中的错误,特别是人民公社化错误的一个重要历史文献。

  田家英在浙江的调查,从1961年1月23日开始到5月5日结束,历时100天。尽管“六十条”还有不少缺陷,没有突破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公社体制,但它的历史作用被充分肯定。

  ●档案解密

  1958年,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使错误扩大,生产力遭到破坏。浙江也和全国一样遭遇严重困难。

  1961年,毛泽东让田家英带领调查组到浙江农村调查,选一个最好的生产队,一个最坏的生产队。1月22日,田家英赶到杭州,最终选择嘉善和合生产队和富阳五星生产队。2月6日,田家英向毛主席汇报了调查情况。

  同年3月22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这个文件对扭转农业局势以致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起了很大作用,成为当时我国农村摆脱连续3年的严重灾害,促进农业生产新发展的重要转变。

  本版图片、原件现均珍藏于省档案馆 

摘自《今日早报》

记者 刘伟

2009年8月26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