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庆春路210号,一座清末中西式砖木结构的3层花园别墅。偶然间,有游客立于院前空地,抬头望见一座高大的人物雕像,下书“马寅初”3个大字。
“学然后知不足,权然后知轻重。”如此形容这位世纪老人的传奇一生,恰如其分。曾经,他是北洋政府的官派留学生;曾经,他当过蒋介石的经济学老师;曾经,他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
这些,都很重要,但不是我们要讲的主题。这次,马寅初将以人口学家的身份出现,讲述他那高瞻远瞩,却又颇受争议的学术著作——《新人口论》。
●亲历者说
提案关注人口问题
故事,还得从1953年新中国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说起。
601912371的数字告诉我们,人们常挂在口边的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已经成为历史。如果照此发展,50年后,将达到16亿。
对于中国的人口问题,身为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深有感触。1952年,马寅初到绍兴看望自己的侄儿马本讷。
看到年轻的侄儿已经有了3个孩子,马老关心地询问说:“这么多的孩子,养得过来吗?没有人劝你少生几个吗?”
没想到侄儿回答:“没关系,大家还评我当‘光荣爸爸’呢!”
到1954年,马本讷的第五个儿子呱呱坠地。这触动了马寅初的内心,这位老人决定写一本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书,也就是以后的《新人口论》。
此后的数年间,马寅初每年都会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到各地去考察人口问题。1957年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作了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发言。
在他看来,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让国人破除旧的生育观念;在这个基础上,修改婚姻法,实行晚婚:男25周岁,女23周岁。
这些观点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赞同。1957年4月27日,他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宣讲人口论。马寅初的侄孙马大成感叹说:“当时大饭厅只能坐下4000人,里面满满的,很多人只能站在外面听。”
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马寅初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将《新人口论》作为一项提案,正式提交大会。
花费了5年的时间和心血,这部有利于国计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著作终于诞生了。
亲手烧掉农书手稿

1949年6月,马寅初在谭震林召集民主人士的会议上讲话。
正当马寅初在广大读者和各界人士中倾听对《新人口论》的反映和意见,准备进一步加工的时候,一场大规模的反右斗争开始了。而马老,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马寅初的孙子马思中回忆说,当时北大校园里到处贴满了批判马寅初的大字报,有些甚至贴到床栏杆上,但马老看这些大字报时,反而面带笑容。
1959年秋天,马寅初更是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了一份声明,里面写到:“我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1960年,马寅初被免去北大校长一职。很快,他的人大常委职务也被罢免,公开发表文章的权利也被剥夺。之后,马老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直到1962年,81岁的马寅初最后一次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进行调研,这次去的是老家浙江嵊县。
由于马老用井水冲澡,受了风寒,最后发展成肺炎。这让他元气大伤,两只脚都不能走了。从此,他很少出家门。
虽然不能到处走了,但马寅初还可以写书。新中国成立时,马老有个学习计划,其中就有要为这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写一本农书,如今,时机到了。
经过3年的写作,两次修改,一本100万字的农书终于完成。可令人痛心的是,“文革”时,马寅初亲手把手稿烧毁了。
“当时他家里烧的锅炉暖气片,都热得没法摸。”马老的朋友诸天寅如此形容当时的场景。
而马大成也回忆说,当时北大的一位校长助理去看望马寅初,没想到马老居然在看《易经》。此前马寅初的桌案上从来不会出现这种书籍。
自毁手稿,马寅初的内心该是怎样的悲哀,绝望,或者什么都没有,只是平静如水。
22年后获得平反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奖励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妇的政策。这从马老提出《新人口论》,已经过去了整整22年。
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迅速作了批示,考虑到马老当时已经98岁高龄,特意派人到马寅初家中,告知平反已经进入程序。
1979年9月15日,北大的校领导和师生代表,一起来到东总布胡同32号看望马老,向他正式宣布平反的消息。那一刻,马寅初笑得非常开心,但没有感到吃惊。
1981年,马寅初100岁了,党和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祝寿活动,在这些热闹的场所,却见不到马老,他住进了北京医院。
马寅初活了101岁,他看到了自己名誉的恢复,历史还他的公道。但是,所有的这些,对他还重要吗?
●档案解密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上升。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达到6亿多人,并且预测每年增加1300万人。
人口的急剧增长,引起以北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马寅初为首的一些学者的高度关注。经过实地调查研究,1957年6月,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从十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问题。
1957年7月,马寅初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以《新人口论》为题,作了长篇书面发言。
1957年反右派运动开始后,马寅初的人口观点被当做“新马尔萨斯人口论”受到批判。
1958年4月,北京大学一些人首先采用大字报、辩论会等方式,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及其学术思想、政治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1960年,马寅初被免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文革”中,周恩来指示对马寅初进行特殊保护。
1979年9月14日,教育部副部长周林宣布了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共北京大学党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决定,恢复名誉,并任命他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
本版图片、资料现均珍藏在省档案馆
摘自《今日早报》
记者 汪旻
2009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