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的“荣氏湖丝”获得金奖,但是,作为“荣氏湖丝”的拥有者徐荣村本人并未亲自到英国参加世博会。1867年,受外国友人之邀,王韬赴欧洲漫游,在伦敦有幸见识到了已搬至伦敦郊区的首届世博会的“水晶宫”,这可以说是有记载的看到过世博会的第一个中国人。而真正第一次走出国门专程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却是浙江宁波海关的李圭。
1876年, 美国在费城举办“费城美国独立博览会”(即“费城世博会”),组委会允许各国设立独立展馆。
自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后,各国参会都由其海关税务机关办理。1876年,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委派宁波海关副税务司霍搏逊的文牍李圭,前往美国费城参加美国建国100周年博览会。李圭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偶然的机遇,成为了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第一个华人。

李圭(1842—1903年),字小池,江苏江宁人。
1876年5月13日,李圭带着一名翻译,和中国馆的另一名聘来的工作人员美国人鼎达乘船离开上海,经日本,约一个月后到达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然后从这里改乘火车抵达费城参加了世博会。博览会结束后,李圭还顺道参观了美国华盛顿和纽约、游历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后取道里昂、马赛,过地中海、红海、印度洋,最后返回上海。历时9个月,行程8万里。回国后于1877年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介绍环游世界的情况,尤其是翔实介绍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使中国人通过本国文秘人员的见闻实录,第一次比较真切地走进世博会。
李圭参加费城世博会,他的一个任务是“将会内情形及所见所闻详细记录,带回中国,以资印证”。回国后,李圭撰写了《环游地球新录》,详细记录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
费城世博会设立了独立的中国馆,图为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照片。(美国百年摄影公司摄制)

照片中的中国馆进门牌楼上有“大清国”三个大字。门楼上的横额、对联均由李圭拟定,横额为“物华天宝”,对联曰“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中国馆里面展示着各种从中国运来的720箱奇珍异品,馆内以精心的布置和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据记载,中国馆有880平方米,共展出了6801项产品,价值约白银20万两。其中丝、茶、瓷器、绸缎、雕花器和景泰蓝在各国产品中被推为第一,其余铜器、漆器、银器、藤竹器也颇受欢迎。由于展览场地太小,以致从国内带去的720箱展品,根本摆放不下。
在费城世博会上,美国馆还特别为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展出了康涅狄格州州立图书馆馆藏的中国留学生的笔记作业。包括: 绘画、地图、数学、自然等各门功课,所写的文章有游美记、风俗记等,这些文章都是用中英文对照写的,令李圭激动不已。
李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引起社会很大反响,李鸿章为之作序,称“大清光绪纪元之二年,岁在丙子,为美利坚立国百年之期,美人设会院于费里地费城,广集各国珍玩古器、日用服饰、生潜动植物诸赛奇,公会将欲考究物产,修好睦邻,盖仿欧洲赛会而纫为是举也。江宁李圭以东海关税务司德君璀琳国家者,甚远且大,又岂仅一名一物为足互资考镜也哉……”郭嵩焘、王韬等人都仔细阅读过,并写下了感触。想求新知的人们也争相购买,坊间争相翻刻。

李圭详细记述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包括中国在内共有37个国家参加,场面宏大、激动人心,展出物品丰富多彩,使观光者大开眼界。博览会设“总院”(即主展厅),分各国展区;另外专设“机器院”、“绘画石刻院”、“耕种院”、“花果草木院”、“美国公家各物院”、“女工院”等。李圭参加世博,感触良多。他意识到参与世博会展览比赛的“皆为有用之品,可以增见识,得实益,非若玩好仅图悦目者也”。对于像费城世博会那样大型的展览会,有不少人认为那只是在白白浪费钱财,而李圭却明确指出:“其志在联交谊,奖人才,广物产,并籍以通有无,是有益于国而不徒费。”这样的闻识在当时代表了一部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的胸怀。《环游地球新录》一书向中国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顺应了中国走向世界、变革传统社会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