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百姓心目中,谁最有资格入选“浙江名人馆”?读者们心目中,到底会有哪些浙商的名字?本报记者有幸专访了78岁的步鑫生先生,在评价自己那段改革的沉浮经历时,老人对记者说:“我问心无愧。”
本报报道一下子唤醒了许多读者的回忆,对于这位当年的“改革先锋”,昨天,有数十位读者打进本报热线,讲述了许多有关步鑫生故事,纷纷支持步鑫生成为“浙江名人”。
读者来电忆起两段佳话
海盐县档案局副局长汪肖华说,每一个海盐人都会说,提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步鑫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20多年过去后,步鑫生的名字,依旧留在许多读者的记忆里。
昨天,读者吴先生给本报发来短信:“我推荐步鑫生为浙江名人,他是浙江改革开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电视剧《女记者的画外音》中的主角。”
《女记者的画外音》是一部电视单本剧,故事主要以浙江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为原型。通过一位关心改革、有见地、有激情的女记者,对“双燕”(当年海盐衬衫总厂的一个自主品牌)衬衫厂的采访活动,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勃勃生气的当代改革者的生活画面,播出的时候曾引起轰动。
嘉兴读者夏玉敏,看了本报报道后,推荐海盐特种纤维制品厂厂长赵荣华,推荐的理由是,赵荣华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
记者了解到,赵荣华当年曾被步鑫生任命为海盐衬衫总厂的工会主席,两人曾因工会问题发生争论,赵荣华被迫离开海盐衬衫总厂自己创业,并获得了成功。2003年,步鑫生专门著文,向赵荣华表达内疚之情。两人彼此宽容,最终舍弃前嫌,重归于好。
步鑫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
除了让人回忆起更多的故事,许多读者还打来电话,纷纷支持推荐步鑫生进浙江名人馆。
从杭高退休的一位徐老师,给本报打来电话说:“我曾经和步鑫生打过交道,步鑫生应该进名人馆,在改革的大潮中步鑫生的贡献是不小的。”
湖州读者夏先生说:“1983年到1988年那段时间,步鑫生做过很大的贡献。”读者陆先生则说:“步鑫生应该进名人馆,他在改革中很不容易。”读者陈先生说:“步鑫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
读者郑先生也支持步鑫生进名人馆:“也许和许多大企业的经济总量比起来,当年海盐衬衫总厂算不了什么,步鑫生后来也遭遇了挫折,但是正说明改革很艰难。步鑫生能进名人馆,也体现了历史的选择。”
同时,也有很多读者继续推荐“浙江名人”的候选人,早报也将继续寻访一些典型人物,打开历史的记忆。
本报记者 胡轶笛
摘自《今日早报》
2010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