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公布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

2011-01-12 作者:超级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浙江籍女作家陈学昭的手稿

19911010日,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顾问陈学昭同志在杭州逝世,终年八十五岁。在她逝世后浙江省档案馆想方设法与之家属取得联系,经过努力终于将她的部分创作手稿征集进馆。遗憾的是所有的手稿已经残缺,在征集进馆的手稿中有具有时代影响力的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一书中的第三部手稿17页,《我是怎么写〈工作着是美丽的〉》手稿4页。尽管手稿非常残缺,十余年以后,当我们看到这些保存在档案馆中的手稿,就如同看到她所经历的时代、事件和她本人在生命之路上所留下的脚印。

陈学昭是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著名女作家。生于1906年,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毕业于上海爱国女学文科。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1938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采访和歌颂毛泽东以及朱德等风云人物,并被这位共产党领袖称赞为“又是文学家,又是教育家”,一直受到周恩来、邓颖超、陈云、彭真和其他共产党领导人的关怀;拒绝宋美龄的盛情,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她就获得相当高的政治地位和文学地位。最后定居在杭州,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曾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文联副主席等职。在1957年被错打成右派,被下放到杭州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劳动,她靠对党的坚定信念、友人和同志的关怀坚强地活了下来。到1979年得到改正,恢复党籍,到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她对已过去的不幸既不去管也不计较,她说:“只要一息尚存,我要继续战斗,继续工作!在任何情况下,我永远不会消沉!”这年她已73岁高龄,不顾年迈体弱,壮心不已,笔耕不辍。一生中为读者留下丰富的作品:散文集《倦旅》、《寸草心》、《烟霞伴侣》《忆巴黎》、《败絮集》、《延安访问记》、《漫步解放区》、中长篇小说《南风的梦》、《工作着是美丽的》、《土地》、《春茶》等等。在我国的新文学史上留下闪光的足迹。

《工作着是美丽的》一书是她的代表作,书名堪称绝句,比女作家本人名字更出名。上集创作于延安时期,1949年由大连的新中国书局初版;下集于1979年和经过修改的上集合卷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所记叙的是她本人的生活经历,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女作家像书中的女主人公李珊裳的一生,一个女知识分子从个人奋斗到融入革命的熔炉,虽经历次政治运动的磨练,仍旧不改原有的理想和信念。小说的生活舞台相当广阔,从闭塞保守的农村小镇到开放而殖民地化的大城市,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巴黎到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从千里冰封的东北平原,到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都留下了女主人公坚实的脚印。小说中人物只有李珊裳一人,故事、人物仿佛信笔而写,给人十分真实之感。文中充满散文美、自然美。

文本框:    
陈学昭手迹
《工作着是美丽的》不只是一个书名,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作为作家,她一辈子都在遵循和实践党的文艺方针—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面向人民大众。

在保存的手稿中另有一份“我是怎样写《工作着是美丽的》”其中写到:“……曾向周恩来同志不止一次地说出我的愿望,他鼓励我写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写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在周恩来同志鼓励下我重又提起笔来,开始写作。那还是自卫战争正酣的时候,延安撤出前,先到安塞乡下,天寒地冻,生活艰难,连一张写字的桌子也没有,更没有凳子,我是坐一条被子上靠在一只箱子上写作的,不久延安撤出,行军半年多,到了山西,我不是病就是工作或是行军。都是在病中行军的空隙中或业余时间写一点,写写停停……”。她在延安投身革命,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和艰巨而感动,怀着一种对美丽的向往倾情写作,这种美丽向往成就了她的毕生境界。

浙江省档案馆: 徐华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