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不能走向胡同文化——全球变革趋势下的档案文化建设


发布日期: 2012 - 11 - 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省档案学会


沈伟光  王伟俊 


摘  要:在全球变革的大趋势下,档案文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新的发展理念,其需求、载体、空间以及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档案部门应顺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拓宽档案文化发展思路,坚持大方向、融入大文化、创作大品牌、建设大平台、谋划大项目,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关键词:档案文化  特征  思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面对这场大变革,只有顺应趋势,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拓宽档案文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一、全球变革趋势下的档案文化

1.全球变革趋势下,档案文化显现出一些共同特征

中国与西方档案文化的差异源于各自所依托的社会历史背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全球变革趋势下,这种差异性正在显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开放性。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以农耕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反映在档案文化上是较强的封闭性和禁锢性,也赋予了中国档案文化结构一贯稳定的传统,使得其自产生之日起,就从未发生过断裂。这既是世界档案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景观,也可能是历史性的终结。在全球变革趋势下,档案文化不再可能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独立发展,必须融入人类大文化中良性发展。二是包容性。西方多为海洋国家,疆土狭小、本土资源不丰富等特性,有利于形成创新型、开放性的档案文化传统。在全球变革趋势下,档案文化又有了新的含义,内涵极大的丰富,外延极大的延伸,包容性是这种新变化的主要标志。有文化就有档案,没有档案就不可能有文化的传承。可以这样认为,什么文化都与档案文化有关,如果缺乏包容性,作茧自缚,档案文化建设的路会越走越窄,档案文化只能是“历史文化”。三是竞争性。历史发展的趋势表明,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即不同渊源、不同性质文化的竞争与冲突,其焦点将会主要地表现在文化的传承性与传播性,具体表现为民族先进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文化的竞争,在今天更多地表现为超越时空界限,形成以大规模的现代化传输手段为媒介的间接互动。全球化趋势下的竞争与冲突,本身也是一种互动。档案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既有竞争更有合作,相辅相存。

2.全球变革趋势下,档案文化发展理念发生新转变

一是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政治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使得多元文化的融合日渐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更加强调发展个性,使社会充满生气与活力。反映在档案文化上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档案文化的主要特征。二是从“文书”到“文化”的转变。传统的观念往往把档案和档案工作列为一项“文书”工作。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档案既是文化的资源,又是文化的载体;档案机构是文化资源的存储和传播、交流机构;档案工作者是文化资源的维护者、开发者、传播者,要自觉从思想上实现从“文书”到“文化”的转变。三是从“传承”到“传播”的转变。“传承文明”作为档案部门的主要任务,这种功能从古代就是这么定位的。档案文化概念也是动态性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档案文化都赋有不同的含义。在全球化趋势下,传统“收、管、用”的工作模式,正在受到极大挑战,“传播文明”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文化的传播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跨民族、跨文化的传播使得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包装、被改造、被异化,甚至被淘汰、被消灭的命运,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化的客观规律。因此,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将为更好地传承做出重要贡献。档案文化实现从传承到传播文化的转变,既为自身发展拓宽新的空间,也为丰富档案文化理论提供了新内涵。

3.全球变革趋势下,档案文化强调塑造主流价值观

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越是加强,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意识也就更加强烈,而档案文化必然烙有自身的价值观念。当今世界,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奥巴马政府在重塑美国主流价值观——国家责任、公民价值和美国梦想上绝对是不遗余力。我国的档案文化植根于小农经济和宗法礼制基础之上,主要特点是重保管轻利用,档案编纂成为特有传统,也造就了厚重的中国家谱文化作为档案文化的一个亮点闪烁至今。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多种社会利益冲突,多种价值观念碰撞;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多种文化、政治观点和社会存在,正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市场经济的求利性、自主性、等价交换特征对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等提出了挑战。新形势下档案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二、档案文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1.档案文化需求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人们从较多追求物质需求逐渐转移到追求精神需求上来。同时,来自国内深刻变革而带来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等的日益多样化,来自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而带来的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激荡,使得“多元”已成为当下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国主流文化如何引领和统摄国内多元文化发展成为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档案文化建设面临着适应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新挑战。

2.档案文化载体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运用,材料科技、装备工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存贮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各类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内容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业态,加速了文化行业间的融合,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文化种类间的竞争。高新技术使得档案文化的载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档案文化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3.档案文化空间发生深刻变化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和对话,为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打开了新的视窗。我国正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区域间文化交流与合作蔚然成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的文化软实力将显著增强,国际市场对具有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全球化为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开启了全新的通道,为档案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4.档案文化概念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档案文化的意义。在全球变革趋势下,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作为一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国家主权和民族文化存在的象征。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发展繁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才能够在各种文化的渗透下不迷失方向。二是档案文化的内涵。在全球变革趋势下,很有必要加强对档案自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内涵的理解。档案是一种文化财富,档案不仅忠实地记录并再现了人类文明的全貌和过程,而且还具有延续人类历史、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档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自身还是一种媒介文化,表现在档案对社会和人们心理的影响上。如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具有的法律效力和凭证依据作用,使得人们在众多的传媒信息中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档案信息。三是档案文化的功能。在全球变革趋势下,还有必要对档案文化的功能给予全面的把握。档案是人类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一种主要的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存贮功能,反映了文化的变迁。如果没有档案文化的存贮和传承,也就失去了连续地、全面地记录和积累文化的载体,任何文化都会失去记忆,失去依托。一个没有自己档案的国家和民族,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档案还具有文化传播和推动科学研究创新的功能,在传播过程中还会促使文化增殖。

三、不断拓宽档案文化发展思路

1.坚持大方向

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必须沿着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方向大步前进。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书记的讲话,为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就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所以,在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中,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的总要求,来规划我们档案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2.融入大文化

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要走出传统的档案馆文化的小天地,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天地中。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以在新的形势下,特别需要树立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档案文化不能走向“胡同文化”,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在继续解放思想中赋予档案文化建设具有生命力的全新内容。当然,档案文化能够搞成胡同文化也不错,也是一种特色,照样能生存下去。但有悖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如果还是只会走老路,路就可能越走越窄,甚至会走到死胡同里去,自己把自己的路卡死了。到时来个“旧城改造”,你住的这条“胡同”就会被拆了,档案文化只能成为历史文化了。

3.创作大品牌

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要努力创建档案文化建设的优质品牌。在新的形势下,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有了极大的丰富、外延有了极大的拓展,可做的事很多。但是,由于档案部门的人力财力精力还很有限,在档案文化建设中,怎样才能打造出“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档案文化品牌,既是需要研究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应该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创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份投入才可能有一份收获,这种投入并不主要是资金,主要是投入创意和策划,靠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特别重要的是,档案文化建设要找准自己定位,譬如实施的项目针对什么样的人群,是高端产品还是大众产品。“创品牌”应该成为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每个档案部门都应该有自己的主打产品、特色项目、地方品牌。

4.建设大平台

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要注重建设档案文化发展的大平台。应该谋划一些“高、新、优”的档案文化发展大平台。这种大平台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高端”和“创新”。在传统档案文化建设中,不缺少“几个一”的一般性的档案文化项目,但却缺乏“有高度、有新度”的创新型、领先型的档案文化项目。档案文化发展特色平台的建设,一定要从高端项目去谋划,“新瓶必须装新酒,老瓶更要装新酒”。要突破传统档案文化发展不断细分的路径依赖,更多地从“颠覆性档案文化创新”去考虑。第二个特点是“优质”。 档案文化发展特色平台的建设,要着眼于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把平台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没有互动,就很难传播。但要吸引人来参加“摘桃子”却是难题。现在形形色色的文化平台有很多,有的做的还很精彩。所以在倡导“高起点谋划特色平台建设”的同时,更要努力建设“优质服务平台”,既要从“硬件”上去设计,更要从“软件”上去考虑的。一个好的发展平台,一定是平台的服务功能相对完备、服务技术相对先进、服务水平相对优秀的,能够让更多的人共享档案文化建设成果。

5.谋划大项目

在新的形势下,档案文化建设充满着竞争性和挑战性。档案文化建设与其他文化建设交叉融合是必然的,有碰撞竞争也是正常的。要勇于自主创新,创作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高”档案文化建设大项目,更要敢于与其他文化竞争发展。还要学会借力借势借平台,从而使档案文化上位上台上一流。就像精湛的电视纪录片要比粗浅的电视剧更加吸引人们眼球一样,档案文化也会像其他文化一样创造出一片独有的天空受到人民群众的追捧。这其中,真实记忆是档案文化生命力所在。比如,是否设计一些面向普通老百姓的档案文化的大众产品,如通过网络的形式建立一个“人类记忆库”。人类的发展主要靠两种基因,一种是人类的生理基因,完成人类生命的延续,科学家们已建立起“人类基因库”。还在一种基因就是精神基因,或者称作文化基因,靠它来完成人类文明的传承。文明的传承要靠全人类来共同承担,这其中,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档案工作者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目标与手段永远是一致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设档案文化大平台提供了可能。如果建立一个面向大众的“人类记忆库”,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参与其中,可以征集申报特色方言、经典图片、优秀文稿、个人记录,评选“最有价值的人类记忆”等,就可能创设一个“立足国内、影响世界”的档案文化项目。这样的档案文化成果,就有可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就有可能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网络的全球性、无国界特点,可能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想象。

跳出档案发展档案,我们的档案文化发展就会生机无限,道路越走越宽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