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提供及时、迅速、互动式档案资讯


发布日期: 2012 - 11 - 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省档案学会


国际档案理事会飞行记者团队“全家福”

 在今年的第17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有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众多资深的参会专家中,还出现了一些陌生的年轻面孔,他们是专程从世界各地汇聚到布里斯班报道此次盛事的飞行记者。

活跃在布里斯班的飞行团队

 今年布里斯班的飞行记者团队共有11名成员。尽管这些成员来自不同国家,操着不同口音的英语,但并不影响彼此的交流,不论是在工作过程中还是在业余交往中,大家都相处得十分融洽,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

 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欧洲。队长是任职于法国外交部的露德斯,她负责新兴技术部分,特别是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项目。露德斯是法国和墨西哥混血,精通英、法、西3种语言,自2010年起就开始承担飞行记者团队的领队工作。她非常开朗,自称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忙碌会让自己很踏实。有这样的领队,成员们也都干劲十足。格雷果是来自法国的档案学研究生,目前在法国塞纳-圣但尼档案馆公共档案部门工作。还有两名法国成员,分别是来自法国国家档案馆的玛丽和伊莲诺,除飞行记者的工作外,她们俩还负责博客文章的法文翻译工作。其余成员包括:马丁是瑞典人,就职于斯德哥尔摩市档案馆。玛塔生于波兰,目前是欧盟边境管理局培训部的一名实习生,虽然她此次未能身临其境到布里斯班进行“飞行”报道,但仍承担了将相关博客文章翻译成波兰语版本的任务。

 除欧洲之外,代表其他四大洲的飞行记者一般仅有一名队员。代表美洲的是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南希,现就职于北拉诺蒂艾健康与社会服务中心;代表非洲的是来自加纳的埃瑞克;代表大洋洲的有来自澳大利亚中部小镇的黛博拉,她长期坚持各地游学并开展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个人档案、企业档案、政府文件和宗教档案等,代表大洋洲的还有来自汤加的夏洛特,任职于汤加公共服务委员会办公室。

飞行记者报道第17届国际档案大会的博客首页

飞行记者项目的创办

 这些飞行记者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管理的一支国际团队,主要由会议主办国的青年档案工作者或学生组成,同时包括其他国家的年轻档案人员。今年,在中国国家档案局的努力争取下,中国获得了代表亚洲地区首次参与飞行报道的机会,而笔者有幸被选派成为此团队中的一员。在今年的国际档案大会上,飞行记者团队第一次齐聚了来自五大洲的成员,成为真正意义上覆盖全球的国际团队。

 飞行记者项目启动于2008年,其主要任务是为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员以及所有对档案文件管理工作感兴趣的人群,跟踪报道国际性档案会议。2008年在吉隆坡召开的第16届国际档案大会上,首次实验性地推出了飞行记者计划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鉴于此,国际档案理事会将这一项目持续推进,并将其纳入到“青年新进专业人才项目”的框架之中。自吉隆坡国际档案大会以来,飞行记者先后圆满地完成了图卢兹论坛(2008年)、达喀尔西非地区分会(2009年)、马耳他国际档案圆桌会议(2009年)、蒙得维的亚会议(2009年)、日内瓦欧洲档案大会(2010年)、奥斯陆国际档案会议(2010年)、托莱多国际档案圆桌会议(2011年)等多次国际会议的报道工作,迅速而出色的新闻报道得到了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员及相关人士的一致好评。

 飞行记者的报道以博客为主体平台,依托于国际档案理事会官网。此外,飞行记者还通过Twitter、Youtube、Flickr等社交媒体为社会公众全方位地呈现各次国际会议的盛况。因此,国际档案理事会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位飞行记者除热爱档案事业之外,还必须热衷于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现代社交网络驾轻就熟。

 一言概之,创立飞行记者项目,旨在既让年轻专业人员参与到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各种活动中,也促进了各国不同年龄层档案工作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同时也是推进档案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2年11月19日 总第2384期 第三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