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历史追踪


汤寿潜与保路运动

2012-07-31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汤寿潜,原名震,字蛰先(仙),生于1856年,会稽山阴天乐乡(今属萧山)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实业家,辛亥革命后的浙江首任都督。

汤寿潜早年受维新思想影响,于1890年写成《危言》四卷,主张变法,从而一举成为江南戊戍维新的著名人物。1892年中进土,入翰林院为庶吉士,1893年在国史馆任协修,1894年授知山西乡宁县,1895年任金华丽正书院山长,1899年任湖州南浔浔溪书院山长,1904年任上海龙门书院院长。1905年清廷授予四品京卿,总理全浙铁路,主管沪杭甬铁路修建事宜,建成浙江省的第一条铁路沪杭线,约300余里。并因坚决反对邮传部与英国缔结出卖路权的借款草约,积极参与以维护路权为目的的浙路风潮,成为浙江保路运动的著名领袖。1906年汤寿潜还与张謇组织预备立宪公会,担任副会长,从而成为与张謇齐名的清本立宪派的领袖,史称“南汤北张”。1907年任学部咨议官。1910年因上书朝廷,弹劾邮传部盛宣怀媚外祸国,反对袁世凯,而被革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杭州新军起义,成立浙江军政府,汤寿潜被推举为浙江都督。1912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汤寿潜为交通总长(未赴任),4月改授赴南洋劝募公债总理,5月归国,7月复任浙路公司理事正长。1915年汤寿潜回家乡,19176月病逝。

图为:朱福诜致浙路股东书

 

图为:保路运动档案

 

图为:浙路风潮事转发外务部电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