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的自传之《来俄的志愿》部分 1926年1月7日晚,邓小平(时称邓希贤)、傅钟等共20人受中共旅欧支部的派遣,乘火车离开巴黎,前往当时全世界无产者最向往的地方——莫斯科。到这时,邓小平在法国已待了5个年头,来的时候他还是一个16岁的孩子,经过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的砥砺,离开时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职业革命家。他的革命活动,被法国警方所密切监视。就在他离开巴黎几个小时之后,即1月8日晨,警方强行搜查了邓小平等人住过的旅馆,发现大量宣传共产主义的书报以及印刷设备,并发出驱逐令。而历史仿佛故意要开个玩笑,1975年5月,邓小平以中国副总理身份重返巴黎,成为受到最高礼遇的国宾。 1926年1月中旬,邓小平到达莫斯科,先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不久转入新开办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创办于1925年10月,学校全称是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后更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其目的是“培养中国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干部”。国共两党都派出大批青年到该校学习。邓小平的同学,除了共产党员,还有国民党方面的蒋经国、屈武等人。1926年1月下旬,按照莫斯科中山大学党组织要求,邓小平撰写了自传。 这份自传分四个部分:家庭经济地位;个人的经历及思想的变迁;加入团体及服务的经过;来俄的志愿。在前两部分,他回顾了离别故乡到法国勤工俭学的主要经历,展示了从乡村少年到爱国青年,直至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第三部分,记录了他在加入共青团后参加《赤光》编辑,成为共产党员后领导里昂地区党团工作等革命活动。 这份档案,就是第四部分,即来俄的志愿。他在开头写道:“我过去在西欧团体工作时,每每感觉到能力的不足,以致往往发生错误,因此我便早有来俄学习的决心,不过因为经济的困难使我不能如愿以偿。”他坚定地表示,“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尤其是要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把我的思想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最后,他发出这样的誓言:“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的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的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为了这一誓言,邓小平奋斗了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