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镌刻在老屋旧园中的文化符号

2013-10-15 作者:俞菁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叶圣陶等给牟锋的信(部分)

苏州曲园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894年,他出生在江苏苏州城内一个平民家庭,曾就读于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草桥小学)和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与王伯祥、顾颉刚同窗共学。之后三人都在京城发展,与同为苏州人的俞平伯、章元善,并称为京城五老。

曲园印证朴学大师风范

 叶圣陶从草桥中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在苏州城内干将坊言子庙小学教书,后去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甪直小学)任教。他20多岁就离开苏州,先后去了上海、四川等地,1949年后定居于北京。虽然他离开苏州多年,但对故乡却魂牵梦萦从未淡忘,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成为当代中学语文课本的范文。叶圣陶熟悉园林,热爱园林,也因而深知园林的价值,曾为曲园的恢复奔走呼号。曲园是俞平伯在苏州的故居,是俞平伯曾祖清末朴学大师俞樾所建私人宅园。1954年,俞平伯将祖产曲园捐献给国家,这在今天的苏州市档案馆里仍能看到他当年亲笔书写的曲园捐献书。然而,经历过十年动乱,曲园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破坏,一度成为住着“七十二家房客”的大杂院,园内花木被砍,原有的“曲”字形水池也被填埋,建起了三层水泥房。远在北京的俞平伯心系故土,尤其对曲园的变化十分心疼、焦虑,好友们十分了解他的心情,为他多方呼吁。1980年1月8日,叶圣陶在《苏州日报》上发表一篇《俞曲园先生和曲园》的文章,阐明了曲园的历史价值,提出要对该园修缮保护。1月底,叶圣陶在给邓云乡的信中写道:“今时首要之举,在促进主管文物与园林之文化修养,宜换浅显明畅之号召书刊于报章,或作简明扼要之意见书寄于党中央或国务院。”信中还提到在3月“人大”开会小组发言时会提及曲园修复事,并强调:“修复非为别用,唯为纪念曲园先生。”5月,叶圣陶、顾颉刚、陈从周等人联名致函国家文物局、园林局,吁请修复曲园,让这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名人故居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苏州市档案馆保存了一封当年叶圣陶等人写给时任国家建委园林局局长牟锋的信,信中写道:“苏州城里的曲园,是晚清著名学者俞曲园(樾)先生所建的宅子,面积不大,却也是苏州名园之一。现在曲园已成了大杂院,破旧不堪。我们建议国家拨款予以修复。”在信中,叶圣陶等人把修复园林上升到对外文化交流的高度,认为由于俞樾学术成就在日本、朝鲜等国的深远影响,修复并开放曲园对中国的旅游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都有着积极影响。

 专家学者们的呼吁引起了国家文物局和苏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久以后,曲园修复工程开始了,俞平伯时刻关注着曲园动向,与叶圣陶讨论修复进展情况,他在信中写道:“悉旧寓近况,十户拆迁非易,其傍小楼之树,于拆楼时,希注意保护。又此疑是紫荆,非紫薇。荆在春夏,薇在夏秋,于明岁开花,盼得博物馆审谛。”1986年,曲园主要厅堂已经修缮开放,到1990年曲园完全修复。

故居传承教育大家遗风

 叶圣陶在苏州有一处故居也需要保护。叶圣陶的父亲原是账房先生,家境贫寒,并无房产。直到1935年,叶圣陶用多年笔耕的收入购买了位于古城滚绣坊青石弄5号的一座幽静古朴、三面回廊的庭院,他和母亲、子女一家六口住在这里。据说,乔迁之初还遇到来历不明者敲诈,要他备上500大洋放到北局国货商场的抽水马桶上方的小水箱上。

 那时候,叶圣陶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常常在上海、苏州两地跑,除了月底要去书店发稿,其余时间,他就伏在青石弄的家中主编《中学生》杂志,给创刊的《新少年》写小说、童话,并与夏丏尊合作编写《国文百八课》等教材。就这样,叶圣陶又在苏州过了两年惬意生活,直到抗战爆发,他才不得不背井离乡,把青石弄的宅子托付给别人照看。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时,叶圣陶给照看房子的人留了两间屋,其余由房管局安排了其他的住户。

 叶圣陶在为曲园呼吁的过程中,也燃起对苏州青石弄故居的回忆,希望这所房子也能得到妥善安排。而此时,青石弄的房子由5户人家分别租住,其中有一名住户因为是精神病患者常常吵闹打人,邻居某区人武部干部不堪其扰,便要求由该区政府出资在院内建造一间28平方米的简易房屋及砌一道隔墙。1983年6月17日,苏州市文联发函至房管局,声明青石弄5号系叶圣陶旧居,叶圣陶要求将此房屋作为文艺团体公用房屋,而苏州市文联也认为保留这所房屋作为纪念很有必要,所以要求及时制止在院内建房修墙。经过一番交涉,施工最终停止,青石弄的叶圣陶旧居才幸免未遭破坏。而叶圣陶也在1985年12月正式把青石弄5号这所私房捐赠给苏州市文联。翌年,青石弄5号完整地移交到苏州市文联手中。1990年,修缮好的叶圣陶故居成为苏州杂志社所在地。苏州杂志社主编陆文夫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叶老在世的时候,把他在苏州的一座房子交给我,要我设法修好,供各地的作家来苏州旅游时居住,作家们多穷,住不起宾馆。他关照,不要叫什么故居,可称为招待所……”陆文夫还是在苏州杂志社的屋前挂起了一个横匾,上刻“叶圣陶故居”,纪念此时已经过世两年的叶老。

 曲园因俞樾、俞平伯,青石弄5号因叶圣陶、陆文夫而闻名,在人们心目中,这都是有着文化底蕴的地方。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