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八九五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中日马关新约》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教训最重的一次战争。甲午战后,日本强行割占台湾,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历史巨痛和血泪记忆。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清宫所藏4500余件甲午战争档案进行了全面整理和系列开发。这批清朝中央政府在应对甲午战争期间形成的原始而系统的档案,全面揭示了甲午风云的详情,如实记录了日军入侵的野蛮行径。发掘清宫甲午战争档案,重新梳理这段历史,给我们几许历史的启迪。 甲午战争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由来已久 甲午战争的爆发,完全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近代日本,一直标榜所谓的“大陆政策”,谋求对外扩张。早在16世纪,丰臣秀吉就曾入侵朝鲜。至19世纪上半叶,佐藤信渊更狂妄叫嚣:“世界当为郡县,万国之君长当为臣仆。”被称为“明治维新之父”的吉田松阴,在明治维新前就提出了具体的侵略目标,他鼓吹要“夺取勘察加”,“晓谕琉球,责难朝鲜”,“北则割据中国东北领土,南则掠取中国台湾及菲律宾群岛”。 甲午战争正是日本军国主义野蛮侵略行径的一次大暴露。1894年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囚禁朝鲜国王李熙,随后组建了亲日傀儡政权。7月25日,朝鲜“新政权”宣布废止与清朝的藩属关系,并授权日军驱逐驻留在牙山的清朝军队。当天,日本就对清军不宣而战。在清宫档案中,保存着1894年8月1日清廷颁布的被迫对日宣战的正式谕旨,这道谕旨严厉斥责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 
清军甲午战争期间使用的《旅顺防营地图》 1894年11月22日,日军攻陷旅顺,兽性大发,连续四天,屠杀中国平民约两万人。一些欧美武官记者目击惨景,纷纷披露于报端。日本政府大为恐慌,玩弄其欺骗世界舆论的惯技,指责记者的报道“是大加夸张渲染以耸人听闻”。而北洋大臣李鸿章在11月30日给朝廷的电报,则证实了日军在旅顺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李鸿章奏报说:“旅顺街道所杀民人实有二千六七百,以大坑收埋。各山兵民被杀尤多,皆未掩埋”。清宫档案充分印证,执意扩张和惨无人道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根深蒂固的历史顽疾。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将士的民族风骨永远值得弘扬 1894年10月5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报黄海海战的奏折中谈到,“邓世昌首先冲阵,攻毁敌船。”光绪皇帝亲笔撰写悼念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个让清廷君臣称道的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在9月17日黄海海战弹药用尽后,邓世昌抱定死战的决心,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吉野号主力舰,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在清宫档案中,有一组海军提督丁汝昌发给朝廷的电报,真实记录了1895年2月威海刘公岛最后战事的险恶:“日军连日水陆夹攻,夜以雷霆来袭”;“敌施炮弹如雨,极其凶猛”。在弹药用完无法再战的情况下,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丁汝昌拒绝日军劝降,忍痛炸沉定远号旗舰,杀身殉国。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也服毒自杀,以死殉国。 应该说,在清末体制腐败的大背景下,北洋海军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但是,那些北洋海军将士在反侵略战争中,耿耿忠烈、舍身为国的民族风骨,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却是至为悲壮,永远值得国人弘扬的。 甲午战争让中华民族在耻辱中猛醒 甲午战败,清廷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俄、法、德三国干涉而被“赎回”;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日本还乘机侵占了隶属台湾的钓鱼岛;日本获得赔款白银2亿余两,这是空前的敲诈勒索;条约同时规定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山河更加破碎,中华民族更深地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对中国打击之大,割地之多,赔款之巨,前所未有。 甲午惨败,对中国人的刺激与震动是如此振聋发聩,要么亡国灭种,要么救亡图存,于是有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则说:“经此创巨痛深之祸,必当为卧薪尝胆之谋。”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犹如一个挥之不去的浓重阴影,开始笼罩在不止一代中国人的心头。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朝野齐声反对割台。台湾地方官员更是屡次致电朝廷,悲愤奏明“战有生机,割地赔款实成绝路。”档案记载,台湾民众“涌入衙署哭声震天”,恳请台湾巡抚唐景崧向朝廷转达“台湾属倭,万姓不服。”台湾民众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日军在台湾登陆后,台湾民众纷纷组织义军进行抗击,侵台日军惊呼:“有全台皆兵之感!”台湾民众的抗日保台斗争,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甲午战争让我们温故而知新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是血和泪的耻辱与伤痕,唤起的是中华民族抗击入侵者不屈不挠的精神。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120年,但是甲午战争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过去! 我们看到,一直以来,日本总有一些顽固的右翼分子还在做着当年的“甲午梦”。时至今日,在日本还有人在打着“东洋霸主”的算盘。120年前的甲午风云告诉我们,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图谋,我们务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决不能让甲午历史悲剧重演。 编研甲午档案,反思甲午战败,归根到底是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了,近代化的步伐艰难而蹒跚,成为任由列强宰割的东亚病夫。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必然被欺,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甲午战争档案给我们的启示,这是甲午战争惨败留给我们的殇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