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1号楼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6个春秋。董必武作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始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奠基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及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起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华北人民政府关于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布告 一块布料换烧饼 1946年底,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各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但各解放区之间的财政经济及货币金融都是相互独立、分散管理的。每个解放区都有自己的银行,并各自发行货币。为了统一华北、西北、华东等几个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减少部队在行进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便,1946年12月30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致电中央,建议中央“召开华北经济工作会议”,以研究解决华北各解放区“货币不统一”等问题。中共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于1947年1月3日,发出《关于召开华北财政经济会议的指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47年3月10日,华北财经会议在河南省武安县(1949年划归河北省)冶陶镇召开,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晋绥、陕甘宁五大战略区的财经要员齐聚于此,商讨统一财经问题。为了统一思想,中央派董必武前往指导会议。 接到中央指示后,董必武带着夫人何连芝、三个孩子和工作人员从陕北一路东行,赶赴武安参加会议。当他们走到山西五台县东山区大槐庄时,所带的干粮已吃光,警卫员跑到一个小店买烧饼,但店家不收陕甘宁边币,甚至连公家开的商店也只认晋察冀边币,最后只好空手而归。孩子饿急了,董必武夫人只好用一块新布料换了两个烧饼。这件事使董必武深切地体会到货币统一的必要性。 沐浴更衣写行名 1947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任命董必武为主任。华北财经办事处驻地在河北平山县夹峪村,距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作委员会驻地西柏坡约两公里。办事处工作人员有五六十人,对各解放区的财政经济情况了如指掌。这个精干的机构,肩负起了战时“财经内阁”的神圣使命。董必武到达驻地即对有关具体事项进行了研究部署,并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工作。1947年8月1日,董必武在起草《华北财经办事处组织规程》时就将“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列为规程的第五条上报中央。8月16日中央批准后,便开始酝酿筹建中央银行,并开始考虑新币的设计和印制问题。9月14日,中共华东局工委书记张鼎丞、邓子恢致电中央工委,建议“为适应前线作战,中央应立即创办联合银行或解放银行,愈快愈好。”董必武接到此电后,立即派华北财办副主任南汉宸赴渤海找张、邓商建银行具体办法。至于银行的名称,当时晋察冀边区银行副经理何松亭建议银行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在广泛征求意见之后,董必武认为“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字好。他说,新创建的全解放区银行的名称,不仅要考虑目前的货币统一问题,还要和将来建立人民共和国连结起来,使其成为将来的国家中央银行。用“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称,既表示这是人民的银行,又有别于蒋介石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失将来作为新中国国家银行名称的格局。董必武于10月2日致电中央:“已派南汉宸赴渤海找张(鼎丞)、邓(子恢)商议建立银行的具体办法。银行的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可以,请考虑示遵。名称希望早定,印钞时要用。” 当时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正在陕北转战。接电后,他和周恩来、任弼时仔细推敲,10月8日回电说:“目前建立统一的银行是否过早一点儿?进行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银行名称,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并指示让董必武负责组织筹备工作。 根据中央回电精神,华北财办于1947年12月成立了以南汉宸为主任的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在河北平山县夹峪村一座农家小院的门前,挂出了“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的牌子。筹备处的主要工作是搜集各解放区货币发行政策、发行指数、物价指数和设计人民币票样等。按照国际惯例,毛主席的头像被设计在票面草图上。而“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名和面额汉字,南汉宸再三请董必武书写。董必武知道这几个字的分量,特地沐浴更衣,怀着无比庄重和虔诚的心情,工工整整地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由董必武书写的端庄稳健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就出现在了第一套人民币上。 人民新币揭新篇 设计出来的票样送到夹峪村后,南汉宸立即呈报给董必武审定。当毛泽东得知票样上印有他的像后,致电董必武,不同意钞票上印自己的像。经过一番思考,董必武要求人民币的票面设计,应尽量体现人民性质,反映工农业生产。 1948年6月,中央决定撤销华北财经办事处,改为中央财政经济部,董必武任部长,薛暮桥任秘书长,南汉宸除继续任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主任,准备人民币的发行工作外,还兼任即将成立的华北银行总经理。 首批人民币刚刚印出,票样就立即被送到了西柏坡,由董必武面交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对崭新的人民币赞不绝口,兴奋地说:“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现在又有了自己的银行和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做主!” 1948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讲了八个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讲的是关于财经统一。“要以华北人民政府的财经委员会统一华北、华东及西北的经济、财政、贸易、金融、交通和军工生产。”并特别强调“金融工作,货币发行需先统一。”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董必武当选为政府主席。为统一华北、华东及西北的经济、财政、贸易、金融、交通等工作,1948年10月6日,中央发出成立华北财经委员会的决定,任命董必武为主任,薄一波、黄静为副主任。 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决定把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和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时间,从原定的1949年1月1日提前为1948年12月1日。 1948年11月18日,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市召开了第三次政务会议,董必武在会上临时增加了一项《关于发行统一钞票问题》的议题,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后作出决议:“发行统一货币现已刻不容缓,应立即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任命南汉宸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总经理。”一面电商各解放区,一面加速筹备工作。11月22日,董必武签发了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的训令。 12月1日,董必武签署华北人民政府“金字第四号”布告,宣布:“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至此,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原11号(现55号)的小灰楼宣告成立,并于当日在石家庄市和平山县先后发行了面额为10元、20元、50元的第一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和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是中国金融史、货币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金融事业崭新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