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导读

浙江记忆 Zhejiang Memory / 12期


发布日期: 2013 - 02 - 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档案局


民国绍兴县志编纂始末
文/张玲琳 鲁先进
    民国元年(1911),山阴、会稽合为绍兴县。国民政府倡议各地纂修方志,先后颁布了《修志事例概要》、《地方志书纂修办法》等条例。绍兴县也随之成立绍兴县志采访处、绍兴县修志委员会予以相应,但时局动荡,战事不断,直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未有一部正式的绍兴县志出版。最终仅以资料汇辑的形式,留下《绍兴县志采访稿》(稿抄本)、《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铅印本)、《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稿抄本)等。本文结合绍兴图书馆馆藏的民国《绍兴县志资料》原始资料,修志时的各种会议记录、信札、帐簿及相应史料,以修志阶段为线索,力求对民国时期绍兴县志的整个编纂经过、《绍兴县志资料》的特点以及资料前后出版情况等内容做一次比较系统的介绍。

    一、民国绍兴县志编纂的三个阶段
   (一)清末名宿倡议阶段
    绍兴县由山阴、会稽合并而来,修志必然要联系到前志。当时,绍兴府志只至乾隆,山阴志至嘉庆,会稽志至康熙。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绍兴一批有识之士积极倡议重修志书。如宗稷辰提出府志及两县志并举续修[1];平步青致徐维则多封信中商讨会稽县志的编纂[2];徐树兰致潘伯循函提及“修志亦属要事”、“惟经费尚无就绪,故难开局”等[3] 。众多人士中,尤以李慈铭用功最勤。
    李慈铭,会稽人,毕生著述甚丰。方志理论上颇多建树,《拟修郡县志略例八则》中系统阐述了府、县二志的编纂原则,提出“地志以疆域为重。疆域之限,村镇城邑。古今易名,当以山川为识”[4]等观点;修志实践上,光绪三年(1877)曾任一志之总纂,只因与人不合,意不得行,辞去。[5] 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中指出:“光绪《绍兴府志》、《会稽新志》,俱李莼客(慈铭)主撰”、“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6]惜二志均未见传本。又李氏针对《乾隆绍兴府志》、《嘉庆山阴县志》之弊,分作《校记》;修志人选上别具慧眼,光绪九年(1883)复陈昼卿书中评点编撰绍兴方志的人物:“平景孙、傅节子皆深于考据,而文章非所长。次则陶子缜、孙子宜、王子献,皆纷纷著作之材。子缜、子宜专于经学词章。子献视二君稍逊,然文章尔雅,勤力于学,以任分纂,有余裕矣。”[7]
    另据顾家相云:“光绪甲辰,相以故乡纂修志乘,爰作此传。”[8],虽不知光绪甲辰(1904)是次纂修为何人,但从中可知清末绍兴修志一事不乏有人提倡关注。
这些绍兴乡贤之作为,为民国绍兴县志的编纂留下了理论指导和资料基础。
   (二)绍兴县修志采访处阶段
    1.起因及经过
    民国三年,宋承家任绍兴县知事,深感“山会两县合并后事物尤繁,而旧志已逮百年未修,如今不图,后更束手”。[9]六年,黄寿衮因宋承家之邀,“作通启以告全属,并先设采访处于城区议。” [10]是年七月,徐维则、王子余共事举行,续修县志。九月一日,绍兴县修志采访处成立,设于绍兴城内仓桥下县农会,主任徐维则,协理王子余。
    宋承家提出修志总体规划:先设采访处,计划一年半时间采访完竣,接设修志局,两年毕事;经费预算共银二千二百余元。但他随即调任离绍。民国七年三月,徐维则因蔡元培之邀上京编纂国史。王子余也应蔡元康之邀前往苏州担任省高等审判厅书记长。继事者为何楙。绍兴图书馆藏有一封《绍兴县修志采访处主任何楙寄周伯度函》:“本处办理县志采访,自去年九月一日成立后,即函请县署分函担任,以翼群策群力,复经本处连同订定事例详细,函达各在案。现距原定限期祗余两月,结束势不容缓。”采访处如期结束工作,成《绍兴县志采访稿》。但计划中的修志局,却不知何故没有成立。
    2.《绍兴县志采访稿》类目设置
    采访处成立伊始,即制订了采访类目:“按山阴会稽两县旧志,体裁不同,审订义例,当待来者。第从事采访,自不能不分列门类,以便辑录,今就两志所列各目,略为分并,别为若干门。其旧志所无,不能不增者,益为若干门,下列类目。”[11]类目分两大块四十三类:1、前志已有之类目,三十三类,有疆域、山川、道路、关梁、城池、廨署、坊乡市镇、驿铺、田赋、户口、水利、物产、风俗、学校、武备、坛庙祠宇、陵墓、寺观、古迹、义举、灾祥、历代诏谕及御制、职官、选举、名宦、乡贤、寓贤、列女、释老、术艺、书籍、碑刻、艺文等;2、依照《续修浙江通志采访事例》增入之类目,十类,有教育、实业、警察、交通、地方自治、釐金、积贮、教务、道咸兵事、杂记等。
    3.《绍兴县志采访稿》现存情况
    据绍兴县修志委员会第二号《复教育局公函》、第三号《复县政府公函》文记载,县教育局于民国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分三次接收《绍兴县志采访稿》,大小木箱四只。二十四年,修志委员会派员前往教育局点收。[12]目前所知采访稿主要保存在两个地方:1、国家图书馆。稿本二十五册。2006年,绍兴县方志办出版《绍兴丛书》(第一辑),第九册《绍兴县志采访稿》即为影印国家图书馆所藏。内容如下:1-2 册,道咸兵事;3 册,义举、驿站、廨署;4-6 册,人物;7-8 册,风俗;9-11 册,列女;12-13 册,田赋;14-18 册,金石;19-25 册,书籍。包括新增类目两类及旧志已有类目十六类, 共十八类。2、绍兴图书馆。馆藏民国绍兴县志资料内有部分采访稿。尚保留整册模样的有艺文、杂记、警察、釐金、积贮、文苑、古迹、人物等,更多的已被分开拆散,收入县志资料。对照《绍兴县修志采访处拟订采访类目》四十三类所条陈,可知现存采访稿已不完整。
   (三)绍兴县修志委员会阶段
    1.修志委员会成立及概况
    民国二十三年,陈焕任绍兴县长,认为绍兴志乘年久失修,遂拜访当地耆宿,共商修志大事。感其诚意,王子余等人慨然允诺。二十四年三月开会通过《绍兴县修志委员会简章草案》,共十四条,对人事设置、会期、修志期限等作了规定。五月八日,绍兴县修志委员会正式成立。初借址县商会,不日转县立图书馆,最后迁开元寺。 [13] 二十八年起,绍兴屡遭日军攻击。三十年,绍兴沦陷后,修志一事遂告结束。
    2.修志参与人员、职责
    常委:修志委员会设七人常委,县长为当然常委。1、县长。为委员会主席,主要解决行政、财务等问题,保障修志工作持续进行。1933至1941年绍兴县长共六位,起实际作用的是陈焕、贺扬灵。陈焕牵头组织修志之事,可惜任期才半年,不久病逝。他对修志非常热心,如二十四年病中阅书,“见淮阴有一居士所著壶天录载有会稽赵孝子、王孝子二则……兹特照录寄奉。” [14]二十五年又为《康熙会稽县志》再版作跋。贺扬灵则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先后任第三区(绍兴)行政督察专员兼绍兴县长、保安司令等职,主绍时期正是委员会资料征集、采访、印行出版的重要阶段。他也非常支持搜集、整理绍兴文献,如出资助印祁彪佳日记,“锐志搜求吾乡文献,力促成书,慨以廉俸三百金相助而为之倡往。”[15]。2、六常委。王子余、沈钧业、朱启澜、陈庆均、周智浚、寿鹏更六常委为委员会核心人物,具体负责计划制订、人选物色、资料编纂印行、保管等工作。分工如下:第一组(沈钧业、王子余),负责通纪、民族、食货、教育、财政、交通、司法、军警;第二组(朱启澜、陈庆均),负责职官、地理、宗教;第三组(寿鹏更、周智浚),负责选举、列女、建置;其他,人物、金石、书籍、文征,各组合作。[16]
    委员:由常委提议人选,报县政府批准聘任。“最初征聘之委员凡七十二人……以后复陆续增聘委员,至现在已将及百人。” [17]根据常务会议记录,有姓名的委员不下六十人。所聘委员各有所长。随工作深入,委员会深感编纂人手不足,特别聘请章景丞、周海门为专门编纂委员,协助编务。
    采访专员及采访员:委员会大量聘请了采访员进行实地调查,时间集中在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采访专员。采访难度较大的偏僻乡村,特设专员,以学问优长、熟于本地情形、年力富强者充任,兼帮常委办理编纂事务。委员会还特别借用绍兴县政府职员证章两枚、向船厂租船,以便专员实地采访。童谷簳、周砥卿、俞大可、罗少涵、钱伯华等五人被聘任为专员。据《采访专员实地踏访区域一览表》、各项调查表、《绍兴县志资料》记载,前三人为主要采访专员。2、采访员。人选相对松散,聘请有三种形式:一是选用各乡热心人士,划定区域,托其调查。根据《采访人员名单及负责区域一览表》及散见资料,约200余人,有骆季和、李生翁、尹幼莲、钱荫乔等知名人士;二是启用公职人员。无合适人选的乡村,则委托当地单位出面调查,如东关镇公所、咫园果疏场、州山吴氏小学等;三是聘请外地绍籍人士,如堵申甫、宋紫佩、顾鼎梅、陈公洽、张天汉等。
    书记员:原设四人,以掌文牍收发、保管、缮校及会计庶务等事。根据档案材料,确定的人员有姚叔明与张觉三两人。
    工役:余阿德,帮助料理会所杂务。
    船夫:孟殿成、诸阿宝,配合采访专员进行实地调查。
    3.修志计划
    修志计划初始设想修志事务为两年,“本刊月出一册,每册预定一百全页约十余万言,以二十四个月完成之。其第一册称为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至第二十四辑为止。以后如尚有新搜资料,当为续辑。”[18]当时计划两年完成资料整理与印行,每月一册(辑),共二十四册(辑),再成立修志局正式修志。
    4.县志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为两块:1、甲类资料(属于旧者):嘉庆山阴县志、康熙会稽县志固然收录在内,浙江通志、绍兴府志但有旧县志未载且关二县者,均予以载录。还采录了二十四史中的绍兴人物、杜春生《越中金石志》等。2、乙类材料(属于新者):(1)沈墨庄《道光会稽县志稿》;(2)《绍兴县志采访稿》;(3)续修浙江通志稿(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堵申甫从浙江省图书馆借来通志稿本全帙一百九十五册,绍兴掌故悉数摘录);(4)最近采访之稿。[19]
    5.县志资料内容
    民国《绍兴县志资料》包含两部分:1、《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民国二十六至二十八年由绍兴印刷局铅字排印,凡十六册。主要内容为:1-2册,摘录乾隆府志、李慈铭二校本之中隶属山阴、会稽、府城故实;3-4册,金石,录杜春生《越中金石记》;5-6册,地志丛刻;7册,氏族;8-9册,选举;10册,杂录,辑录绍兴疆域、图籍、司法等;11册,乡镇;12册,塘闸汇记;13-16册,人物。2、《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稿本,达一百余册。依照《假定绍兴县志采访类目及编纂大意》按类汇编资料,共十八类:(1)通纪类,即大事记;(2)地理类;(3)民族类,分氏族、戶口、风俗、方言四目;(4)建置类,分城垣、衙署、卫所、学校、街衢、津梁、仓库、善堂义举、祠庙、义冢等十目;(5)财政类,分田赋、各税、地方附税及杂捐、公款及公产、最近全县岁出入预算表等五目;(6)教育类,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行政、教育经费、教育概况、杂录等六目;(7)交通类,分驿站、邮政、电报电话、铁路、汽车路、水道等六目;(8)司法类,分司法机关之沿革、司法概况、监狱及看守法等三目;(9)军警类,分海陆防务沿革、警察、团练;(10)食货类,分物产、物价、工价、输出及输入、各业团体、金融、商业统计等七目;(11)职官类,分历代文武职官表、民国以来文武职官表、宦迹等三目;(12)选举类,分科贡、公职、仕进、学位、褒扬等五目;(13)宗教类,分佛教、道教、基督教等三目;(14)人物类,分乡贤、方外、艺术、寓贤四目;(15)列女类;(16)书籍类;(17)金石类;(18)文征类。
    6.绍兴县志资料特点
    结合《绍兴县志资料》形成、体例、内容与修志档案等,简述其特点:
   (1)体例反映了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修志委员会在《绍兴县修志采访处拟订采访类目》基础上,对类目作了较大规模的调整,体例明显受“三书体”的影响。具体类目又表现出了新旧交替的特点,一方面沿袭旧志一些门类,如疆域、食货、职官、列女等,另一方面又适应时代要求,创设通纪、财政、交通、军警、教育等新门类。
   (2)资料采录严谨,为后人传承了良好的治学精神
    一是组织了大量人员收集第一手原始资料,还编制县界、山脉、河流、名胜、寺院庵观、地方杂捐、消防、制造品、矿物、著作、氏族、农作物等调查表43份,装订达46册;二是秉承乾嘉学派遗风,内容均注出处;三是采取由易入难、逐渐推进的修志方式。 
   (3)新方法的大量运用,提高了资料的精确性与科学性
    时西学东渐,修志者积极吸收新方法:一、测绘法。“昔之方志,凡疆域分界,必呈星野;今则开方辨位,泾渭分明。测绘之学,既有专门,则至到广袤,自当求之准确之图,不必再问微茫之星度矣。” [20]如地理类有《越王台凭眺全浙各县目的表》,以府山之巅为测位,测定嘉兴、宁波、杭州等11个府所属的74个县城(治)的偏向度数及直视线之距离。还采用比例尺方法绘制地图,使用西式标识及面积计算公式;二、统计图表法。广泛使用了化繁为简、文省事明的统计图表,如山川、田赋、各税、职官等。 
   (4)充分重视家谱在方志中的作用
    委员会沿袭乡贤章学诚对家谱的认识,征集全县家谱一百多种,除编写氏族卷之用,还按类摘录充实风俗、山川等。
   (5)与修志相关的附属资料,极好地保存了修志过程的历史真实
    除县志资料本身,另具价值的当数与修志有关的书札、会议记录、财务帐簿、各种书目等,真实反映了修志的历史过程。
   (6)资料内容丰富,时代感强
    资料上接嘉庆、道光,下限直到民国二十九年,民国时期资料所占比例极大,无论从篇幅还是时间上来看,都可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国方志。

    二、民国《绍兴县志资料》归宿及再版情况
    民国三十五年,绍兴县召开恢复绍兴县志修辑委员会的会议;次年遴选绍兴县修志馆员,又次年成立绍兴县文献委员会。时值内战,修志一事最终不了了之。所以民国修志资料主要是《绍兴县志资料》。资料初分存于王子余、朱萸君、陈艮仙、沈均业等处,后转移到张墅。据王子余言:“朱陈沈三家均初藏小云栖,余迁张市,乃取以汇存予处。” [21]1944年,王子余病逝,资料由次子王贶甫保存下来。建国后,王贶甫将资料捐给鲁迅图书馆(即现在的绍兴图书馆)[22],包括第一辑修改稿、第二辑稿抄本(有定稿与未定稿)、往来信札、会议记录、财产登记、参考资料等。
   《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初版距今已有七十余年。其间有过三次影印:1、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影印,列入《中国方志丛书》;2、杭州古旧书店1985年影印;3、绍兴县方志办2006年影印,收于《绍兴丛书》(第一辑)。第二辑资料至今没有正式影印出版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志潮中,绍兴史学界即有人提议出版第二辑。2009年,绍兴图书馆本着保护民国资料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对资料的整理出版有了初步意向。2010年成立了出版工作小组。2011年争取到绍兴县财政支持,同年12月由广陵书社正式出版,计《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三函十七册、《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十二函六十八册。第一辑相比原书,增目录一册,原勘误放到对应页之天头;第二辑是对原资料的一次系统清点、整理,重新编目,特编制索引山岭、寺院、书目等。

    三、结语
    语云“盛世修志”,而民国绍兴县志纂修之时,正值军阀混战,后更是抗日之际,艰难竭蹶,惨淡经营,修志未成,诚为可叹。但资料能保存至今,又诚为幸事。而今值此和谐社会,《绍兴县志资料》正式出版,又一大幸事,也是对前代乡贤的最大告慰。 

                                                                   作者单位:绍兴图书馆
参考资料:

[1](清)宗稷辰.躬耻斋文钞.清咸丰元年(1851)越岘山馆刻本
[2](清)平步青.樵隐昔寱.民国六年(1917)刻本
[3] 绍兴县修志委员会.修志故实.民国钞本
[4](清)李慈铭.越缦堂诗文集(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44-1248
[5](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第十册) [M] .扬州:广陵书社,2004:7462
[6]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9
[7](清)李慈铭.越缦堂诗文集(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27
[8](清)顾家相.清故诰授中宪大夫(左贝+右也)赠通议大夫候选道山西汾州府知府罗公家传.民国三年(1914)铅印本
[9] 绍兴县修志采访处.绍兴县修志采访事例[M]. 民国六年(1917)铅印本
[10]黄樨贤等编.黄补臣太史年谱.民国六年(1917)铅印本
[11] 绍兴县修志采访处. 绍兴县修志采访处拟订采访类目[M]. 民国六年(1917)铅印本
[12][13]绍兴县修志委员会.稿薄.民国钞本
[14]绍兴县修志委员会.往来函.民国钞本
[15](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16] 绍兴县修志委员会.会议录.民国钞本
[17] [18] [19]绍兴县修志委员会.绍兴县志资料样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20]绍兴县修志委员会.假定绍兴县志采访类目及编纂大意.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21]王子余.张墅西厅书目.民国稿本
[22] 王足.我的父亲王贶甫[J] . 绍兴文史资料(第六辑)绍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91
<< < 12345 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