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一份特殊的档案带你寻觅芳华足迹

2013-02-01 信息来源:凤凰网江苏 浏览次数:

 他手捧一本“脚印”,记录60载芳华。

 1953年的成绩单、1956年的借书证、1959年的毕业证.....这是一份特殊的“家庭档案”。

陈凤桐自己整理的“脚印”

 眼前以古典的灰底白纹为封面,以自书的“脚印”为名的“线装书”,正是我市著名书法家陈凤桐呕心沥血几十载整理的“个人成长档案”。

 一本薄薄的册子,承载厚厚的重量。《脚印》收录了他此生珍藏的几十件老物件,正如同一串串“脚印”,浓缩了他从学生时代到耄耋老人几十年的人生历程。时光如白驹过隙,浅浅岁月中他那深深的脚印,不仅彰显了一位老者的细心和严谨,更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

陈凤桐保存的借书证、成绩单、选民票等

    “我这里珍藏最多的,最全面的,就是我在徐州四中和东海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的东西,尤其是1956年来连求学,正式进入东海师范学校学习,这辈子便与连云港结下了故乡般的缘分。”陈凤桐饶有兴致的介绍着。

教师工作证和进修通知书

翻开这本“脚印”,不难发现老档案中,海州师范求学时期留下的物件和证明占了很大比重,譬如新生入学通知书、成绩单、借书证、毕业证,以及颇具时代特征的“‘劳动与卫国制度’测验证”等,都事无巨细、完整地留存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时任东海师范学校校长还是我市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郇华民;所以,不少老物件上都留下了郇老的印记,历史价值弥足珍贵。

陈凤桐保存的8张选民票

 这是一份从1958年到2012年,贯穿了54个春秋的“选民证”,足以证明他关心公共事务的性格特质。

    “这里总共有8张选民票,最早的是1958年,我时年18岁;最新的是2012年的,时年我已经73岁。”

 陈凤桐摩挲着这些历经了历史沧桑的选民证,不无感慨道:别看这些选民证都是小小一张方片纸,可是却见证了我几十年参政议政的热情,以及作为一位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陈凤桐一家的“书法全家福”

 从2007年左右开始,陈凤桐都会在春节期间组织家人开展一场特定主题的“家庭笔会”,进行书法创作和交流。活动中,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按照辈分,在一张宣纸上写下当年的各自感想,小到一个成语,大到一句感言,然后各自署名后,拿着这幅“集体创作的书法作品”,拍一张温馨和谐的“全家福”。

    “如今,我们已经延续了十几年了”,陈凤桐说。

 陈凤桐享受与家人一同整理家庭档案的过程。一家人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地翻开“脚印”,追忆着、怀念着独属于自己的芳华,回首来时深深浅浅的足迹,完完本本将此生的幸福记录下来,只是想想这情景就让人不自觉地心生美好了。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