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档盘点
海关档案
文/徐伯凤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首先攻占浙江定海县城,古老的清帝国大门从此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开。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烟台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宁波、温州、杭州先后被辟为通商口岸,英国、日本在这里设立了海关和领事馆,从而掌控了浙江的海关与税收以及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这一段史料见诸于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海关档案中,为后人研究近代浙江海关史提供了帮助。
省档案馆收藏有浙海关、瓯海关、杭州海关的档案共3000多卷,大多数是英文档案,还有部分日文档案。以宁波为关址的浙海关,1685年由清政府设立,是清代浙江最早建立的海关。1844年宁波作为通商口岸开埠,1861年英国人正式在宁波江北设立浙海关,原先清政府设立的海关改为常关。浙海关自1844年宁波开埠后,海关的行政权、税收权几乎全部落入外国人手里。1685年清政府在今温州行前街处设立了浙海关温州口,由浙江海关统辖。1861年温州口改为常关,归浙常关管理。1876年温州作为通商口岸开放,1877年4月正式成立温海关,关口设在温州北门,后改名为“瓯海关”。瓯海关设立之初外国人就掌控其管理权和行政权。1896年杭州开埠,10月杭州海关正式成立。杭州海关开关之初为四等关,下设嘉兴分关和闸口验货处,其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收支权完全由外国人一手操控。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底日寇侵占杭州,杭州海关落入日本人之手。1949年宁波、温州、杭州先后解放,这三个海关由所在地军管会接管。
省档案馆馆藏海关档案内容包括:总署、总署上海办事处、税务司等部门的命令;监察长办事细则和中文法令条例;海关的各种公文和各国领事、汇丰银行等外国银行的来函;关于人事方面的呈件,包括总署人事任免方面的训令、海关员工履历表、退职人员报告表、海关职员考勤报告;贸易月报、进出口汇总统计、进出口船只登记簿等。
《海关十年报告》是海关档案中最具价值的史料之一。由外国人主编,应用近代统计学方法记载历史。《海关十年报告》从1882年起开始编写至1931年,共计刊行五次,印发给各个海关,流传到英美等世界各国,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报告的前40年(1882年至——1921年)的报告全部皆是英文版;1922年至1931年的“十年报告”,有英文和中英文两个版本。
《海关十年报告报告》主要记载了杭州、温州、宁波这些港口所在地历年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情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反映社会的面广而全。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曾说:“历届报告,对于中国贸易、政治、交通、演变情形,均有详细记载,颇为中外人士所推重。”海关本是一个管理进出口贸易的税务机关,其主要职能是收缴税款。但在近代,海关成了西方列强在华的情报和信息中心,《报告》就是当年情报的总汇。
作者单位:浙江省档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