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抗日名将郝梦龄的遗书

2013-02-04 信息来源:十堰档案 浏览次数:

郝梦龄其人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1898年2月18日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他只读了三年私塾就被父亲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后因不堪忍受老板虐待,投奔奉军魏益三部当兵。魏益三看他勤奋好学,先后把他送往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跟随魏益三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四军第二十六旅旅长。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他作战英勇,升任第四军第二师师长。打下郑州后部队改编,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兼任郑州警备司令。后升任第九军副军长、军长等职。抗日名将,酷爱读书、持身以正、治军严明。

        抗日名将郝梦龄照片

抗战时期,在山西流传着这样一支民谣,唱的是:忻口开火数月整,娘子关再顶住,南怀化死个够。这支悲壮民谣描述的是1937年“忻口会战”的惨烈场面。在这次会战中,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壮烈殉国。死后追授陆军上将。在武汉市武昌卓刀泉山麓,有一座“郝梦龄将军陵墓”,在汉口,有一条“郝梦龄路”。这些说明,武汉人民对这位壮烈殉国的抗日将领给予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郝梦龄对家人的要求尤为严格,妻子剧纫秋多年来都带着孩子辗转各地,靠租房过日子。在武汉居住时,剧纫秋曾看中一幢两层小洋房,房东开价要一万块大洋,她向郝梦龄开口要钱,却遭到郝梦龄的强烈反对。郝梦龄说:'军人应以四海为家,如果你们走到一处便购置一处房产,我贪恋小家,岂不是误了国家!'

一次,一位朋友送了剧纫秋一副象牙麻将,剧纫秋极为喜爱。郝梦龄知道后,叫她立刻物归原主,但她没有照办。一天,剧纫秋正在家中与亲友玩这副麻将,被郝梦龄发现。他大发雷霆,并当即送到厨房付之一炬。从此以后,剧纫秋再也不敢收受别人的任何礼品了。

在郝梦龄的部队里,纪律十分严明,一不准纳妾狎妓,二不准吸毒赌博,但还是有以身试法之人。有一个姓贾的旅长,就因抽大烟而被革职。郝梦龄的叔叔,当时任师部军械处处长,他偷偷地买了一个小老婆。郝梦龄知道后,毫不留情地下令以军法治罪,开除军籍,永不录用。事后这位叔爷来家苦苦求情,郝梦龄的妻子和父亲看不过眼,都劝郝梦龄看在亲戚的面上放他一马,让他保证永不再犯就行了,但郝梦龄坚决不允,对他的叔叔说:'在家里你是我的叔叔,我以长辈待您;但在军队,您是我的部下,如果我今天放过了您,那我以后还怎么管理我的军队呢?我不能徇私情啊!'就这样,郝梦龄给了他一些钱后将他遣反回乡。

郝梦龄将军牺牲始末

1937年10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的郝梦龄率部到达山西忻口前线,与日军板垣师团展开激战。反攻前,郝梦龄对军官作战前动员:“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国活我死。”

战斗打响的前夜,郝梦龄在忻口战地给夫人剧纫秋写了最后一封家信,表达了誓死抗日的决心。信中说“余自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对国防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这封家信,曾刊于当时的武汉各报,军民争相阅读,无不为之感动。

1937年10月16日凌晨,郝梦龄将军亲临大白水前线,身先士卒,指挥七个旅突袭敌军阵地,在忻口战役中与日军激战6昼夜。反攻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连克敌人几个山头。到了早晨5点,天已微明,郝梦龄恐怕天明后我军阵地受敌炮火威胁,不能巩固,不如乘胜追击,迅速歼灭残敌,于是挥兵奋进,敌军混乱,以机枪、手榴弹掩护后退。郝、刘二将军已快到散兵线之前,距离敌人只有200米,在通过一段隘路时,郝梦龄被敌人的机枪子弹打中,而后壮烈牺牲。其留下的战衣上布满了鲜血和枪洞。

10月24日,郝梦龄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当时任武汉行营主任的何成浚亲率驻汉文武官员到大智门车站列队迎接。当时报载:“汉口人民在迎接太原保卫战斗中阵亡的郝梦龄、刘家麒二位将军之灵时,悲声戚戚,步履缓缓”。

武汉人民恭迎郝梦龄、刘家琪灵柩

11月6日,武汉各界举行公祭,在武昌卓刀泉山麓,万余人参加了葬礼,悼词中高度评价了郝梦龄将军的壮烈事迹:“矫矫郝军,一军独领,身先士卒,纵横驰骋……”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郝梦龄“此次奉命抗战,于南怀化之役,率部鏖战,历时五昼夜,犹复身先士卒,奋力无前,竟以身殉。春怀壮烈,轸悼弥深。”并追授郝梦龄为陆军上将。

郝梦龄为抗战爆发后阵亡的第一位中央军军长。毛泽东同志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举行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上,高度评价郝梦龄抗日殉国的精神,称赞郝梦龄等是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中华民族绝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郝梦龄将军等的热血是不会白流的,日本强盗之被赶出中国谁能说不是必然的?”

郝梦龄将军身后档案事

20世纪60年代初,郝梦龄将军的二儿子郝荫楠,是武汉同济医学院的妇产科医生。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 30多岁的他报名参加同济医学院郧阳分院的建设,郝荫楠带着妻女,保存着父亲的遗像遗书,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的一大批优秀青年离开武汉,来到当时还很贫困的郧阳地区(现十堰市)的郧县。郝荫楠等老一批创业者放下教鞭拿起锄头,开山挑土,垒石砌墙,砍树盖房,边建设边办学,保证了首批40名学员在简陋的校舍中如期开学。“文革”开始后,郝荫楠被怀疑为国民党特务,抄家抄出的遗像遗书便成为其“罪证”,在郧县鼓楼前展出。当时郧阳地委副书记霍英同志看到后,深知照片和遗书的历史价值。经交涉,霍英同志取走照片和遗书,并对郝荫楠医生进行暗中保护。可是没多长时间,霍英同志也受到了冲击,照片和遗书同样又成了他的“罪状”。霍英悄悄的将郝梦龄将军照片、遗书交给了公安局。砸烂公检法时,这部分档案资料转移到郧阳军分区。1979年又移交到原郧阳地区档案馆。郝梦龄将军的照片和遗书得以保存起来。

郝梦龄遗书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郝梦龄为革命烈士。经人指点,郝荫楠从地区档案馆上千张的照片档案中,终于找到了郝梦龄将军的照片和遗书。根据郝荫楠同志的要求,经地委秘书长和统战部领导的批准同意,郝荫楠于1984年将照片和遗书原件取走,(十堰市档案馆现保存的是翻拍的复制件),顺利办理了烈士证书。该照片后来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事后当记者采访肖英教授(郝荫楠遗属)时,她说:“我们真不知怎样感谢你们档案馆的同志,郝梦龄将军的照片,当初如果没有霍英同志的帮助,照片可能会毁掉。后来如果没有你们档案馆的保存,那就很难找到,现在全国只收集到一张郝将军的单身照片,而这一张就是你们档案馆提供的。”

1988年,武汉市人民政府重修了卓刀山麓下的将军陵墓,并将汉口吉林路复名为“郝梦龄路”。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