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榜样的力量
——“南浔名人展馆”巡礼
文/唐乃强
浙江历史的星空,群星闪耀、熠熠生辉。2012年,作为集“文化艺术、地方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湖州市南浔区首个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永久性专题展览——“南浔名人展馆”与观众见面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展馆,去领略一下古今南浔名人的风采和魅力。
展馆总面积370平方米,分古代、近现代、当代三大部分,共展出名人355位,图片500余幅,实物100余件。序厅以中西合璧建筑元素为背景,通过多媒体投放南浔名人综合介绍短片;古代名人部分着重突出南浔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源远流长的特点,按照人物出生时间先后,依次排列展出,营造人文底蕴、一脉相传的历史感;近现代名人部分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5个篇章,分别展示40位南浔各界名人风采;当代名人部分以时间为轴线,通过统一的陈列模式,着重突出当代名人在各行各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尾厅以多媒体投影形式,滚动播放其他著名的南浔地方历史文化名人。
一、追寻古代先贤的足迹
(一)一支湖笔,繁荣华夏文明
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文字的传播,而文字的传播又离不开书写工具的改进。相传秦代著名将领蒙恬曾在南浔的善琏镇取羊毛、兔毛制笔,并以石灰水浸洗,去除油脂便于吸墨,改良了毛笔的书写功能,被当地人奉为笔祖,建蒙公祠以志纪念。后来蒙恬发明的制笔工艺被一代代笔工发扬光大,逐渐发展成为制作精良,为历代名家推崇的著名毛笔——湖笔,为华夏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蒙恬造笔之后又六百余年,寓居南浔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任南浔善琏永欣寺住持,用蒙恬发明的制笔工艺所制湖笔,苦心习练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留下了“铁门限”、“退笔冢”等知名书法典故,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南浔名人展馆内,就展出了善琏笔工以传统工艺制作的湖笔,以及著名的智永草书千字文。
(二)一代文士,弘扬文化新风
时至明代,南浔地区经济繁荣,民间崇文尚学,学者成就斐然,明代散文家、藏书家茅坤便是其中代表。茅坤擅长散文,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提倡学习唐宋古文,曾主持编选刊刻了《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六十卷,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并称“唐宋派”,为宣传唐宋八大家散文,正文坛风气,弘扬文化新风作出了卓越贡献。此外,明内阁首辅朱国祯和礼部尚书、翰林学士董份等,不仅凭“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名播乡里,更是以藏书、著书闻名于世,所著《涌幢小品》等著述,均以各种形式保存于南浔区档案馆,并在南浔名人展馆展出。
(三)一段传奇,寄托财富梦想
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而他的故乡南浔镇沈庄漾村,至今依然沉浸在一片无人打扰的宁静祥和中。沈万三幼年随父迁居周庄后,“躬耕起家”,“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并把水路交通发达的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开始了“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这一段传奇式的经营之道,在数百年后被智慧勤劳、敢于闯荡的故乡人发扬光大,成就了更多的财富梦想,更是为现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感受近代名宿的魅力
(一)救亡图存,风云际会
在南浔名人展馆内,展出了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这是孙中山先生好友、日本人梅屋庄吉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出资铸造并分赠孙中山先生身前亲朋好友的铜像之一,获赠之人正是同盟会员、曾全力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南浔“四象”之一庞家后人庞元澄。这尊展出的铜像,记录的是庞元澄、张静江、钮永建等一批近现代南浔籍著名政治人物投身革命的历史写照。除此以外,在南浔名人展馆中,还有民国著名外交官、牺牲在日本帝国主义屠刀下的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杨光泩等,他们的事迹,成为了南浔儿女保家卫国、争取胜利的真实写照。
(二)四象八牛,富甲江南
南浔远在南宋时已 “耕桑之富,甲于浙右”,至明代中叶辑里湖丝声名鹊起。上海开埠后,南浔人在中国生丝外贸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形成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尤以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为代表。这其中,便有南浔名人展馆内展出的“四象”之首刘镛。经过传统资本的积累,南浔丝商又投资印染、铁路、银行等领域,成为振兴民族资本主义的翘楚。近代中国第一代实业家黄佐卿、“丝业大王”杨信之、浙江保路运动积极参与者刘锦藻、儒商周庆云、近现代中国最大绸缎企业创始人莫觞清、建设“浙北经济重镇”菱湖的章荣初等一大批实业家投身各行各业,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的积极开拓者,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壮大和现代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书香绵延,卓有建树
南浔乃文化之邦、诗画之乡。文化艺术界名人辈出,卓有建树。在南浔名人展馆内,有一组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浙江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中国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南浔嘉业堂藏书楼整理藏书,这些藏书的主人、南浔“四象”刘镛之孙刘承干,于1951年将平生所集十余万册藏书、自刻书2万余册、古籍雕板3万余片全部捐献国家。这些古籍成为了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最早的藏书,嘉业藏书楼也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承干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足以流传史册。此外,展馆内还展出了著名书法家沈尹默、著名报告文学家徐迟、书画家沈迈士、左笔书法家费新我、著名文物鉴定家张珩和徐森玉、民国初年北方画坛领军人物金城、近代刺绣艺术家沈寿、著名收藏家庞元济和张钧衡等文化名人,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南浔文化名人的华美风采。
(四)开启民智,百年树人
南浔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近现代更是以教育为先,涌现了近代体育教育家徐一冰、“叔蘋奖学金”创始人顾乾麟、新中国档案教育事业创始人吴宝康等诸多教育名家,为开启民智,育才兴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南浔“四象”之一顾氏后裔顾乾麟先生,秉承其父顾叔蘋“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遗训,创办“叔蘋奖学金”,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历史最长、受奖学生最多、设置学校最广的“希望工程”,培养了包括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内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此外,展馆内还陈列有新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中国档案学思想史研究开拓者吴宝康的图片、书信和著作展品。
(五)志存高远,科技报国
南浔文脉悠远,科技人才鼎盛。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总设计师徐舜寿、中国地质学创始人章鸿钊、新中国首任林垦部长梁希、中医学家叶桔泉等众多杰出的南浔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彪炳千秋,功不可没。在南浔名人展馆内,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我国近代林学和林业的杰出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中国首任林垦部部长梁希所著的《林产制造化学》静静陈列在展柜中。一旁的梁希邮票首发纪念封,寄托了我们对以梁希为代表的无数南浔科技工作者的敬仰之情。
三、领略当代精英的风采
(一)勇攀科技高峰的开拓者
充满文墨气息的江南水乡南浔,不乏锐意进取、勇攀科技高峰的开拓者。仅南浔名人展馆内展出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就有5位,这其中就有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屠守锷。此外,还有动力工程专家李根深,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大洪,我国新型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通信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乐民,热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宗虎等一批科技精英。
(二)奋战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除了科技界的知名人士外,南浔名人展馆还展出了在各行各业取得突出成绩的南浔籍名人,如为我国核武器研制、核电站创建和发展,特别是秦山核电站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原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长期从事国家财贸、人事、教育工作的原人事部副部长蒋冠庄,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的策划、制定和组织实施者之一,科学技术部原部长朱丽兰,上海市原副市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谢丽娟,北京市委原常委、北京市原副市长陆宇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城市规划建设专家仇保兴等,充分展现了南浔儿女奋战各行各业,为祖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才智与汗水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展馆中展出了原人事部副部长蒋冠庄专为家乡南浔所作的《西江月 祖居南浔》词,更是表达了他们赞美家乡风物人文,祝愿家乡美好明天的拳拳之心。
(三)伫立文化潮头的创新者
当代南浔名人中,亦不乏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如徒步重走长征路的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以一年内徒步里程最长、发稿最多的记者而被载入我国的新闻史,被评为共和国60年传媒影响人物。又如全国政协原常委、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长期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并获得丰硕成果,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评为“作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他们的成绩,宛如南浔深厚人文积淀土壤上开出的美丽花朵。
一座名人展馆,就是一部博大深远的地方人文史,就是一股鼓舞奋进的新时代精神。南浔名人展馆的建成,不仅填补了南浔没有专业文化展馆的空白,而且开启了南浔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湖州市南浔区档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