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陈赓日记中的抗战情怀

2013-07-19 作者:殷月兰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抗战时期的陈赓

今年是陈赓(1903年2月—1961年3月)大将112周年诞辰,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抗战期间,陈赓用日记记录下了他生活和战斗的经历。阅读这些日记,让我们看到了在那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中更加真实的陈赓。

与妻子王根英的真挚情感

 王根英是陈赓的妻子,1933年被捕,直到1937年才被释放。陈赓在1937年8月27日记述了他和刚出狱后的妻子见面的情景:“上午乌云密布,下午微露晴意,大家都喜形于色。昨日根英由西安到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为我们贺,并另辟一室,使我们作竟夜之谈。是晚彼此互诉离情,直达深夜,尚无疲意,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根英在狱达四年,威迫利诱艰苦备尝,始终能坚持她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为所动,使我对她更加敬服。从此我俩的爱情更趋稳定,而绝对不可动摇了。”

 9月15日,“下午,根英离部,准备明日随老柯步行去延安。我深为她担心,因为她的体力较差,临时给她一匹编制以外瘦弱的马,或对她稍有帮助。离别时,彼此表面上都故作镇静,但根英已背着我流泪矣”。

 陈赓甚至将与妻子的短暂见面都进行了记述:“康克清、海德、张爱萍等同志来云阳,约我面叙,我即赶去与他们见面,不意又与根英相会。”陈赓用简短的文字,表达了他和妻子久别重逢的激动和离别的伤感,即使短暂的会面,对他而言也是如此的珍贵,凸显出了他们深厚的感情。

 在1938年1月14日的日记中,陈赓再次提到了妻子:“王波来七七二团任参谋长。据他说,荣臻之妻瑞华到辽县,准备去晋东北。我当以电话与之叙谈,她告诉我关于根英的消息,以及许多我更兴奋的事情,简直使我欣喜若狂。”这些日记也让我们看到了陈赓这位驰骋沙场的革命军人铁骨柔情的一面。

生动感人的抗战瞬间

 在陈赓的日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今天抗战剧中展现的部分情景,只不过他笔下的抗战场景,更加真实。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赓在日记中记录下了他和战友们接受改编的那一刻:“举行换帽时,大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表情。我们带着它——红帽子,血战了十年,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迹,动摇了几千年来视为神圣的社会制度,今日为了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结成全民族的联合战线,暂时将它(红帽子)收藏一个时期,换上一顶青天白日的白帽。但我们永远是党军,红军永远是红军,任何他换上什么名义,戴上什么帽子,我们始终为了共产党的光荣而奋斗,现在虽然是民族革命的阶段,但一切努力牺牲都是为了将来社会主义的胜利。”即使今天读到这些文字,人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陈赓和他的战友们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深厚的革命情感。

 在陈赓的日记中,有大量对作战场景的细腻描述。1938年3月15日的日记中就写道:“晚九时开始接敌,大家均兴高采烈,情绪非常高涨,均抱着必胜的决心。明月当空,照耀如同白昼,好像是为我们这次夜行特别预备。夜行甚肃静,不闻偶语声与咳嗽声,只有脚步声、马蹄声,踏着碎石声与上山的急喘声相应和。这是一群民族英雄,不顾疲劳,准备壮烈牺牲,上前线奔袭日寇的英勇行动。”

 这些生动的描述,使我们身临其境。

热情豪爽风趣幽默的个性

 陈赓的日记向我们揭示了他丰富的个性。

 男子汉的豪爽。“下午房东请客,我不客气,大吃一顿。”这简单的一句话,尽显陈赓豪爽的个性,不禁使人联想到那些正义大侠“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爽快。但尽管这样,也有他不情愿做的事情。他在1937年10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由王庄经雷村、三眼桥到达澄城。到时,澄城县长及一科长求见,并为我们设宴,颇能尽其官场逢迎之能事。再道、聚奎不惯应酬,均‘开小差’,仅留我一个人对付,真苦事也。”

 军人的乐观幽默。即使在病中,陈赓也表露出几分幽默:“这几天本来感觉不舒适,加以今天讲话过多,回部后,如醉似痴,医生不察,为我注射一针吗啡,结果吗啡的反应更使我难受,宛如大病,睡不能起,一夜均在沉醉中一般。”

 军人的自省精神。在1937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陈赓写道:“我在这一年的工作里,自问对抗战是很积极,但军事上的努力较政治上的注意要好些。这是我参加抗战以来的最大缺点,以后必纠正。”这样的自省,在陈赓的日记中还有很多。

亲如一家的军民鱼水情

 1938年底,八路军总部颁布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提出了军民一致等三大原则。作为我军群众工作重要指导思想的军民一致原则,一经正式提出,就使我军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更高标准和更加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军广大指战员认真贯彻军民一致的原则,努力改善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而抗日战场上形成了军民情同手足、亲如骨肉的生动局面。陈赓的日记,就为我们记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之间浓厚的军民鱼水情。如他日记中所写:

 1937年10月27日,“今日终于搬运胜利品。群众无需雇请,自动参加搬运。孔氏村、泉口及另一村公推代表携猪一只求见,说为庆祝第八路军的胜利”。

 1938年1月30日,“旅部招请杨光占群众会餐,食颇丰富,农民得此一饱,大家高兴,连残汤余菜,都没有剩下,对八路军真是心满意洽。一个老头子说,长到68岁,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

 1938年2月28日,“今日经和顺县时,群众热烈欢迎,慰劳我鸡羊甚多,并开祝捷大会。我陈列胜利品,日本俘虏兵,号召力最大,深闺中的三寸金莲少女,及走着八字步的老太婆,均一颠一倒的争看日本人。许多少壮的群众,对日兵怒目相向,责问其为何要来中国侵略。要不是随着我们队伍,完全可能被群众打死”。

 在纪念陈赓大将112周年诞辰之际,我们感谢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的日记记录下真实的抗战历史,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世代流传。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