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导读

档案文化 Archives Culture / 6期


发布日期: 2013 - 07 - 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档案局


“档案连着你我他”

——嘉兴市“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侧记

文/李持真

    “开放的档案馆欢迎您!”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嘉兴市档案局聚焦民生、服务社会、心系群众、普惠百姓的心声。近期,嘉兴市纪念“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拉开了帷幕。随着市民、各界代表和新闻媒体走进档案馆,以及“走进档案馆——珍档揭秘”栏目的连续播出和系列活动的开展,禾城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档案热”。百姓对系列活动反响热烈,有亲临档案馆或来电咨询的,有为档案馆征集史料提供线索的,有想寄存或委托保管族谱和家庭档案的,有查询个人或家庭相关相信的,有想捐赠个人收藏的……

    一、“珍档揭秘”树档案宣传品牌
    目前,市档案馆里的档案,除婚姻、知青、土地承包等公众较为熟悉外,其他档案和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很少为外界所了解,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以纪念“国际档案日”为契机,市档案局开展了“媒体走进档案馆”活动,邀请各媒体相关负责人走进档案馆,宣传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价值和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并就加强档案工作,宣传档案文化,认真倾听媒体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5月下旬,“探秘档案馆系列——珍档揭秘”之桐乡篇、海宁篇、海盐篇、平湖篇、嘉善篇、嘉兴篇在嘉兴电视台文化影视频道品牌栏目《今朝多看点》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每晚连续播出。该栏目展示了各地档案馆最具特色的档案珍品和档案文化,其中包括茅盾档案、清末民初乌镇女画家董篁最擅长的《花草飞蝶图》、沈善登(清朝同治年间殿试二甲)与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名人的通信、中科院院士沈鸿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时保存的五星红旗设计分解图、1949年张仃和钟灵提出的国徽图案参考资料、吴其昌《殷墟书契解诂》手稿、《江南制造局记》、张乐平先生漫画原稿、步鑫生档案、我国现存最早镇志《澉水志》、老鼎丰酱园档案、民国19年商务印刷出版局出版的《康熙字典》、平湖西瓜灯制作艺术、《嘉善商报》、清末民初祠堂宗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念慈捐赠的真金折扇、嘉兴档案馆珍藏的红船结构图纸、清朝民国及解放初期的各类房地契、《秀州钟》等等。
    6月上旬,嘉兴人民广播电台在每天早间新闻广播中,以简评和档案人讲述的形式,深度揭秘“珍档及其背后的故事”,营造档案宣传的良好氛围,树立档案工作的品牌形象。

    二、“档案馆日”展档案工作魅力
    对于许多市民来说,档案馆是一个多少有些神秘的地方。档案资料包括哪些,档案馆工作人员平时做哪些工作……种种疑问,在6月5日举行的嘉兴市第二届“档案馆日”活动中一一得到了解答。活动包括家庭建档成果展示、老档案老照片修复展示、民生档案远程利用平台使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档案局领导与文化界收藏界代表面对面等等。
    在展示活动正式开始前,原《嘉兴日报》摄影记者王友生将自己几十年工作、生活中拍摄的珍贵照片精挑细选后捐赠给了市档案馆。他说:“这些照片具有一定的研究、保存价值。本来一直由我个人保存,但时间一长难免会损坏,而档案馆可以永久保存这些照片,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这里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以“建立家庭档案,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开展家庭档案专题讲座,播放家庭建档视频,发放家庭建档帮扶联系卡,建档人讲述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吸引了大量社区群众参与。海盐县国土局工作人员朱琴芬向社区代表们介绍了如何建立家庭档案,她说:“我选择家庭档案形式来记录我的生活,截至目前,我已经整理出家庭档案89盒,共分13项,其中最多的是各种荣誉,此外还有照片、病例以及书信等。家庭档案不仅记录了我从出生到成长的点点滴滴,还记录了我父母、姐妹、爱人、孩子的生活片段,倾注了一个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关爱。每次看到那些发黄的奖状、过时的粮票、布票、上学交费的发票、旧车船票、一次次献爱心的记录等,总能把自己人生中的一些故事串联起来,令我对生活更加热爱。”不少社区群众表示,在了解家庭档案的重要性之后,他们也打算用学到的方法建立家庭档案,用心记录下美好的家庭生活。
    随后,在档案零距离接触活动现场,来自省档案馆的技术专家对解放初期的旧房契进行裱糊,展示了高超的档案修复技巧。塘汇街道新禾社区的工作人员王玉柱说:“我的工作就是跟文书档案打交道,有时遇到破损的情况往往没法进行很好的修复,看完展示之后我很受启发。”
查档室内,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向社区代表演示了民生档案利用平台使用的全过程。来自新兴街道西丽社区的工作人员汪燕说:“看了演示之后,我觉得这个远程利用机制非常实用,实现了‘跨馆查档、异地取证’,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
    市档案局局长叶永强说:“以‘档案服务民生——档案连着你我他’为主题的‘档案馆日’活动,为广大群众了解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为嘉兴市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三、主题演讲凝聚职业共识
   “国际档案日”当天,嘉兴市“档案连着你我他”主题演讲比赛的决赛如期举行。来自市本级及各县(市、区)的15名选手,深情讲述了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感悟、对档案事业的热爱。选手们来自最基层的村委会、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企业、学校、房地产管理处、城建档案馆、政法委等部门,年龄跨度为23至45岁。200余名来自机关、职业技术高校文秘系代表、街道社区的负责人聆听了演讲。
    经过前期的宣传发动、精心筹备和初赛预选,15名选手从100多名参赛人员中脱颖而出,进入最后角逐。一位选手说:“今年的国际档案日不同凡响。档案工作值得我们为之奉献青春和热血,这是光荣、神圣而又崇高的事业。”来自嘉兴电视台的主持人道出了档案的来由及意义:“提起档案两个字,人们马上会感到一种神圣、权威,肃然起敬;提起档案工作,马上又会有一种严谨、庄严的使命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比拼和专家评选,来自嘉善县档案局的藏潇夺得一等奖,来自平湖市实验小学的沈恬、海盐县委政法委的何丽丹获得二等奖,来自桐乡市崇福镇华光村的郭鑫杰、南湖区档案局的沈丽君、嘉兴市城建档案管理处的陈红琼获得三等奖。

    四、馆校联手传承嘉兴地域文化
    在辅成小学报告厅内,嘉兴市档案局主办了“学说嘉兴话”方言知识普及课。短短40分钟的课程,用“爱”、“钻”、“练”、“用”四个字概括了方言学习诀窍及嘉兴方言的一些字、词、句的用法,并将重要的用法结合实际语境向学生进行示范。这场别开生面的课外教学活动,使三年级的200多名学生接触到了原汁原味的家乡方言,增强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让孩子们对方言的兴趣能持续下去,并且回家之后能和家人讨论方言,起到一带多的效应,市档案局还向学生发放了《嘉兴方言知识问答》与《嘉兴方言学习资料》。
    市档案局负责人介绍说,“学说嘉兴话”方言课是嘉兴市档案局尝试与学校联合开展“家庭微课堂”的一部分,我们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传承地情与地域文化。方言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土话,它更多承载了地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一旦失传就难以恢复。近年来,方言逐渐退化,方言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保护方言,一定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成为传承方言的主力军。

    五、拓展延伸“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
    “国际档案日”只是一个节点、一个标志,需要拓展延伸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为进一步宣传档案“留存历史记忆、传承社会文明”的重要内涵,嘉兴市档案局在全市开展了“档案在你身边”故事征文活动,迄今已收到征文180余篇;为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工作要求,促进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群众在镇(街道)、村(社区)“就近查询、跨馆出证”的档案利用服务新模式,我们将召开全市民生档案“就近查询、跨馆出证”远程利用服务现场推进会。还要深入镇(街)开展档案知识巡讲活动,赠阅档案文化编研成果及档案宣传挂图,让更多群众受到档案文化熏陶,以档案资源的丰富性、文化性和社会性,吸引更多人关注、理解和支持档案工作。

                                                                                                                    作者单位:嘉兴市档案局

<< < 1234 5678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