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大栅栏——北京历史上的“金融街”

2013-08-03 作者:陈杨 信息来源:北京档案 浏览次数:

  从清代中叶始,北京城内最具代表性的炉房、钱庄、银号、银行大都聚集于大栅栏地区。人们说大栅栏地区是北京历史上的“金融街”。今天,漫步在大栅栏古老的街巷胡同中,仍然能感受到当年繁盛的金融文化氛围。

施家胡同 银号一条街

 东起前门大街、西至煤市街的施家胡同,全长260米。《宣南鸿雪图志》记述:胡同内除一处青阳会馆和几家旅馆、商店外,几乎全是银号,现在能查到名称的就有11家。胡同中有多家银号遗迹,其外表与住宅相同,但还保留着老银号的风貌。其中裕兴中银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前后门临施家、蔡家两条胡同,三层砖木结构,内有两个中庭,周围廊坊,与旅馆相似。还有著名的华威银行、殖边银行、河北省银行、泉通银行等也在施家胡同。

裕兴中银号

珠宝市 炉房一条街

 据《北京志•金融志》记述:炉房是中国旧时铸造宝银的机构。炉房原本是为解决交易中付银的方便,加工熔炼碎银而设立的。清朝中叶大栅栏珠宝市街便已经出现炉房。后来,根据商家的需求又增添了存贷银两、划拨转账的业务,具有了银行的某些职能。因此可以说炉房是我国银行的雏形。当年设在前门外珠宝市的炉房就有26家之多。

珠宝市街中部的钱市胡同仅70多厘米宽,是北京最窄的胡同。长约55米,街内有9组建筑。尽端为一庭院,上有罩棚,旁为铺房,为清代官办的银、钱交易的“钱市”遗存。“钱市”的形成与炉行有关,炉行即官准熔铸银锭的作坊。珠宝市街是清代炉行最集中的地段,所以同时形成钱市。民国以后炉行萧条,钱市无市,才改建为银号铺房,形成一条窄胡同。

北京最窄的胡同

前门西河沿街 银行一条街

银行一条街

这条小巷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

 前门西河沿街曾是京城有名的金融街。街中有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银号会馆——正乙祠,并有交通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等多家银行。银行的开设,西、东(客货)火车站的兴建使前门西河沿街迅速繁盛起来。该街还建有金银首饰象牙珐琅店13家,货栈、旅店多达37家,还有多家药铺参茸局、饭店等等,可见当年前门西河沿街金融、商贸之盛。

 当年,建在前门西河沿街的交通银行,据《交通银行三十年史清稿》记:交通银行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1907年12月)由清政府邮传部奏请设立。邮传部设立交行“以募集公债赎回京汉铁路为主因,而经管轮、路、电、邮四政收支,办理国外汇兑,以及推行国币,辅助统一币制,亦均在邮传部设行规划之中”。交通银行北平分行的新办公楼于1932年6月6日竣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曾是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所在地,1995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盐业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主要商业银行之一。据《北京大栅栏商业金融资料选编》记载:北洋政府以盐款为财政大宗,为维持盐业,调剂金融,于1914年10月筹设盐业银行,1915年3月20日正式开业,设总管处于北平。北平分行同时开业,地址在前门西河沿街11号。盐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及储蓄业务,为当时全国商业银行之冠。

金城银行

 金城银行创办于1917年,当时是在前门西河沿街内佘家胡同的几间平房里开始营业的,不久就迁移到前门西河沿街12号。后来,这旧行址的老式平房一直作为有纪念意义的金城银行的“发祥地”未予拆建。

 中华懋业银行是由中美两国人士集合资本,共同创办的中美合资银行,于1920年2月6日正式开业。行址设在前门西河沿街198号。中华懋业银行不仅在国内设立多处分支行,还在欧美各大城市如纽约、巴黎、伦敦、旧金山等地设立了20多处代理店、往来店。

大栅栏周边的银行还有:设在珠宝市的直隶省银行北平分行、设在廊坊头条的蒙疆银行、设在南新华街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北平分局、中南银行北平支行、正太银行等。另外,设在廊坊头条8号的新华信托储蓄银行,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主要的商业银行之一。

中原证券交易所

 大栅栏辖域内金融、商业、娱乐场所云集,各种文化互相依托,促进了大栅栏的经济繁荣。

 一家家饱经沧桑的银号、炉房、钱庄、银行的金融史迹,经过了几百年的岁月洗礼,至今遗迹仍在,厚重坚实,熠熠生辉,仿佛对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当年大栅栏地区作为北京“金融街”的辉煌。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