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章太炎在苏州的最后岁月

2013-08-05 作者:沈慧瑛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章太炎、夫人汤国梨与两位太夫人合影。

  (此照片档案现存于江苏省苏州市档案馆) 

 章炳麟(1869年-1936年),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这是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的名言,她的戏言多少也代表了章太炎的心声,他们于1934年春天迁居江苏省苏州市。选择苏州,是因为李根源、金松岑诸友一再邀请章太炎苏州讲学,于是他萌生了在苏州生活的念头。章氏夫妇先在苏州侍其巷购买宅地,起名“双树草堂”,后因边上有家纺织厂,不宜静居,遂迁居到锦帆路50号,章太炎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在这里创办了章氏国学讲习会。

 其实,苏州市对章太炎来说并不陌生。1901年刚过年,章太炎经好友介绍到教会大学——东吴大学中文系任教,认识了东吴大学国学总教习黄摩西,两人成为好友,谈古论今,趣味相投,偶尔还到路边小店痛饮一番。然而章太炎不甘于单纯的教育工作,时而向学生宣传民族大义,鼓吹反满光复的思想,引起江苏巡抚恩寿的不满,通知校方采取逮捕行动。正在家乡过春节的章太炎获知这一消息后,连忙东渡日本,后又结识孙中山,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回国后,章太炎无论从事革命工作还是潜心学问,苏州市都成为他经常驻足之地和晚年定居之所。

 20世纪苏州名校林立,教育事业十分发达,名人到校演讲也成为一种时尚,蔡元培、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等都到过苏州的中学作演讲。1926年,章太炎应邀到苏州的振华女校演讲,照例学校要派人记录,当时正读高二的杨绛作为5名记录者之一,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准备记录。然而由于章太炎的一口杭州土话,加之他引经据典、内容深奥,很难听懂,更别说理解了,在台上坐着的杨绛一字未记,杨才女出“洋相”的情景成为第二天苏州报刊的新闻。

 晚年章太炎结束了四处奔波的生涯,于1930年后生活在上海,其活动范围也主要在上海与苏州两个地方。他的学术研究由汉学转向宋学及王阳明之心学,而其经学成就亦更注重魏晋经学,上窥两汉经学之不足,撰有《汉学论》,又曾撰《救学弊论》批评现代教育体制,主张回归民间办学和书院教育。1935年,章太炎在朱希祖、黄侃、钱玄同、汪东、吴承仕等学生们支持、协助下,在锦帆路他的住所内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创办制言杂志社。马相伯、李根源、段祺瑞、吴佩孚、冯玉祥、黄炎培等人纷纷伸出援手。章太炎曾三次创办国学讲习会,前两次分别是流亡日本和被袁世凯幽禁期间,而第三次则是从上海移居苏州之后,培养了以黄侃、钱玄同、汪东、吴承仕为首的一批国学人才。他们在住宅后边建起讲堂与宿舍,所有经费由章太炎负责筹集,声明章氏国学讲习会“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宗旨”,讲习期限两年,分为四期。招生对象为具有国学常识、文理通顺、有志深造者,男女不限。由于校舍问题,讲习会没有按计划在春季开办,但在4月起举办星期讲演会、读书会,集众弟子于一室,逐章逐句通读全书。直至1935年,新校舍落成,章氏国学讲习会正式开学,章太炎系统主讲了经学、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等内容,除苏州以外,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学者咸来听讲,有大学教授、讲师、中学教师、大学学生,多时达500余人,窗外、走廊挤满了听讲者。

 这中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从中也看出暮年章太炎的心态与心情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那么倔强与固执,能接受故人的善意。章太炎因得罪国民党当局,曾被一度通缉,因此他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心存芥蒂。或许此时的蒋介石有意化解矛盾,主动表示诚意,派出与章太炎素有交往的丁惟汾来苏州探视。老同盟会会员丁惟汾此时的身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他的父亲丁竹筠与章太炎交谊颇厚,他到苏州除了叙旧当然还有其他目的,送上一万元支票,作为章太炎“疗疾之用”。面对此款,生性孤傲、耿直的章太炎左右为难,不接受不近人情,如果接受又违背他的处世之道,再三权衡,汤国梨建议一万元用于讲习会,他们在报上发表《章太炎启事》:“余前因诸生有志国学者推属讲演,发起章氏国学讲习会,以事体重大,经费不充,未能骤举,顷因小恙,得中央同人馈赠医药费,正堪移用讲习会。”

 章太炎虽然在苏州潜心讲学,但依旧关心国事,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根据《春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义,力主对日强硬。1935年12月21日,当他得知宋哲元压制北平学生运动时,立即致电宋哲元,认为“学生请愿,事出公诚。纵有加入共党者,但问今之主张何如,何论其平素。执事清名未替,人犹其望,对此务宜坦怀”。章太炎毕竟是有影响力的人物,宋哲元复电表示“哲元为维持治安计,仅于以和平之劝导,唯各处报载多有失实之处,兹重以先生嘱,自当遵办也”。同时章太炎发表演讲,指出政府当局对请愿之学生沿途各地应当给予照应,章氏国学讲习会派出代表,送水果、食品到苏州火车站,慰问那些路过苏州的学生。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因病卒于苏州锦帆路寓所。虽然国民党政府下令国葬,由于战争,章太炎的灵柩长期停放在家中,未能落葬;直到1955年3月24日,在周恩来的关怀下,于苏州举行了公祭,4月3日,遵照章太炎生前遗愿,他的遗体安葬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