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导读

浙江记忆 Zhejiang Memory / 12期


发布日期: 2014 - 01 - 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档案局


松阳端午茶
文/潘建英   吴关军
    松阳端午茶是以草药作为原料的民间茶饮的总称,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被誉为“百病茶”、“百家茶”、“万能茶”,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2009年,松阳端午茶入选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名录。
 
括苍仙人的治病仙茶
    端午茶与端午节密不可分。《风土记》记载:“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正中节,故作种种物避邪恶。”传统的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包薄饼、赛龙舟的习俗,而且还有如在门楣上插艾叶和菖蒲、佩香囊、悬挂钟馗像、制饮雄黄酒、取午时水、饮午时茶和端午茶、上山采集草药等风俗。古人创立端午节的寓意是祛病防疫、避邪消灾、追求安康。而采集各种草药制作成“端午茶”,也体现了人们追求健康安宁的心理。
    相传,唐代道教名士、括苍仙人叶法善,在松阳卯山采制仙茶,常年饮用,活了105岁。法善在中年时奉诏入宫,将卯山仙茶带入了宫中。在皇宫里,他精进修道,凭借着高深的道术和对养生保健的身体力行,返璞归真、抱朴怀素,赢得了帝王们的赏识,历五朝恩宠,冠羽帝王师。他饮用的卯山仙茶也成为贡品,饮誉京师。 唐景龙年间,90岁高龄的叶法善离开京师,游历于名山大川。在路上,他听闻浙西一带遭遇瘟疫,松阳染者颇多,就立即赶返故乡,召集众道士采制卯山仙茶,以卯山泉水烹之,并置茶水于大缸和木桶中,以施茶的方式消灾避疫。当地百姓闻讯,纷至讨茶,饮茶而疫病得解。这种能治病消灾的卯山仙茶被称为“端午茶”,法善施茶的故事也流传至今,甚至连用大缸、木桶施茶的乡俗也沿袭下来。早年,松阳各处驿站、凉亭、寺观都用大木桶和大缸泡端午茶,供行人客商自取饮用。
    松阳先民们识别并采摘野外草药用以防疫治病,是当地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松阳境内就遍布各种草药,在山坡、溪边、路旁、森林之中,都能找到草药的踪迹,民间制作端午茶的原材料十分丰富。松阳农家不管男女,都能识别一些草药,并知晓草药的药性与作用,而擅长采集草药、制作端午茶的行家里手也非常多。
 
汇集百草而配制成茶
    松阳端午茶的功效十分广泛:避邪解毒为其一,防治中暑为其二,祛湿散风为其三,清热消炎为其四,解渴提神为其五,祛积消食为其六。配制端午茶,需掌握草药特点,并结合饮茶人的体质,有针对性地选取草药配制成茶。比如,有的人属于热性体质,在配制端午茶时,要少用热性草药;属于不热不寒体质的,就配成中性的;而属于寒凉体质的,就配成热性的。总之,必须根据饮茶人的不同体质进行配制。
    制作松阳端午茶的草药种类很多,起码有上百种。一般的草药有石菖蒲、山苍柴、坚七柴、山木通、食凉撑、倒妞刺、鱼腥草、大发散、金锁匙、鸭掌柴、黄生芩、马蓼晓、樟树叶、插田妞、六月雪、地茄儿、金珠莲、水桐子、黄栀根、地风蓬、牛舌草、墙络、陈骨皮、铁火叉、野棉花、桂皮、艾叶、麦冬等。人们在配茶时可以各取所需、精心选择。
 
保健养生的独特风情
    松阳端午茶不仅可用于治疗疾病,也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日常保健饮料。在配制时,常搭配一些既有药用功能、又甘醇清香的草药。
    草药是植物,季节性明显,因此需要注意采集时间。民间传统的采集时间为每年的端午节,传说此日天医星临空,百草都是药,而且药性特灵,包治百病。现在人们认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都可采摘草药。采集草药时,要注意菜虫药、黄闹羊花、草乌、白木香等明显有毒的草药绝不能用;当然,一些非常精通草药的医生也会特意加入个别的含毒草药,但这样的配方绝不可贸然仿效。另外,人们倾向于到远离村边、田畈的山上采集草药,因为那里的草药富有天地灵气,鲜有污秽染浊,用这种灵气制作而成的端午茶,是很好的天然保健饮料。
    制作端午茶,要从清洗草药开始。先将采集来的草药进行分类,然后用端午节时候的山坑水或溪水清洗。将清洗后的草药稍微晾干后,用柴刀剁成1到2厘米长的小段,在锅里略经炒制后直接晒干或者切后再晒干,这样就能泡制地道的松阳端午茶了。
    泡饮端午茶的盛器,不外乎茶罐、茶甑、饮茶筒、瓷茶罐、大瓷碗等器具,它们相比精致的功夫茶茶具,虽然少了诸多雅致,却充满了返璞归真的情趣。 
    如今,端午茶从传统的家庭制茶,已经演变为具有特色的地方产业,一批专门从事端午茶精加工的专业化企业相继出现。这些企业将端午茶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在保持了其传统风味的同时,强化了其保健功效。如今,融入了现代元素的松阳端午茶文化,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松阳县档案局
<< < 1234 567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