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化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
文/林越秀
为加强对艺术档案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在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艺术档案的特点,制定了《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艺术档案是指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艺术档案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但从各县市区文化馆的文化艺术档案工作来看,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藏轻用”现象,服务利用模式和档案深度开发都不能适应文化事业发展形势和社会各方的利用需要。笔者认为,必须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和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建立档案信息专题数据库
首先,要加强档案收集和征集的力度,采取各种方法把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库。其次,要对信息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和规范化处理,提高档案信息的有序性、完整性、可读性及安全性。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如,慈溪市文化馆为本市的文艺骨干们建立了“个人艺术档案”专题数据库,将他们从事文艺活动的简历传记、个人艺术作品、编辑发表的书籍和论文等都进行数字化并存入数据库,以便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
二、打造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平台
要提高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成效,需要拓宽服务渠道、改变服务方式,建立文化艺术档案服务平台,如建立“档案在线阅览室”和“网上档案展厅”。在线阅览室打破了档案利用的时空限制,使人们能随时在网络中查找和阅览自己感兴趣和有用的档案信息,网上档案展厅可以拉近档案与人们的距离,扩大档案的社会影响力。此外,还可以开发档案信息在线搜索与查询功能,建立“档案论坛”,档案部门可以直接在网上发布信息、开放档案、征询意见,利用者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作为档案利用主体的优势。例如,“上海文化艺术档案网”设置了艺档管理、艺档论坛、馆藏指南、文化展演、收藏天地、文化历史、文艺史料、文化名人、文化遗产、名剧欣赏等栏目;“浙江档案网”开辟了网上展厅、档案论坛、网络教学、编研成果等版块;宁波市文化馆网站建有群文专家库、文化团队、网上剧场、群星展厅等文化艺术档案展示平台,这些平台的设置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
三、积极开发特色档案文化产品
文化艺术档案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如何挖掘和展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引导和指导,当务之急是立足相关行业的实际,结合行业档案的特点,将其中的档案元素凸显出来,并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如,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在原有残缺不全的瓷片基础上,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烧制出了越窑青瓷,现在已经成功仿制了鸡首壶、八棱瓶、香炉、三脚蟾蜍等系列艺术品。在此过程中,档案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珍贵藏品、考古材料以及制瓷传统工艺,对于研究传统陶瓷艺术的精髓、造型、装饰、釉色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我们成立了越窑青瓷研究所,成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好地促进了越窑青瓷考古学、文化史研究和越窑遗址的保护管理以及青瓷文化的开发利用。
四、坚持文化艺术档案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而文化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正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档案部门要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一高度,认真思考档案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专业档案的开发利用上,也要站得高、看得远,统筹协调、加强指导,使文化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从单一走向互动、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提高文化艺术档案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成效,彰显文化艺术档案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