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

2014-10-08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陆光正简介 

 

陆光正(1945——),男,浙江省东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历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历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委,东阳木雕总厂厂长,东阳木雕技校校长,现为陆光正创作室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冯文土简介

 

冯文土(1944年—) 男,浙江省东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历任东阳木雕研究所所长,东阳木雕总厂副厂长,东阳木雕技校校长。现任东阳木雕总厂副厂长,东阳木雕装饰公司经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传统的东阳木雕属于装饰性雕刻,以平面浮雕为主。 20065月,东阳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阳木雕

陆光正口述

文本框:
陆光正东阳木雕在全国木雕行业里的规模是最大的。目前,东阳市内真正搞雕刻的企业大概有600多家,再加上雕刻家具的企业在内大概有1000多家。为什么东阳木雕会在全国木雕行业内规模最大呢?因为东阳木雕的应用范围很广。第一,东阳木雕是一种与实用性相结合的东西,它既是欣赏品,又是实用品;第二,东阳木雕用作陈设的如屏风、壁挂、壁画,还有一些摆设,这一类纯欣赏品的需求量比较大;第三,东阳木雕用作建筑装饰类的规模比较大,既有现代建筑,又有传统建筑,也包括一些佛教建筑和佛教用品,这方面的需求也比较大;第四,用作旅游商品的比较多。目前,东阳市整个建筑艺术这一块就能创利10多个亿,如果再算上家具、纯欣赏品那创利就更多了。现在全国都有东阳人在搞木雕,像北方的一些地区,还有江苏、广州、深圳等地,东阳人在那里办厂的特别多,以前我们曾经做过统计,东阳人在全国办企业做木雕的一年大概有几千个亿,所以从现状来看,东阳木雕的规模是比较大的。

现在东阳木雕的影响力也是比较大的。我在东阳木雕厂当厂长的时候东阳木雕的产品都是外销的,内销是没有的。因为改革开放前中国比较穷,都不太买得起东阳木雕。最辉煌的时候,东阳木雕曾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阳木雕厂的建厂时间是1954年,我是1985年做东阳木雕厂厂长的,到199798年木雕厂改制。外销的时候我已经在木雕厂了,那时木雕厂经常派人到美国、欧洲国家、东南亚国家等学习设计,由省里或省公司派出去的也有,但基本以木雕厂为主,因为当时木雕厂有自行出口权。现在东阳木雕厂改制后,分出了很多厂,总的规模比以前大了几倍。

一直以来,东阳木雕对下一代的培养走的都是工厂和学校相结合的方式。像现在东阳木雕有一个大专班,是广厦建筑学院;一个中专——东阳技校;再加上工厂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为发展东阳木雕培养了大量人才。而且现在从政府到地方都对东阳木雕很重视,像广厦建筑学院的大专班就是浙江教委特批,面向全国招生的,这个月10号有部分学生要在东阳的各个工厂里实习了,我这里(陆光正工作室)也要来15个学生。现在东阳的木雕工厂对这方面人员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原来大专班一期招收50个学员,现在准备招收100个。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的年轻人对东阳木雕这个传统技术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喜欢玩电脑,而且认为这个活太苦,干个十来年还赚不了多少钱,如果做生意还能一下子赚到钱,他们不太能吃苦耐劳;再加上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总想让孩子念书,而不会让他学木雕,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就不大,所以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愿意从事东阳木雕的人恐怕会逐步减少。

那时候培养传承人,采用学校培养的方式比较少,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我喜欢画画,十三、四岁的时候考进木雕技校,从木雕技校毕业后就进了木雕厂,有幸拜在“雕花状元”楼水明的门下学习木雕,后来又到浙江美院进修,跟著名画家吴山明、刘国辉、吴永良等一起学习了好几年。那时,浙江美院院长潘天寿对木雕很重视,专门在浙江美院开了个工艺美术系,我们厂是比较好的,每年都派人去美院工艺美术系进修的。从美院进修回来后,我又回到厂里,再后来又到欧洲国家考察他们的设计、雕塑等,再回到厂里。这就是为什么东阳木雕在绘画、工艺设计上比其他的木雕要强的原因。主要是东阳采用工厂和学校相结合的方法。像我们跟师傅学的时候,先要学固定的画本,学到后来说画哪一本我们就能画出来了。那时一心只想学习,不会像现在这样有赚钱的念头。那时我们首先要学的是绘画和木雕,另外还要学些琴棋书画,当时学得很苦,那时我只有十几岁,早上一起来就要帮着师傅干些活,晚上要参加一些活动,从10点以后开始学画画,一直学到12点、1点钟。以前的师傅和现在的师傅教法也不同,以前的一些师傅带徒弟是比较保守的,让徒弟自己去看、去悟,靠自己的悟性,不像我们现在尽可能地去指导学生。但是社会在发展,现在整个环境都好了,好多人却不愿意去学了。现在的关键是你要沉得下心去学,学到一定阶段后能从那个圈子里跳出来。还有一个,要走得多、见得多,否则你就不了解你到底到了什么水平。所以,我们从工厂到学校再到世界各地,了解一些信息。

我的作品像大型浮雕落地屏风《锦乡中华》被公认为东阳木雕艺术的经典之作;其他像《雷锋塔》、《楼外楼》等作品,规模也都是比较大的。此外,由我主持创作设计的新加坡董宫酒店大厅的巨型木雕装饰被新加坡前部理李光耀誉为“新加坡至今最好的建筑雕刻”。我还先后为美国、德国、日本、动脉等国家以及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和上海、广东等各省市的省长接待厅、常委会议室设计厅馆并进行木雕创作。

关于传统木雕工艺的传承问题。我觉得,我们东阳木雕从春秋时期开始传下来,每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比如从清代传下来的一些工艺,好的地方是要传承的,但一些复杂的、和实际不相衬的也要批判,还要再探索一些新的东西。我自己在木雕创新方面也动了一些脑筋:比如大型木雕容易受气候影响开裂,我就在选材上多加注意,并进行拼装,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比如,在雕刻技法上,我采取了“叠雕”的形式制作,使整件作品更富层次感和独立感,拓展了画面空间。我的创作室是我被评上国家级工艺大师后,由国家批下来的,现在已有40多个人,有做木工的、油漆的,搞设计、规划的。

《浙江档案》杂志社  徐洁萌整理

代表作品:落地屏风《航归》

冯文土口述

文本框:
冯文土关于东阳木雕,有一个传说。有一次,鲁班在造房子时把木料锯短了,回家后他闷闷不乐,连饭也吃不下,他的夫人问他原因,鲁班就把木料锯短的事情告诉了她,夫人一听说,这个有办法,我们女人脚上穿木头做的高跟鞋,头上戴着簪花,这样人就高很多。鲁班听了后深受启发,就在木头下搞了个墩子,上面再搞个牛腿,这样就把木料加长了,从那时起就有了木雕。东阳木雕明代时也有,但比较简洁;到清代时到达鼎盛时期,相对复杂而且雕工精细,一些作品我们现在也没法雕出来。当然我们现在也有一些超过了原来的水平。

东阳木雕是全国四大木雕之一,四大木雕主要是东阳木雕、黄杨木雕、潮州木雕、龙眼木雕,我们浙江就有两个。从现在的规模来讲,东阳木雕的规模更大,因为东阳木雕的应用面比较广,它不光是欣赏品,其他还用在家具、宗教用品、装修等上面,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应用范围,面很广,需求量很大,所以现在东阳从业的人员很多,大概有4万多人。特别是现在家具产业做得很大,比如红木家具,带动着东阳木雕也发展得很快,以前红木家具制作分散在广东、福建、江苏,基本上广东、福建、江苏有家具厂的企业就有东阳人,现在这批人都回到东阳自己办红木雕刻厂了。因为现在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了,像工资水平原来广东很高的,而现在还是东阳高了,所以原来外出的东阳人现在都回来自己创业了。

这几年东阳木雕发展很快,产业也做得越来越大、产品质量提升得很快。这几年政府部门对东阳木雕也很重视,从中央到省、市都很重视,东阳木雕还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里还有500万的工艺方面的保护基金,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拨到东阳木雕的大约每年有30-50万,金华地区和东阳市里目前还暂时没有。政府重视了以后,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如浙江省在评省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对东阳木雕这一行业的促进也是很大的。但是现在学东阳木雕的人并不多,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人都是望子成龙的,都让他们读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而东阳木雕是手艺活,比较辛苦,一般要干十多年才能成为熟练的技工,没人学。所以尽管现在做东阳木雕的人很多,但学的人并不多。

东阳木雕的工序有很多道:第一道是设计,主要考虑木雕的造型;第二道是取料,像有些木雕要档次高、精细,有保存价值的,取料时就要考虑红木、紫檀木,还有中档的木料和普通的木料,要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面来选择木料;第三道是刷样,就是把纸样刷到木料上;第四道是钻孔,就是在木料上凿一个个的孔;第五道是打坯;第六道是修光;第七道是打磨;第八道是组装;第九道是油漆,这是最后一道,一般都是清漆,但有时客户也会提出其他要求,像漆金的。木料在雕之前还要经过干燥处理,一般要在干燥房放半个月时间,我们以前曾经写过一个标准,里面提到东阳木雕含水率不高于18%,经过干燥处理的木雕存放的时间可达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上世纪6070年代,东阳南寺塔出土的东阳木雕距今已有1500年。在这9道工序中,最关键的步骤是设计,这是一种创意,一种构思;其次是打坯,这是技术活,要雕得好就要靠打坯;再是修光。这三道工序是关键。东阳木雕的这几道工序我都会做的,现在东阳市全部会做的人并不多,有的会设计但不会雕刻,有的会雕刻而不会设计。

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潮州木雕、龙眼木雕无论在材质还是工艺上都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也各不相同。东阳木雕主要以平面雕为主;黄杨木雕以立体雕为主,多小件;潮州木雕以篓空雕为主,而且朱红漆金;龙眼木雕是根据桂圆树的造型雕刻的,以圆雕为主。东阳木雕最大的特点是以平面雕刻为主,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圆雕、半圆雕等大概有十几多雕法,现在搞创新,也尝试着西洋雕法。

我是1944年出生,16岁的时候开始雕木雕的。当时东阳有个木雕技校,我是1958考进去的,后来木雕技校转到东阳木雕厂了。原来木雕技校有两个,都是厂办技校,也有两个木雕厂,一个在巍山,一个在楼店,后来两个厂、两个技校都合并为一个,在卢宅。我是195810月考进当时在楼店的技校的,到12月份就并到卢宅去了。并到卢宅后,有个人民法院的院长派过来做木雕厂的厂长,他原来也搞过木雕的,这个厂长对木雕很重视,希望自己能把木雕搞得更加兴旺,我们进厂后,他对我们抓得很严,白天雕刻,每天晚上还要我们在宿舍里画画,到白天的时候还要查问我们晚上都干了什么,当时连20几岁的人谈恋爱他都不允许的。当时晚上我们画画连电灯都没有,就点蜡烛;到了夏天蚊子很多,也没有蚊香,我们就搞一个坛子,把脚伸进坛子里面,外面再包起来,点上蜡烛再画,很辛苦的。现在木雕技校停办已经三年了,因为人都招不起来, 1988年我刚刚任木雕技校校长的时候,那时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木雕技校的第一批招生,东阳报名2000个人后来招收了80个;到后来报名的人也只有5个了。到1960我进了木雕厂当学徒工,因为我在技校的成绩比较好,厂里领导安排我给“木雕宰相”黄紫金做徒弟,一直都是跟着他学的。因为当时没有评职称一说,没有工艺大师的,我们行业里自封的有“木雕皇帝”、“木雕宰相”、“木雕状元”、“木雕探花”,我就跟着“木雕宰相”学手艺。“木雕皇帝”是杜云松,“木雕宰相”是黄紫金,“木雕状元”是楼水明。大概一九七几年的时候我到浙江美院进修国画,主要画人物,进修了一年,当进吴山明是我的老师。木雕里最难的就是雕人物,当时我们木雕工的基本功不扎实,雕人物都有困难,现在我主要雕仕女为主。我的代表作现在放在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西华厅,还有山东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温州博物馆等一些重大场所。

在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传承人后,我在东阳设立了一个创作室,带了一批徒弟。这些徒弟基本功比较扎实,像黄小明等都已经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了;今年还有一个到美院去进修了。这帮徒弟带出后还会再带一帮,这样东阳木雕的传承状况就会好点。除了工作室以外,东阳还有一个广厦学院,我在那里是特聘教授,过段时间他们那里还有10个学生还要来我的工作室实习,优秀的学生工作室也会留下来。

                                      

                                                 代表作品:台屏《芙蓉观音》

 

 

摘自《浙江档案》杂志社《传人》一书

        

《浙江档案》杂志社  徐洁萌整理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