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细纹刻纸

2014-10-09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乐清细纹刻纸简介

乐清剪纸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乐清细纹刻纸有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它的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细,各种民间图案纹样都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得到细致而丰富的表现。细纹刻纸技艺难度大,短时间内难以掌握,一般要有数十年的雕刻功夫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20065月,乐清细纹刻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林邦栋简介

 

林帮栋(1962年——),男,浙江省乐清市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曾任乐清市黄杨木雕厂副厂长,兼细纹刻纸车间主任,被评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十大神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清细纹刻纸的代表性传承人。

 

乐清细纹刻纸

林帮栋口述

文本框:
林帮栋我从事乐清细纹刻纸是祖传的,我是第四代,我的祖父、父亲是第二代、第三代。我是13岁的时候跟我父亲学的,开始时做大型的灯彩,1970年的时候搞了《红楼梦》、《西游记》等灯彩的布景。我父亲灯彩、油漆画、细纹刻纸都会的,我的曾祖父也很喜欢这个东西(细纹刻纸),那时元宵节做龙灯的时候都要用到的。

乐清细纹刻纸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是从明、清时的龙船花演变过来的,当时永嘉、乐清一带的百姓比较喜欢龙船,龙船花是龙船上的一种布景,有人物的、动物的等等。细纹刻纸和剪纸的区别在于:剪纸比较粗,而刻纸较精细;剪纸用的是剪刀,而刻纸用的是小刀。细纹刻纸用的工具小刀,是要自己做的。刀有大、中、小之分,如果要刻一个比较精美的刻纸,一般需要78把刀,最细的刀如缝纫机针头的大小。纸张用的是宣纸,因为宣纸的保存时间比较长,可以存放几百年时间。刻细纹刻纸需要事先想好一个题材先画起来,像2000年龙年我就了刻个以龙为题材的刻纸,鸡年我就刻了《金鸡报晓》,这个作品得过金奖。2003年我还刻了《忠孝节义》,用四种动物代表忠孝节义,忠是马、孝是羊、节是老虎、义是犬。这幅作品的大小是40cm×40cm,大概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它是我现在刻的作品中最满意的。200712月,我又刻了一副《鱼乐图》,45cm×45cm,上面刻了八条鱼,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还有我刻的《鱼跃龙门》在纽约和柏林博物馆都有收藏。《鱼跃龙门》是比较精细的,我一次只能刻78张,纹路粗的刻纸我一次能刻20几张。我这个人对作品的要求比较高,一年刻的东西也不多,有些刻得不满意的作品就不要了。 20071211日,我被评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今年5月又被授为国家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我过去在乐清黄杨木雕厂当副厂长,(这个厂)在柳市,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改名为乐清工艺美术厂,分三个车间,一个是黄杨木雕,一个是细纹刻纸,一个是象牙雕。我当时是在细纹刻纸的车间。细纹刻纸原来是很红火的,大概是1957年到1978年的这段时间,有很多加工点,产品出口到法兰克福、苏联等国家,产品主要是《西游记》、《封神榜》、《三国志》之类的题材,那时厂里女工很多。“文革”期间,细纹刻纸还继续在搞,只不过刻的都是毛主席的头像了。到了现在,刻细纹刻纸的人却不多了,刻得比较好的也只有二十几个人了,有几个人也收了几个徒弟,我自己带了儿子、媳妇,其他还有9个徒弟,包括柳市3个、北京1个、天津1个、杭州1个、永嘉1个、乐清1个,都向他们教了我的风格。现在大家都不肯刻细纹刻纸了,因为它的经济效益不好。现在乐清有个细纹刻纸协会,大概是在10多年前成立的,我们平时都在一起交流的。

现在一幅比较好的细纹刻纸价格大概在10001500块左右,我曾经带了200幅《忠孝节义》到北京,买的人很多,都卖光了。细纹刻纸的步骤是:首先要根据构思的题材用铅笔画出个大概,然后用毛笔蘸上水粉把画得不好的地方遮盖掉,大约修改十几次后,再用刀描,这样就把底稿定下来了,以后就可以刻了。细纹刻纸的关键是底稿要做好,要画得很好。细纹刻纸我还是掌握得比较全面的,会画、会刻、会制作,在乐清会画、会刻、会制作的只有我1个了,有的人会刻不会画,有的人会画不会刻。20014月,我们一个团到意大利、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8个国家去,因为我会画、会刻也去了,我们晚上把细纹刻纸刻出来,把作品都摆出来。到42日,来了400多个人,他们都要买。第二天我去现场,有个人说,你是个老人,这些作品肯定不可能是手工刻出来的,一定是电脑刻出来的。后来我当场作了表演,现场画出来、刻出来后,那个人就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细纹刻纸也有用电脑做出来的,像东北辽宁那里就有电脑刻的,价格也比较便宜。但电脑做得比较粗,精细的是刻不出来的,而且用电脑刻,在有些转弯的地方会有毛刺,处理不好,这个内行的人都能看出来。

《浙江档案》杂志社  徐洁萌整理

摘自《浙江档案》杂志社《传人》一书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