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逃脱侵华日军731部队魔爪的唯一幸存者

2014-02-12 作者:羊书圣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1943年12月31日,孙吴宪兵队给关东宪兵队的报告记录了姜荣泉在押送途中逃脱的经过。 (此档案现存于吉林省档案馆)

 为了给731部队提供人体试验材料,日本关东军和宪兵队发明了一个特别用语——“特别移送处理”,即抓住苏联派遣的谍报员以及反满抗日分子,不经审判便将他们送到731部队的一种秘密方式。据相关调查,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发现一个被送到731部队特设监狱后,能活着逃出这座人间地狱的人。但有一个人在“特别移送”中逃脱了,他叫姜荣泉。

 姜荣泉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零孤村,从小没读过书,在山东老家种过地,当过人力车夫。1933年,他一个人来到当时称黑河省的采金矿当采金工。1938年,他在亲和木材公司当伐木工。1943年8月,他乘伐木的机会越过边境进入了苏联。

 黑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驻守着苏联内务部所属的国境警备队。姜荣泉的到来无疑给苏军提供了一次攫取情报的机会,守备队详尽地调查了他了解的一切有关情况。

 苏军怀疑姜荣泉是不是日方派来的间谍?

 因为自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日、苏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获取对方的情报,比如关东军情报机关的特工冒充成叛逃者,在取得苏方的信任后,收集苏方相关的情报。而苏方侦破其身份后,加以反利用,让其带回去一些“情报”,并要求其为苏方工作,该人成为双重间谍。当然,在伪满初期,苏方也有假装逃兵进入伪满境内的特工,但都被日方识破,遭到逮捕。后来,苏方主要使用中国人当特工。

 过了几天,苏联警备队通知姜荣泉说:“我们相信你,现在想派你回黑河一次,你先调查一下黑河附近日军机场的位置、飞机的样式、起落架次,以及驻扎在黑河的日军和伪满军队的状况,等你回来后,我们再研究新的任务。”姜荣泉同意了。在临行前,他在苏联警备队学习了十几天搜集军事情报的常识,并领取了活动经费。

 9月的一天夜里,一艘巡逻艇从黑龙江上游开来,先开足马力向对岸下游开去,一会儿便熄火了,又前行了好一阵子,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慢慢地靠近了对岸,偷偷放下了姜荣泉。双方再一次确认了返回时的联系方法。这样,姜荣泉秘密潜回了黑河。

 黑河地处苏联和伪满边界要地,为了进攻苏联和防御苏军的进攻,1941年,日军在黑河街以北的黑龙江边上,设置了第七国境阵地,阵地内秘密地布设了各式大口径远程炮,主要任务是对苏开战时,封锁黑龙江江面和苏联境内与黑龙江相连的结雅河,阻止苏军从黑河对岸水路进入东北。因此,这一带一直是日伪军警严密监视的地方。

 黑河宪兵分队归属孙吴宪兵队管理,从1941年开始,按照“重点防范苏谍”的方针,对本地人实行联保制度,只要一人出事,全员惩处。对外来人员则采取盯人跟踪的办法,因而黑河密探遍布,一出现陌生人,马上就会有人注意。姜荣泉入境后,没有直接进入黑河街,而是先到了离日军机场较近的欧浦县的齐扎街,找了一个小旅店住了下来。实际上,姜荣泉一出现就引起了密探的怀疑。可能因为是陌生人,也可能是不合身份的探问,或者是太靠近了军事目标?11月18日,姜荣泉被黑河宪兵分队逮捕。经审讯后,黑河宪兵分队立即报告了上级的孙吴宪兵队,并提出了将姜荣泉“特别移送”处理的意见。

 按照“特别移送”的规定,当地的宪兵队捕获到苏谍后,先进行审讯,然后起草申请“特别移送”的报告,得到批准后,将抓捕的人员押送到哈尔滨。目前没有发现将姜荣泉“特别移送”的文件,但从1943年12月31日,孙吴宪兵队给关东宪兵队的一份报告中可得知姜荣泉在押送途中逃脱的经过。

 12月29日,在收到将姜荣泉押送到731部队的通知后,黑河宪兵分队长先做了如下工作:用电话与哈尔滨宪兵队联系,告诉对方被押送人员的姓名、出发日期、到达日期和所乘火车的车次以及哈尔滨宪兵队在火车站交接等。虽说是交接,这时已不把“特别移送”的对象当作人来看待,完全像货物一样。电话联系时的用语是“送去多少根原木”(即马路大)。

 按照规定,被实施“特别移送”人员为一人时,一般应有两人负责押送,不知什么原因,黑河宪兵分队长只派了一名叫佐佐木的伍长负责押送。出发时佐佐木携带了一份文书,并将姜荣泉双手铐了起来。在实行“特别移送”初期,押送的时候,各宪兵队一般用绳子或用手铐将移送人员的手捆在身后,后来因为吃饭、解手不方便,又改将双手扣在前面。为了掩人耳目,佐佐木给姜荣泉的双手上面搭了一件衣服,两人上了路。

 两人搭乘的是黑河至哈尔滨第302次列车,三等车的13号车厢。该车第二天(也就是12月30日)早上4时左右到达了绥化站。由于是年底,车内的旅客很多。宪兵伍长坐在姜荣泉的对面,时刻监视着他。估计列车还有3个小时到达哈尔滨的时候,宪兵伍长放松了警惕,睡着了。又过了约1个小时,列车快进白奎堡站(即绥化南第四站)时,佐佐木醒来,发现对面的姜荣泉已不见了踪影。

 从一上火车,姜荣泉就在琢磨着怎样逃走,无论是吃东西,还是利用上厕所的机会,他都在想方设法逃脱,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而清晨正是熬夜的人最困的时候,当列车进了一个小车站,宪兵佐佐木睡着了,这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姜荣泉悄悄地溜下了车。

 醒来的宪兵伍长一睁眼发现姜荣泉不见了,就赶紧与该车乘警联系,组织人在车内搜索,没有发现姜荣泉。于是,他便急忙在下一站白奎堡站下车,立即用电话向上司汇报,一面与绥化宪兵队联系,一面委托当地警护队分所搜查。

 逃脱了的姜荣泉不敢在车站久留,他深知,日军是会千方百计寻找他的,凭借他采伐工的经验,一定要逃到山里去,只有钻进森林里,才能躲避追捕。绥化宪兵分遣队和当地警察在绥化车站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查,但都没有找到姜荣泉的任何线索。

 孙吴宪兵队对姜荣泉外观描述:“身高大约5尺3寸,长脸,头发和眉毛较重,胡子少呈黑色,中等身材,猫背(就是驼背);身穿黑色衣服,棉帽,日式丫巴鞋,戴着手铐。”档案中还记载,姜荣泉时年40岁,独身,在山东老家有一哥哥,名叫姜荣新。

 姜荣泉成了有档案记载的逃脱731部队魔爪的唯一幸存者。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