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抗战烈士王超奎寄往家乡的一封诀别家书

2014-02-09 作者:邓文光 李才东 信息来源:江苏档案信息网 浏览次数:

淞沪会战前的王超奎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英军驻新加坡与香港地区的将领纷纷投降,美军在菲律宾等地节节败退。危急时刻,在中国的湖南战场上,中国军队13个军在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下,与日寇5个师团进行殊死血战。

 1941年12月,日寇第三次疯狂地向长沙大举进攻,20军133师398团在岳阳县傅家桥、下高桥、相公岭一带与日军交火,展开了激烈的狙击战。营长王超奎率队在傅家桥坚守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12月24日,新墙河北岸的日寇增至万人,分别从埂口、白家岭强渡南犯。25日,王超奎率领全营官兵与其他部队一起奋勇抵抗,打退了日军三、六两个师团的数次进攻,毙敌500余人。

 然而,不久,王超奎营500官兵陷入日寇增援部队的包围之中,王超奎带领全营官兵与日寇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直到壮烈牺牲,王超奎年仅34岁。

王超奎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王超奎诀别家书

 1937年,也就是在奔赴淞沪会战战场前夕,王超奎往家乡寄了一封诀别信。在这封诀别信中,王超奎视自己为已死之人,以身许国之志跃然纸上。信中,他写道:

慈祖、母吁:

 我从在贵州出发北上后,心中是很爽快的,并且身体很强健,精神很好。不觉一月半就达到上海了。经过贵州、湖南、乘火车由粤汉铁路到武汉。由汉口乘火车经过平汉铁路达到河南郑州。开奉(封)。再到徐州转陇海铁路。到安徽蚌埠。转津浦铁路到江苏的浦口南京。转京沪铁路到镇江、无锡、苏州、崑山、以(已)到上海。在这经过当中的事,所看见的,所遇着的,真是难言。在武汉,我看着日本的飞机将武汉的人民炸死数百,房屋毁坏一百多家。在河南、徐州轰炸,徐州的车房被炸毁。我部队还好无损坏。又在安徽蚌埠亦遇日机轰炸,部队亦无损失。将到南京时,日机来京夜间轰炸部队与都市均无损失。在无锡日机轰炸,以至于三天之久还未夕(熄)火,在苏州以(已)被日机轰炸数次。沿途一带,真是耳不忍闻,目不忍视。我部队驻距上海十里处南翔乡间,十二十三日被日机轰炸,日夜不止,但防空装备得很完善,终无损失。昨日我部队以(已)加入火线。希望祖慈母二安人不以男为念。男是抱定宗旨,以身殉国,战死疆场为荣!请祖慈母保贵(护)身体为要,阁(阖)家庭人等不必思念我。好了我是你们无望的一个人了。今夜时间也不待了,请了!敬祝!

 祖、母玉体均安!阁(阖)家庭人等亦好!

 离别你的儿子,超奎敬禀

 外批,我们部队现在编为陆军第二十军,一百三十三师,三百九十九旅,七百九十八团,三营九连。

 (请勿回音)

 王超奎部下、副营长杨羲臣在给王超奎家人信中,用诚恳的语言,讲述了营长英勇牺牲的经过。

 信中说:“此次湘北会战,超奎兄与侄同守新墙,去岁十二月下旬敌开始攻击,全军伤亡惨重,超奎兄平素忠勇,不愧为革命军人。二十五日十时,率所部出击,不幸,身中敌机弹阵亡。尸运至岳阳所属向家洞埋葬。此次会战大捷,超奎兄须殉难而大捷成功,全奈(赖)超奎抱必死之信念。以一营兵力遅(迟)止敌一日,掩护我军部署方得大捷。现师长已报请抚恤委员会,请特抚恤以慰伯母及超奎在天之灵。伯母,人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超奎之死保护全国民生存,领土完整,死有重于泰山……”

 史料证实,杨森的二十七集团军由于得到王超奎营的拼死掩护,顺利完成了在长沙附近的战略反攻部署,致使日寇在汨罗河以南、捞刀河以北遭受重大失败,被迫撤离。中国军队赢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的胜利。

 也因为此,国共两党高层都对王超奎的壮举给予了高度评价。据报,宋庆龄、周恩来都曾在其殉国纪念册上题词, 宋庆龄题词是“碧血丹心”,周恩来是“气贯长虹”,冯玉祥是“马革裹尸”,于右任是“血洒疆场”。

 宋美龄也在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发表广播讲话,并在1942年4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第一夫人纵论东西》,文章这样写道:

 过去3个月来,使中国人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西洋军队面对日本的处处逼近不战而退,并将退缩的理由归因于敌人强大的实力。更让我们难以理解的是,西方各国毫无战备之意,甘愿忍受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挑衅。

 ……

 开战5年以来,没有任何中国军队投降,却有大量的中国官兵在没有任何补给和生还的可能性下战斗至最后一刻。中国军人鄙视投降者,好几位中国指挥官在战败难以避免唯有投降才能保全一命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以身殉国。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其表现的实例多得不可胜数。有一位王超奎少校率领部队在湖南省新墙河作战,敌人在数量上占着压倒的优势。当他被敌军重重包围的时候,他与他的部下都战至牺牲生命为止。这样战至最后一弹,最后一人,在中国士兵看来是极其寻常的,算不得稀罕的事情。

 注:王超奎,男,汉族,生于1907年7月17日,武隆县庙垭乡和平村人;1928年参加革命,国民党20军133师398团2营营长;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