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全省第二届“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中,各地档案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全省上下掀起了走进档案、了解档案、展示档案、分享档案的热潮。在活动中,国家档案得以向社会全面展示,社会档案也纷纷进入公众视野,形成了国家档案记忆与社会档案记忆相互补充、交相辉映的良好态势。其中,嘉兴市档案局举办的首届民间档案文献史料收藏晒宝活动和宁波市江东区档案局开展的“晒全家福 忆幸福事”巡回展尤其引人瞩目,值得分享与借鉴。
民间藏品讲述过往记忆
6月9日“国际档案日”,嘉兴市首届民间档案文献史料收藏晒宝活动拉开了序幕,来自五县(市)两区的25位民间收藏爱好者齐聚一堂,争相晒出了他们的“宝贝”。这些藏品包括历史文献、票证徽章和书报等,共计130余件。嘉兴市档案局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不仅组织了“晒宝”,还进行了“竞宝”,活动场面十分热烈。市各级新闻媒体纷纷予以采访报道,《嘉兴日报》、《南湖晚报》更是以整版刊登活动情况。一时间,档案“晒宝”活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所在。
对于许多收藏达人来说,手中珍藏“养在深闺人未识”显然是一种遗憾,“晒宝”活动可谓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交流沟通和展示平台。晒宝现场,众多重量级藏品纷纷露面。主办方按藏品年代、史料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珍稀程度、藏品品相等要素开展评奖活动,10位藏宝人获评嘉兴市首届民间档案文献史料收藏晒宝活动入围奖,10位藏宝人被评为嘉兴市首届民间档案文献史料收藏晒宝活动“档案文献史料收藏家”。主办方还从130多件送展藏品中评出20件,分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收藏达人徐祖福、陈连兴、王金龙、周荣先、方林峰、肖龙根、黄辉、汪旭明现场向市档案馆捐赠了40件珍贵档案文献史料。
收藏生涯已经30多年的徐祖福,留存了2000多件珍贵的“红色档案”。他此次参展的“重量级”红色藏品包括:中华闽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印、淮海战役农民支前车队“金牌”、东北解放区发行纸币及样板、康克清工农红军学校毕业证、1934年红色中华机关报、1932年中国共产党党证等。这些藏品历经战争年代,能够保留至今实属不易。
陈连兴的藏品非常独特,叫做“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共产党”,反映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瑞典、美国、英国等国家记者眼中的中国。其中,美国《时代》杂志于1949年2月刊登了毛泽东的头像,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具有十分特殊的历史意义。在活动中,陈连兴还向市档案馆捐赠了一套清同治、光绪年间的文史资料,他的收藏以红色藏品为主体、嘉兴本地文史资料为重点,这次向档案馆捐赠的文史资料包括嘉兴府秀水县农民交皇粮的凭证收据单和光绪年间嘉兴府秀水县的土地执照。他说:“我搞收藏并不是为了自己得到藏品,而是想让更多人看到和了解藏品。只有这样,这些藏品才更有意义。这是我第四次向市档案馆捐赠藏品,算尽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嘉兴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周荣先带来的藏品与嘉兴历史息息相关。他收藏有一组日本发行的1937年至1938年侵占嘉兴的画报及书刊,这些史料是日本侵略嘉兴的“重磅”罪证。他说:“我开始搞收藏是在‘文革’前后,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普遍对历史资料不重视,珍贵的地方历史档案被当做‘四旧’处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市场上看到了日方发行的这套画报书刊,上面记录的史实就是我父母曾经经历的灾难,当时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其中一本画报中的7张照片,反映的正是日军占领嘉兴时的情景。这些照片时时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在档案“晒出”活动中,肖龙根收藏的汪伪清乡时发的粮串、嘉兴沦陷前的信件,戴丽收藏的“善兴区”良民证,庞艺影收藏的1945年《嘉兴民用电收据》,陈金标收藏的晋察冀画报(含1942年创刊号),汪旭明收藏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军用手票等等也都一一亮相。
在晒宝现场,一些平民化的藏品一经展出就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如:船票、啤标、糖纸、烟标……这些看似平常的藏品一下子把人们带入了儿时的记忆里,这些记忆一路陪伴人们成长的足迹,时隔越久就越感亲切和温暖。
糖纸收藏达人赵青收集的糖纸总数达7000多张。她从收藏中精选出有关嘉兴本地的糖纸100多张参加晒宝活动。她说,收藏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每每收集到离自己生活最近的本地糖纸,总能勾起自己的一些美好回忆。“我们那一代人,小时候吃一颗糖马上想着要把糖纸收集起来,那时候我保留下来的糖纸有1000多张。后来由于工作繁忙,我收集糖纸的爱好渐渐淡了下来。2003年,我在逛古玩市场时发现糖纸居然成了能登大雅之堂的藏品。从那以后我又拾起了这个爱好。”赵青收藏的糖纸中,年代最久的是一张北京产的果露软糖糖纸。这张糖纸是棉纸制作的,外观非常朴素雅致。据业内人士鉴定,其历史甚至可能追溯到清末。
与糖纸同样“抢眼”的还有藏友岳健带来的“啤标”。岳健收集的啤标总数达34000多张,其中有500多张为嘉兴本地所产。“上世纪80年代,我所在的单位因制作汽水而收集啤酒瓶。回收酒瓶后将啤标一一揭除。我一直很喜欢书法,发现不同啤标上的字体不一样,这让我很感兴趣,此后,我就开始大量收集啤标。浸湿、晒干、挤压……20多年来,啤标收集保存中的每个环节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参加“晒宝”会的藏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献类的有:涉及嘉兴历史的红色文献、名人手札、字画、手稿、地图、图片、家谱、族谱、纪念册等;票证徽章类的有:涉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纸币、粮票、布票、奖章、各类证书等;书报类的有:涉及1970年以前嘉兴出版的各种老报纸、刊物、图书、画册等。
嘉兴市档案局首届民间档案文献史料收藏晒宝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主动展示社会记忆,促进社会记忆文化研究,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扩大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成为嘉兴市档案局纪念“6·9国际档案日”的一个精彩亮点。
“晒全家福,忆幸福事”巡回展传递正能量
在“6·9国际档案日”,宁波市江东区档案局和区东柳街道联合举办了“晒全家福,忆幸福事”联展活动。全区11个社区遴选出的51个家庭的100多幅照片参加了联展。这些照片的时间跨度为七十多年,最早的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其中,有幸福和睦的大家庭,有其乐融融的小家庭,有赤胆忠心的革命之家,有书香浸润的文化之家,有爱心浓浓的志愿者之家,有四世同堂乐享天伦之家,有跨国组合齐聚一堂之家,还有几十年相隔海峡两岸的团圆之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变迁轨迹最能印证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一张张“全家福”的真实记录和照片背后的故事,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得以清晰地展现出来,可谓是方寸间,家国天下一览无遗。
沈祖宁的“全家福”讲述了一部英勇的革命史。这是一个有着16个兄弟姐妹的革命大家庭。他们一家人,有的在白色恐怖中从事地下工作,有的上四明山参加游击队,全家人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的“全家福”让人们油然而生敬意。
吴蓓萌的“全家福”见证了新中国创业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吴蓓萌和爱人顾正果是大学同学,1971年,夫妻双双离开城市到长兴农场“锻炼”,后分配到新昌工作。两人的工作地相隔很远,总是聚少离多。他们把一生的青春都留给了山乡,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相继回到故乡。顾正果连任两届宁波市政协委员,还获得了全国体育优秀裁判员、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吴蓓萌连任三届宁波市政协委员,被评为宁波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2006年初,顾正果突然患病,亲人们带着他踏上了艰难的寻医之路……在这个家庭里,亲人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精神令人动容。
柳秀菊的“全家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柳秀菊夫妻共有三套房子,第一套是1981年鄞县商业局首批分配的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的住房,后两套是她和丈夫退休后省吃俭用为两个儿子准备的商品房。他们在全家福照片的介绍中写道:“幸福生活多谢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好,改革开放好!”这发自肺腑的话语十分鼓舞人心!
刘思维的“全家福”见证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刘家有7个兄弟姐妹,他们分散在祖国各地。他们的五张全家福,三张是在上海拍的,一张是在宁波拍的,还有一张是在台湾高雄拍的。1963年在上海拍摄的这一张,照片中独独缺了六弟,因为当时他还在台湾;1990年他们第二次在上海拍全家福时,两岸关系已解冻,六弟第一次携眷归来,全家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2000年,六弟请大陆的亲人都去台湾旅游,但因签证时台方嫌人数过多,只得分批赴台,所以这张特殊的照片是后期拼接完成的。这些“全家福”,记录了一个个珍贵而有意义的时刻,体现出家族命运和国家命运是紧紧相连的。
参展的众多全家福照片,还有儿子参军前全家相送时拍下的团圆照,第一次全家外出旅游的留念照,年轻父母为孩子精心拍下的成长照,等等。这些照片呈现出来的是最真实和鲜活的平民记忆,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感染人心,也最能激励人心。除了全家福照片,还有一些特殊的家庭照片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其中,90岁高龄的革命老人张永祥的一张个人照片非常珍贵。老人在解放前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后担任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宁波市副市长,中共温州市委书记,宁波开发区首任党委书记,宁波大学首任党委书记,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等职,可以说是宁波解放和建设的亲历者、共和国成长的见证人。工作人员从张永祥的家庭档案里发现了一张老照片,那是他担任温州市委书记时,有一次坐船下乡考察赤脚渡河上岸的情景。这一个细微的举动,体现的是他朴实亲民的工作作风。联系到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张老照片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教育。老人十分重视家庭档案,他作为首届江东区十佳家庭档案的示范户,还担任了江东区家庭档案联谊会名誉会长一职,发挥余热、尽心竭力地为家庭建档工作贡献力量。
围绕“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区档案局除了举办“晒全家福 忆幸福事”巡回展外,还推出了“邻里藏宝展”、“家庭档案展”以及“江东旧影”巡回展。当一张张居民全家福,一件件票券、器物、老照片、书信,一幅幅馆藏照片,以多展联动的形式立体呈现在社会各界和普通群众面前的时候,档案是什么?档案和我有关系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和思考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而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档案的力量!
作者单位: 嘉兴市档案局
宁波市江东区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