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天送 徐 晓
经考古学界考证,锡器的历史十分久远。瓷器易碎、绸缎易烂、书画易霉变,而锡器在常温或恒温下可保存千年不变,暗含“长长久久”之意,这正是人们喜欢它的原因之一。锡器庄重朴实、气派大方,还能体现主人家的富有。自古以来,无论在民间还是皇家,锡器都被视为一种吉祥物而深受青睐。
永康锡雕始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光绪《永康县志》载:“土、石、竹、木、金、银、铜、铁、锡皆有匠——多鬻技于他乡。”20世纪80年代末,永康从事小五金手工技艺的人数已达4万余人,其中以打铜、打铁、“打镴”的人居多。“打镴”就是指专门加工锡制品的手艺,其时锡雕产品的种类已达到了200余种。这个时期出现了以芝英镇岘口村、小派溪村、练结村和方岩镇后浅村、古山镇寺下胡村为代表的永康锡雕专业村。2008年6月,永康锡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
永康锡器品种十分丰富,以制作日常生活用品与礼仪祭器为主。生活用品、礼品类锡器有茶壶、茶杯、花瓶、果盘、百宝箱、首饰盒、腰间挂件、扇坠、杖首以及“五字”、“三字”婚嫁用品等等。
祭祀礼器类锡器,包括熏香炉、焚香炉、禅杖锡环、锡制八卦、烛台、佛前宝莲灯、木鱼垫、龙角、净水瓶、佛前摆件、镏台等等;摆件类,包括“56对”、“36对”锡雕摆件,还有“琴棋书画”、“十二生肖”等;仪仗类,包括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十八种兵器。此外,还有人物锡雕摆件、动物锡雕摆件、植物花卉锡雕摆件、建筑锡雕摆件、风景锡雕摆件、“寿”字锡雕摆件、“福”字锡雕摆件、八卦锡雕摆件、神话传说锡雕摆件等。应业根是永康锡雕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曾制作过古时民间流传的全副“銮驾”,民间俗称“56对”,即112件,品种和数量都十分可观。 有的老锡匠还极富创造性,只要客户能画出大概模样,便能制造出客户想要的锡器。因此,锡器的品种数量是无法估量的。
锡器不是一次性商品,除要经久耐用外,还须美观大方。永康锡器造型淳朴、制作精良。动物栩栩如生、人物惟妙惟肖、主体弧线曼妙、配件画龙点睛、雕刻鬼斧神工,这些是永康锡器独有的特色。
二
永康锡雕,当地俗称“打镴”,是永康十大传统五金手工技艺之一。锡雕就是在锡器上进行雕刻。锡未成器前,最原始的功能是净水,我国古代常把锡条放在井底净化水质。锡制为器皿后,起初是作为日用品和祭祀用品的;锡器发展成为锡雕后便上升到了艺术品的行列。壶、罐、杯、盒属于日用品,人像锡盘摆件、花瓶、风景锡盘摆件、各式纪念品等则属于艺术品。还有许多锡器兼具日常使用功能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如佛前九莲灯、仪仗用品和各种精美的烛台、壶、罐、杯、盒、瓶等。
传统的永康锡器由纯手工制作,锡纯度高,雕制技艺工序繁多,包括选材、熔锡、制版、铸造、打坯、焊接、抛光、雕刻等八大工序。锡雕制作的主要工具有座锤、铜头平锤、铁锤、窝锤、捣锤、拍板、尖挫、半圆挫、铁挫、小平挫、大平挫、方挫、剪刀、铁钳、三元尺、弓步(圆规)、套头棒、料绳、镴板、紫铜镴錾、大小熔锡锅、窝镇、铁龙、车架、小瓦炉与炭、锡料模具、烛台铁模具、茶壶铁模具、红石模具、电动车架、固定场所熔锡炉、鹅毛扇、刮刀、松香等。
永康锡器的雕刻技法十分逼真与细腻,且雕刻手法多样,分为模雕、平面雕、浮雕、立体雕、造型雕等。雕刻功力的深浅与工匠的师承、实践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积累、美术基础等关系密切。技艺高超的师傅,略略数刀即可勾刻出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
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永康锡雕技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锡器造型越来越美,形态越来越逼真。人们把锡雕产品当成工艺艺术品,对雕刻技艺有了更高的要求,锡雕制品朝着精工艺术品的方向发展,锡雕产品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富有创新意识的现代锡艺企业或用锡与多种材料融合开发新产品,或利用电脑和数字化技术改进雕刻产品的种类和形式,产品的生产能力与效益均大幅提升。
虽然,锡雕是永康传统的百工技艺之一,但由于学习锡雕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做手工技艺又比较辛苦等原因,锡雕技艺后继乏人。为保护传承锡雕技艺,永康市有关部门除了积极申遗之外,还将永康锡雕列为重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制定长远保护发展规划,加大保护经费投入,创办永康锡雕传承教学基地,建立永康锡雕艺术档案,筹建永康锡雕陈列室,等等。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锡器制品的商业价值,探索借助市场力量,传承和发扬“锡雕”这一优秀传统工艺。
作者单位:永康市档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