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滚灯

2014-09-10 信息来源:浙江档案局 浏览次数:

汪妙林

汪妙林(1945年——),男,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西安村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余杭滚灯代表性传承人。

 

余杭滚灯简介

余杭滚灯是余杭市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南宋时余杭因属京畿之地,各种庙会活动频繁,滚灯是旧时俗节迎会仪仗队伍中必出的特色节目,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余杭滚灯集舞蹈、技巧、体育于一体,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竞技性的鲜明特征,它有927个表演动作,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典型的地域特色。20065月,余杭滚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余杭滚灯

汪妙林口述

文本框:
汪妙林我叫汪妙林,住在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西安社区,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在我的记忆中,祖父汪阿长是舞滚灯的一把好手,在翁梅乡一带是很出名的。到父亲和叔伯这一代,他们也欢喜玩滚灯,有相当的技艺,而且个个健康长寿,父亲汪生洪活到86岁,大伯汪阿江活到96岁,叔叔汪阿龙活到92岁。他们的高寿是与长年玩滚灯分不开的。我从16岁开始舞滚灯,坚持50年,现在66岁,依旧腰板毕挺,体格硬朗,舞得动1直径的滚灯。我的小儿子汪荣华,今年38岁,更是村里滚灯队的佼佼者。我家世代继承滚灯事业,具有一脉相承的传统性。

我祖父在世时曾经讲给我听,我们翁梅乡在钱塘江北岸,常有海盗入侵,抢劫掠夺,无恶不作。乡民为了抵抗海盗,想办法练武强身。当地有一老篾匠,会用竹片编扎空心的大球,在竹球内点燃蜡烛,滚动起来,远看像火球飞舞。大家称这种竹球为滚灯。滚灯可以做成大小不一的形状,大的直径六七尺,小的直径一二尺,根据各人体力大小,选择不同的滚灯,边走边舞。平时,乡民们用滚灯锻炼身体。一旦海盗袭来,乡民们用滚灯号召大家抵抗。海盗见了,以为是新发明的武器,纷纷逃窜。这样,滚灯就在当地普及开来,并且一代一代相传。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正是抗日时期,父亲看见日寇的侵略行为非常愤怒。他从外地回到家乡,见乡民们在玩一种抢黑心灯的游戏。通常,滚灯分红心灯和黑心灯两种:红心灯为文,竹灯外包红布,表演时注意礼让娱乐。黑心灯为武,灯外包黑布,表演时争斗抢夺,互不服气,常闹得吵架不休。我父亲看见乡民们正在玩黑心灯,双方大吼大嚷,甚至用铁链缠在球面上,单臂挺举,这种动作称“鹁鸪冲天”。在双方争夺中快速凶狠,往往容易伤及对方。我父亲对乡民们说:“现在困难当头,小日本想让我们中国人分裂互斗。这种自斗自的游戏不好,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经过父亲的劝说,村里的滚灯队都玩红心灯了。到抗战胜利时,父亲与我的大伯、小叔,以及全村的青壮年,率领滚灯队在乡间游行,只见各式滚灯,左右盘旋,上下翻飞,灯光闪耀,气势激扬,表现了乡民们庆祝胜利的欢乐心情。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滚灯已成为乡村的一项娱乐活动。我父亲身强力壮,非常喜欢玩滚灯。有一年春节,他率领滚灯队到临平镇去表演,他们走到一家商号的空地上,父亲运足力气,将一百多斤的竹球轻轻一推,然后跑上几步,跃起身子,从几尺高的滚灯上跃过,平稳落地。父亲说,这个动作叫“白鹤生蛋”。白鹤是长命的象征,“蛋”与“旦”谐音,有吉利的意思。这家商号看了滚灯很喜欢,给滚灯队送了一个大红包,表示感谢。

我也是从小喜欢玩滚灯的,常常缠着父亲要他教几招玩法。我18岁那年,有一次,站在狭长的高凳上,双手举起一百多斤重的滚灯,前后上下地舞动。母亲见了,连连呼我:“小心点,别摔了。”父亲却捻着花白胡须,开心地笑了。

有一年春节前,县里来通知,要翁梅乡各村准备拿手的节目,在春节时到县城临平镇上去表演。我带领村里的滚灯队日夜操练,把九套二十七式的表演动作玩得滚瓜烂熟。正月初三那天,我们一群队员举着十几个结扎彩球的滚灯,在锣鼓声中走到临平街头,大家边走边舞,不时地发出“嗨嗨”的呐喊声。大街两边的居民涌潮一般,拍手喝彩,欢呼声一浪盖过一浪。我当时的感情也兴奋极了,把全身的本事都施展出来,舞得大汗淋漓。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形势带来了滚灯的蓬勃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使农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乡民们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玩滚灯。我们村的滚灯队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一次,在我们西安村小学的操场上,浙江省军区的首长们来看我们的汇报演出。我们几十个年轻人举着滚灯鱼贯入场,然后拉开阵势,翻跃腾挪,把几十个百斤重的大滚灯舞得眼花缭乱。首长们兴奋地为我们鼓掌。省军区司令说:“民兵就要这样扎根基层,锻炼身体,滚灯有利于增强体质,保卫国防。”

1996年夏天,我们这支翁梅农民滚灯队到杭州去,参加在柳浪闻莺公园举行的96杭州中日传统文化节暨民间艺术大串演。我这一年已经51岁,精力还很健旺。我早上还在田间劳作,给水稻田喷洒防病虫的农药,中午就与滚灯队的队员一起赶往杭州。大家到了柳浪闻莺公园,拉开队伍,精神十足地舞动滚灯,把二十多个动作舞得出神入化,美不胜收。日本客人见了,连连称赞,说:“中国滚灯太妙了,像舞蹈,又像体操,又像杂技,既是有歌舞的艺术,又有体育的竞技性,很值得推广。”

我儿子汪荣华也欢喜玩滚灯,他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在继承老一辈的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又有创造性,能够推陈出新,不断玩出新的名堂来。我们请老艺人传授技艺,又请舞蹈老师精心编排,又扩充新生力量,使滚灯的舞姿更美妙,使队伍的气势更宏大。经过改良之后,滚灯成了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颖的艺术形式。

1997年秋天,浙江“东海明珠”大型艺术晚会在杭州举行,我们的滚灯参加了现场表演。当时全国的、全省的专家名流和各地的民间舞蹈工作者都认真观看品评,一致认为余杭滚灯新颖独特,感人至深,决定授予金奖。喜讯传来,我高兴得不得了,对大家说:“千年滚灯传下来,民间艺术受称赞。日夜苦练不空忙,滚灯美名放光彩。”

1999101,建国五十周年大庆之日,余杭滚灯应邀参加北京天安门广场大型联欢晚会。我因为年纪大了,没有去参加表演。当我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滚灯的演出时,心里也很激动。我想,滚灯这个古老的艺术活动,在民间已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说不定哪天还能到外国去表演呢。谁想到,后来,滚灯果然到美国、到比利时、到法国去表演了。2000年,余杭滚灯获得全国第十届“群星奖”。2001年,余杭滚灯在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栏目中演出。2008年,又在北京奥运会上,参加开幕式前的表演。我作为一个滚灯传人,在欣慰之余,也看到自己的责任,我有义务把滚灯的发展过程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授给青年人,使滚灯艺术更加发扬光大。

杭州市余杭区档案局  卓介庚整理

摘自《浙江档案》杂志社《传人》一书

 

 

 

 
 

上图为2008年,余杭滚灯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

下图为2004年,余杭滚灯应邀赴法国参加尼斯狂欢节表演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