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索引
陈其业、陈其采两兄弟,都有信函手迹入藏浙江省档案馆。
陈其业是致中国银行杭州分行行长金润泉的信,所言为银行一员工调动之事,时在1936年2月19日。
陈其采有一封是致金润泉的信,推荐德清少年胡仰贤求职,时间是1936年2月24日;另一封是致中国银行杭州分行余畅君的信,所言为具体汇款事宜,时在1948年3月10日。
花木掩映下,闹中取静时。杭州西湖大道与开元路中段之间,有一条拐弯的窄窄小巷,叫奎垣巷。巷里的“兴安里”,原是一座私家园林,叫丁家花园。丁家花园最初是南宋石榴园的遗址,现存房子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
这是陈其采在杭州的旧居,已属文保单位。
花园面积小了,民国建筑尚在。如今来拍影视剧的人,只取其外景外形,不管内在的来龙去脉。
陈其采的老家在湖州。湖州白地街的“五昌里”,是陈氏家族的故居,原先是一个很大的江南民居建筑群,名字取意于“五世其昌”。记者徐迅雷
陈氏家族,“三士两夫”
蒋宋孔陈,民国四大家族。陈氏家族“五世其昌”说不上,但养育的“三士两夫”这两代五人确实挺厉害。
“三士”是陈延祐所生三子,属于“其”字辈:
陈其业,长子,字勤士。他生于1871年,卒于1961年,享年91岁。
陈其美,次子,字英士。他生于1878年,卒于1916年,得年39岁。
陈其采,三子,字蔼士。他生于1880年,卒于1954年,享年75岁。
“两夫”是陈其业所生二子:
陈果夫,长子,原名陈祖焘,生于1892年,卒于1951年,得年60岁。
陈立夫,次子,原名陈祖燕,生于1900年,卒于2001年,享年102岁。(编者注:陈果夫和陈立夫两兄弟与蒋介石关系密切,曾在国民政府时期出任要职。陈果夫曾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立夫成立了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之一的“中统”。兄弟俩掌管着国民党党务机构,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
在乡在业
陈延祐的妻子早逝,但他俩的基因真当是太好了,所诞三子,皆属“优良品种”。
陈立夫在回忆录《成败之鉴》中,三言两语就把他祖父的特点与时代背景交待清楚了:“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作乱,由于战事的影响,我家的经济环境一落千丈;幸好经商的祖父延祐公,事业相当成功,他改善了全家的生活。他是一位非常温文尔雅的长者,并且热心公益,经常扶弱济贫,深得邻里们的敬重。”
陈延祐的长子陈其业,后人通常将他介绍为“陈果夫、陈立夫”的父亲,因为后两者太有名。这位勤士,一生勤勉,继承家业,经商有成;蒋介石评价:“其与人也恕,其律己也严,其宅心也厚,其治事也勤。”
陈其业在乡在业,尤好公益;“蚕丝之改良,以维国权;典库之低率,以通民财;河流之疏浚,以广灌溉;襄助政府,绥靖闾里,有功桑梓者,不可悉数”——他对浙江的蚕丝业、典当业、银行业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皆有贡献,曾做过“老银行”浙江储丰银行的董事长。
陈其业是同盟会的元老,长时间行走于政商两域。在《国民参政会资料》一书中,我查到《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名单》(1938年6月21日公布)中有他的名字,浙江省共4人,他排在第二个,头一个是褚辅成。著名的1945年延安“窑洞对”双方主人——黄炎培与毛泽东,都是名单中人。
没有陈其采,就没有陈其美
陈氏“三士”,都曾跑到日本去向赢了甲午战争的日本人学习。
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一书中,专门有一节说的是《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在20世纪的最初10年中,中国学生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很可能是到此时为止的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它产生了民国时期中国的第一代领袖。”
此言不虚。
老大陈其业率先东渡日本考察工业,回国后所思所想的就是“实业救国”。
老三陈其采在1898年去到日本,就读的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2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学成归国,他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跑到湖南去参与创办武备学堂,担任总教习。那时,他的二哥陈其美,还在一家典当铺里干活,懵懵懂懂已经干了12年。
陈其采归来,向二哥讲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时陈其美才恍然明白,自己“见闻囿隘”,决心先到并不遥远的上海看看。1906年,在陈其采的资助下,他终于也去日本留学了。
兄弟相爱撼山河。老二陈其美在日留学期间的一切开支费用,全由老三陈其采提供。陈其美在日本写给弟弟的信中说:“兄在东费用,全仗弟处寄来。”如果没有弟弟陈其采,那就不会有日后成为革命家的陈其美。
孙中山,陈其美,蒋介石
来到东瀛当年,陈其美就加入了同盟会。之后他结识了同样到日本留学的蒋介石,双方很快擦出革命的火花。
1908年,年长10岁的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同盟会。从此,陈其美对于蒋介石而言,亦师亦友亦兄弟;两人义结金兰,誓言“生死与共,安危同仗”。
陈其美确是蒋介石参加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反袁斗争的引路人。蒋介石认为领导人的关系序列是:“孙中山,陈其美,蒋介石”。
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各地陆续举义并光复。陈其美领导、策划上海起义。他这个人英勇无畏,一度深入虎穴被扣,最终起义军经过激战取得胜利,将他救出,宣告上海光复。上海起义鼓舞了杭州,由陈其美领导的蒋介石,担任先锋敢死队指挥,冲锋陷阵,在各路义军围攻之下,起义事成,杭州光复,其时1911年11月5日。
可是,这对拜把兄弟随后干了一件亲痛仇快的坏事:他们在上海把光复会领导人陶成章给干掉了。
同盟会与光复会本来都是一样“闹革命”的,但陈其美对同龄人陶成章素有成见,害怕陶成章摘走“革命果实”。于是由陈其美主事,蒋介石执行——他找了个人(注:前光复会成员王竹卿),(两人一起)潜入医院把住院看病的陶成章给刺杀了,时间是1912年1月14日。
这个事情的后果很严重。祸起萧墙,大大削弱了革命的力量。
之后的二次革命被篡权的袁世凯一举击碎,陈其美、蒋介石连同孙中山都流亡海外。
“民国次帅”
在日本孙中山很生气地说,国民党一盘散沙,他不要了。他重新组建中华革命党,陈其美竭力拥护。
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当众宣誓入党,由陈其美和居正作为他的入党介绍人——这是给陈其美的一种殊荣。
陈其美成了他的副手。
此时蒋介石在东京为陈其美打杂。
正是陈其美的引荐,蒋介石在东京第一次晋见了孙中山,这成为他人生命运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独裁的袁世凯,在成功刺杀国民党元老宋教仁之后,故伎重演,派了俩杀手,在上海把陈其美给枪杀了,时间是1916年5月18日。这一年,陈其美才39岁。
从1906年加入同盟会,到1916年被刺杀,陈其美的革命生涯恰好十年。
陈其美被害,孙中山、蒋介石都极痛苦。蒋介石称自己是陈其美的“第二化身”,称颂陈其美为“民国次帅”。
陈其美的死,也在很大程度上换来了蒋介石当权后对陈氏家族其他成员的关怀呵护。
金融界三巨子之一
“扶颠持危,事业争光日月;成仁尽义,俯仰无愧天人。”这是陈其美生前自撰的联句,恰是他一生的写照。
陈其采挽曰:“别老母,抛妻儿,兄弟不相见,茕茕踽踽,哥胡为者;自弃商就学,负笈东瀛,早经许国以身,以示我同胞榜样。”
陈其美殉难,陈其采在家乡湖州吴兴所办的经武学堂也被袁世凯查封,陈其采由此离开了军界,转到中国银行任职,担任过中行杭州分行副行长。他由此成长为民国初年金融界三巨子之一。
在黄埔军校设立、蒋介石领导北伐战争时期,陈其采在江浙沪一带悄悄助力。他化名“陈安”,做的几乎就是个地下工作,利用种种渠道,筹集一批批款饷,采购一批批物资,源源不断流向广东,有力支持了蒋介石,支援了北伐战争。
陈其采之后再由金融界转至政界。因精通日文,曾做过海关的监督。他对财经比较感兴趣,1927年4月到任浙江省财政厅厅长,杭州丁家花园旧居就是在此任上所购建。
1930年,陈其采进入中枢,到南京国民政府主计处担任“一把手”,相当于“准财政部长”。
主计处是上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所设,主管财政,执掌财务预算、统计、审计事项。这是一个拥有财经实权的部门,蒋介石交给陈其采长期负责,他显然比较放心。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便成名
陈其采秉性温厚,纯朴实在,不爱趋炎附势,生活上自奉节俭,夫妻和睦恩爱。
在浙江省档案馆提供的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36辑《陈英士》专辑中,收有张蓉蓉的文章《缅怀陈英士和他的胞弟陈蔼士》,其中讲到陈其采的良好品德:他深受“经世济民”思想的影响,善心不泯,对于家境清寒的同乡亲友,解囊周济是常事;在他的一生中,热情扶植品学兼优的年轻人更是不胜枚举。
他1936年致中行杭州分行行长金润泉的信,就是推荐少年胡仰贤求职:“胡仰贤系德清县人,少年勤学,颇肯上进,因困于经济不克升学……”
金润泉和他的同仁余畅君,做事都极认真细心,无论陈其业来信说银行员工调动,还是陈其采来信谈具体汇款,都认真处理,而且悉心保存信件,最后归藏浙江省档案馆,成为历史的书证。
陈其采在信中言辞谦谨,那字可是写得真好。他的书法达到很高水准。当年向他索取墨宝者众,他都慷慨相赠;所书联句颇具意味。
如谈人生修养:“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
如讽刺军阀混战:“民犹定焉,国犹是焉,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如汉字双关趣联:“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便成名。”
“若”字与“苦”字、“名”字与“各”字,确实就差那么一点点。
1949,何去何从?
1940年,与陈其采交谊深厚的马寅初,因严厉批评国民党当局的战时财政,与当局关系急剧恶化。马寅初遭软禁失去自由后,著名的中国经济学社改由陈其采代理负责;创立于1923年的中国经济学社,此间只能艰难维持。
1946年,陈其采被蒋介石免职,主因是他签批了一批物资,运送到解放区去,这让老蒋很恼火。
在大江大海、大风大浪的1949,何去何从?
张蓉蓉的文章说:“1949年春,陈立夫亲自来长乐路寓所看望其叔陈蔼士,有规劝其撤离之意。当时陈蔼士不表示何去何从,日后却接受了代理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的职务,打算留下。直至5月初,上海即将解放,有关方面的人士不断催促,才临时买到飞机票去香港。”
杭州兴安里、湖州五昌里,都已人去楼空矣!
大哥陈其业已先一步去了台湾。
在香港,陈其采来信说“香港居,大不易”;暮年之将至,叶落思归根。
周恩来总理想请他回来,曾亲笔批示:“欢迎回来,确保安全。”
但陈其采最终还是离开香港去了台湾,晚岁深居简出,于1954年辞世。
陈其业、陈其美、陈其采三兄弟,我将其名字概括为一句易记的话:其业美哉采兮!
1914年陈氏家族合影(局部):后排三男子自左至右为陈其美、陈其业、陈其采;前排中为陈果夫,右为陈立夫
左图:陈其业手迹 右图:陈其采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