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我国各地各级的新闻媒体都在组织策划相关的重大主题报道。《浙江日报》记者张学勤在新闻采访中获悉了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新闻线索,便来到浙江省档案馆,提出查阅相关档案,开展大篇幅报道的要求。

“里斯本丸”号资料照片
经省档案馆主要领导批准后,工作人员便将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以及舟山渔民勇救英国战俘的档案提供给张学勤查阅。他查阅完全部档案后,又赶赴舟山,采访该历史事件的相关当事人,然后写出长篇报道——《“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揭秘》,以一个整版的形式报道了里斯本丸沉船事件。
由于这是省档案馆首次正式对外公布该事件的原始档案,从而引起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人们通过档案获知:1942年10月,一艘满载1816名英国战俘的日本船(里斯本丸)在舟山海域沉没,日军疯狂射杀落水的英国战俘,是中国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300多名英国军人,并在日军的大规模搜查中保护、营救了3名英国人。
在《浙江日报》上披露的这组重要而珍贵的历史档案,不仅见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更记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所以,这篇文章见报后,即引起新闻界的高度重视,《北京日报》、《辽宁日报》等省级党报都全文刊载了此文。新华网、中新网、中华网、凤凰网,以及新浪、搜狐、网易等知名网站也转载了此文。随着众多新闻媒体的纷纷传播,发生在1942年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以及舟山渔民勇救英国战俘的义举,开始为广大公众所知晓。一位舟山人在天涯论坛发帖转载《“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揭秘》一文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里斯本丸——我作为舟山人而感到自豪(转载)”。

定海县东极乡参加救助英国战俘居民登记名册

中方救助人员与获救英军人员合影
《浙江日报》记者所撰写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揭秘》之所以为广大读者所关注,之所以为众多新闻媒体所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文运用的档案资料翔实可信。如:
第一份历史档案是一封用英文撰写的电传信件。此信是当时(1948年4月12日)的英国驻华大使写给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的。主要内容是:英国政府知道1942年10月发生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希望感谢奋勇救助英国战俘的中国舟山渔民。英国政府已经拨出一笔专项资金作为奖品,赠送给当地渔民。同时,英国海军已计划派出一艘名为“麦考思”号的驱逐舰,前往舟山举行赠礼仪式。
第二份档案(形成于1948年4月16日),是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写给浙江省政府的一封快信,由于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根本就不知道有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这回事,便写信要求浙江省政府核查一下,舟山渔民“是否确曾在1942年10月2日救助过‘里斯本丸’号上之遇险英俘”。
第三份档案是舟山东极乡政府送呈的一份关于救助英国战俘的详细经过。这份“救助经过”的后面还附有一份花名册,记载了当年救助过英国战俘的舟山渔民姓名。
档案最后还解答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此规模的大救助,东极乡为什么一直没有向上报告呢?原来,抗战胜利后乡里也打算向上级政府报告,但是,当地老百姓的质朴回答是:“我们不想邀功。”后来,乡里要求当年参与救助的渔民登记姓名,以便接受赠款时,渔民们还不愿意登记。最后,乡里做了许多解释工作,登记工作才得以开展。但当年发起救助英俘行动的渔民沈万寿等还是明确表明:“不接受赠款。”
以上这些翔实的档案资料见证了浙江舟山渔民的勇敢和质朴,记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成为重大主题宣传的合适史料。2010年2月,浙江省档案馆所藏浙江舟山渔民勇救英国战俘的档案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