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记忆工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发布日期: 2015 - 10 - 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省档案学会


李学宏/巨化集团公司


提  要: 创建企业记忆工程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档案文化建设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立足企业记忆工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论述了创建企业记忆工程的必备要素、记忆内容,以“软”、“硬”平台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展示企业记忆工程的主体和客体,达到“传承记忆、再现历史、扩大影响”的效用。

关键词:企业  记忆  体系


创建企业记忆工程是国有大型企业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建设文化强省和省档案局实施“浙江记忆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浙江记忆工程”在企业的延伸和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档案文化建设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如何做好企业记忆工程这篇大文章,需要我们理清思路,大胆创新,从企业实际出发,注重企业特色,在企业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精确构建企业记忆工程体系,以达到“传承记忆、再现历史、扩大影响”的效果。

1、创建企业记忆工程的必备要素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企业文化的发源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竞争力。综观当今世界的企业间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力的竞争。我国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大批知名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其文化建设目前正处于从自发文化走向文化自觉的阶段。企业从诞生时起就会形成企业文化,生存年代越久,文化积淀就越丰厚。企业文化形成时是企业活动的真实记录,若干年后就成为企业记忆。因此,企业各项活动是企业记忆的主要因素。

国有大型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倾注了一代代人的心血,积储了大量的创业记忆,这些记忆通过纸质、照片、声像、实物等多种载体形式进行如实记录,形成了宝贵的档案财富,反映了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全貌,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企业的发展记忆。因此企业档案是创建企业记忆工程的必备要素。充分利用企业档案的记忆功能,深度挖掘企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采用多种形式留驻、展示历史记忆,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发展体系,对传承企业曲折辉煌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增强企业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具有深远意义。

2、企业记忆工程体系的优化设计

企业记忆工程是一个综合项目,其特点就是完整、系统、具有企业特色。企业记忆工程体系的优化设计重点是顶层设计,要从愿景、使命、精神、表现方式和制度、物质等层面去研究统一的记忆理念和记忆格局。要理清思路、系统思考、整体谋划,从战略层面研究把握企业特色文化。企业记忆是社会记忆的一部分,企业无论大小,行业所在,其记忆内容都不可能与社会记忆相齐并论,而只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企业记忆工程体系的设计定“调”,形神兼备地特出企业记忆的精华。由此,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2.1、以企业活动为记忆主体

企业是一种组织形式,有组织必然就有活动。企业活动的内容从企业的性质看主要是生产、经营、建设、发展及管理等方面,但同时企业的活动又会打上社会、时代的烙印,这一点国有大型企业就显得尤为突出。除了上述活动内容外,国有大型企业在产品结构、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社会职能等方面与社会、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其活动内容比一般企业要丰富得多。因此,企业记忆应是企业全部活动的记忆,是企业所有活动的传承和再现,企业活动与企业记忆两者在数量与内容上是相辅相成的。

2.2、以档案史料为记忆载体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知识性、服务现实性的主要特点和延伸人类记忆、存史存知、证据凭证、传播知识信息的作用。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作为档案大家族的一成员,企业档案同样具有上述特点和作用。企业档案形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是企业最准确、最权威的记忆载体。创建企业记忆工程离不开企业档案的支撑,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独特的记忆作用,是创建企业记忆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3、以实体实物为记忆客体

企业档案是企业的历史记录,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企业记忆工程的原则是因地制宜、特出特色、展示亮点。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在设计企业记忆工程体系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完整、全面地彰显企业特色,除了借助企业档案的“软实力”,我们还可以考虑搭建企业记忆的“硬平台”,做到“软”、“硬”结合,形式多样。搭建企业记忆的“硬平台”,主要内容就是选择具有企业历史特色和典型纪念意义的实体实物进行保留和保护,以实体实物为记忆客体,做到全方位地留住记忆、激活记忆。

3、企业记忆工程的实施

企业记忆工程体系构建方案一旦形成且经过充分论证确认后,接下来就是方案的付诸实施。国有大型老企业因其发展年代久远,企业规模较大,企业记忆工程完全可以按照上述设计方案进行实施。以笔者所在的巨化集团公司为例,企业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丰厚的企业文化,目前企业已处于文化自觉的阶段,多年来形成并创建了多种形式的“企业记忆之窗”。

3.1、“一主多翼”建窗口,凸显档案“软实力”

巨化集团公司是创建于1958年的国有大型企业,是国内重要的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和氟化工龙头企业。丰富的企业发展史和丰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存储了大量的企业记忆。近年来,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企业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提炼和企业档案资源的开发,创建了多种形式的以企业档案为载体的企业记忆窗口,将潜在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硬支撑”。

“一主”即以“一馆二厅”为主体,创建“巨化厂史展览馆”、“巨化氟化工产业展示厅”、“巨化科创展示厅”。公司成立50周年之际,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作为“厂庆”重点项目的“厂史展览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企业记忆之窗”的主要固定场馆。“厂史展览馆”运用纸质、照片、声像、实物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档案史料,对巨化建厂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建设发展、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产品开发、企业文化、厂容厂貌和重大活动等内容进行全方位陈列、展示。2012年落成的“巨化氟化工产业展示厅”以“印象巨化、感悟巨化、畅想巨化”为三大主旋律,对巨化氟化工创业历程的回顾以及氟产品的生产与应用、氟化工产业的链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景式的演示和展现。今年,“巨化科创展示厅”建成开放,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巨化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历程。

“一馆二厅”图文并茂,通过巨化建厂以来的原始档案回顾过去以传承历史;通过现代化氟化工产业基地的气势与风采展现当代以记载辉煌;通过氟材料的独特性能和广泛用途凝聚前景以畅想未来。全面新颖的展示功能和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公司干部职工在参观时勾起缕缕回忆,激发满怀豪情。“一馆二厅”成为企业历史的记忆之窗、企业形象的塑造之窗、企业文化的传播之窗。

“多翼”即以多个单项主题为辅,系统丰富企业记忆工程。近年来,公司先后编印、推出了《巨化简史(二集)》、《巨化组织史(二集)》、《一代创业者——巨化一次创业》、《崛起——巨化二次创业者报告文学》、《创业之歌——巨化50周年厂庆纪念画册》等企业记忆成果。同时,公司档案馆还收藏了自1959年以来的《巨化报》。

“一主多翼”的企业记忆载体,展现了企业历史和发展变迁,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了企业记忆功能,增强了企业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3.2、“一景多物”塑平台,触景生情溯记忆

“一景”是指创建中国化工行业第一个“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项目”。随着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一些历史久远、工艺落后、效益低下的工业项目将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境况,但这些工业项目在中国历史上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代表着中国工业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将这些工业项目的设备设施、装置、厂房、布局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形成工业遗存并加以保护利用,是一项定格、追溯企业记忆、保存企业历史面貌的开创性工作,对打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价值、扩展社会影响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巨化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内容为“电石工业遗存区块”、“森林休闲和文化创意区块”、“文化展示区块”,占地面积约718亩。该项目全面展示了巨化的历史文化、产业文化、科创文化与转型变革文化,是企业记忆工程的深化,也是企业记忆工程形神兼备的体现。

“多物”是指除了相对集中的“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项目”外,公司还选择具有巨化历史特色和典型纪念意义的“老场地、老建筑、老设备”进行实物保留和保护,如巨化工人广场、原机械厂金工车间、原总厂食堂、原巨化招待所、原合成氨厂国内第一台红旗牌空气压缩机等等。

“一景多物”的企业记忆平台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价值与生命意义,并随着时光延续而与日俱增。保护与开发企业集体记忆场所,集历史、文化、生态、森林、商务、休闲于一体,打造生态化工、绿色发展、文化示范的品牌,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社会认同感与美誉度,实现其独特性价值与综合性效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