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府志》简介
文/徐靖波

衢州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置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建州,方志编修源远流长。粗略统计,自宋以来,衢州府、县志编修达60多次,其中府志编修10多次。时过境迁,旧志原书已不多见。衢州市档案馆经过长期的征集、抢救和保护,馆藏府、县志等各类古史志达二十余部。本文选取馆藏康熙五十年重修、光绪八年重刊本《衢州府志》作一介绍。
一
康熙《衢州府志》重修者为杨廷望等。是时,杨廷望见衢州已经百二十余年未修府志,原府志为前朝作品,经年战乱,早已残缺,故新修府志。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启动,四十八年完成,五十年刊本,全志共十二册。现通行的多为光绪八年(1882年)衢州知府刘国光重刊本,同为十二册。刘国光上任衢州知府之时,因悉康熙时重修衢州府志原本及刻板受经年战乱,或被腐蚀或遭虫鼠啃噬,已经漶漫不堪,遂决定重修之。纵观本志光绪重刊本,共有缺页48处,计190多页,占比约七分之一。
二
本志历经康熙杨廷望等重修及光绪刘国光等重刊,纂者在序言中对编修经过及相关情况作了介绍。
开篇序言是光绪八年时任金衢严道尹联绶撰《重刊衢州府志序》。联绶,满洲正蓝旗人,荫生。光绪八年至十三年(1882年—1887年)任金衢严巡道道尹,殁于任。序源引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声明重刊意义,并道出重刊之前府志修订状况:“衢州自前明叶大参纂志后,百二十余年无作者。至康熙辛卯,郡守杨君始修其书。今又重经兵燹,书缺有间矣。”
第二篇序言为光绪八年时任衢州知府刘国光撰《重刊衢州府志序》。刘国光,字宾臣,湖北安陆县人,举人出身。光绪五至九年(1879年—1883年)任衢州知府,后光绪十一年(1885年)回任。该序简略对重刊起因及经过作了介绍:“询及郡志,则自大参叶公纂修百二十余年后,康熙辛卯复经杨兢如前辈重修,今又有数十年矣,无有继焉者,存板仅十之一二。再三查访,获旧本二三部,互相展阅,字画多半漫漶,页数亦多残缺。”“卷凡四十,类六十有奇,筹款重刊,五阅月既蒇其事”终印刷成书。知府刘国光任时,康熙府志传本已有许多文字漶漫不清,且残缺严重,故重刊府志。
第三篇序言为康熙重修《衢州府志》序,康熙五十年杨廷望撰。杨廷望,字兢如,江苏毗陵(现武进,一云昆山)人,进士出身。早年任河南上蔡县令,重建城门,编修《上蔡县志》。康熙四十五至四十八年(1706年—1709年)任衢州知府。任职期间,首建府学,康熙四十七年,改普润庵为府学,初名爱莲书院;修石室堰;编纂《衢州府志》;严禁溺女婴;四十八年(1709年),衢州地区大旱,单行乡里,开仓赈粮,禁止米商运粮出境。于是,米商失利怨公,动以浮言被弹劾。去职,贫困不能归,留衢三年,卒于康熙六十一年九月,衢士与民沿街列队哭泣,请为其立祀。原序有:“盖衢当闽粤之冲,又值兵燹之余,土瘠而民罢。”“故自有西邑大参叶公增修后,历百二十余年,未有议及此者,职是故页。”“丙戌岁,予来守是邦,构其残编,多所缺略,慨然有续辑之思,而冗次未逮。越明年丁亥,政稍就理,乃集衢之绅士,次第参酌,微显阐幽,仿史迁遗意,有纪,有传,有表,有志,有图,凡为书如干卷。”说明重修《衢州府志》原因及大致经过。
此篇序言中还提到康熙五十年时任衢州知府三韩马遴,“今幸有三韩马公莅止,长才宿学,美政良猷,留心地方,与余有同志焉。”指马遴对编修府志十分支持。马遴,三韩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衢州知府。
第四篇序言为康熙重修《衢州府志》序,马遴撰。根据民国《衢县志》记载,此序应为康熙四十九年金玉衡撰。金玉衡,字敬庵,镶蓝旗人,由台州同知置,任内完成《府志》重刊。刘国光或因原刻板磨损误将金玉衡改为马遴。
三
现衢州市档案馆馆藏康熙《衢州府志》光绪重刊本,全志约50万字,共40卷,计60余门,分为12册,以地支代册号。前十卷收录在“子、丑、寅、卯”四册中,对全府内包括各县的疆域、山川、河流、城池、学校、街坊、乡里、渡口等作了详尽的介绍,并配以徒手画出的地图,重点突出、非常形象。第十一至二十卷收录在“辰、巳、午”三册中,以文字配表的形式,详细介绍府、县以及各职能机关的沿革情况,历任府官、县官、学官、武官等的名册、官衔等级情况,参加科举考试及第者名册及相关情况。第二十一至二十九卷收录在“未、申”二册中,以考的形式,分类介绍全府历年各类课税、贡品特产情况,学校招收、教育、供养学生的情况,各类典礼风俗情况,寺观、陵墓所在,历年赈灾救济情况,兵防情况,名人艺文等。第三十至四十卷收录在“酉、戌、亥”三册内,以传的形式,将衢州名官、名贤、忠臣、隐士、文人、孝子、寓外衢籍名人、有一技之长者、列女等逐一作了简介,
重刊本尽管仍有残缺,但它与此前其他《衢州府志》相比,内容最为详尽,篇幅最为庞大,所辑存史料也较全面、翔实、丰富。本志主体部分属于辑录体,编纂者在客观辑录的基础上,长以按语形式来表明自己见识。总体而言,杨公所加的诸多按语,考证大多比较精当,富有学术见地,廓清了部分历史问题。
“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地方志可说是地方性百科全书,其史料价值与国史等同。地方志与家谱一起形成了系统的地方文史体系。历代先辈们呕心沥血、辛勤编纂而成的志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食粮。档案馆存志于此,可为编史修志提供素材和依据,可为群众修谱寻根提供方便。“历史重在传承,文明贵在延续。”衢州市档案馆按照“三个得以”定位档案资源建设,凭借“两个转变”不断推进档案工作,将继续征集地方志书等各类珍档,为地方文献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衢州市档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