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与参考文献:
[1][7]陈毅.坚持江南抗战的诸问题[J].载《抗敌》1939年创刊号.
[2]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一)[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438.
[3]邳州文史资料(第十辑)[Z].邳州:邳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1993:12-13.
[4][21]苏北抗日根据地 [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139-140,7.
[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423 .
[6]怎样处理地方武装[N].《新华日报》,1938年6月5日.
[8]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三)[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64.
[9]江苏革命史料选辑(第7辑)[Z].南京:江苏省革命斗争史编纂委员会、江苏省档案局,1983:90-92.
[10]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8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254-256.
[11]江苏革命史料选辑(第8辑)[Z].南京:江苏省革命斗争史编纂委员会、江苏省档案局,1983:165.
[12][13]江苏文史资料集粹(社会卷)[Z].南京: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5: 13,13-14.
[14]江苏革命史料选辑(第13辑)[Z]. 南京:江苏省革命斗争史编纂委员会、江苏省档案局,1984:65-68.
[15][26]韩建勋.新四军军部在盐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278,280-281.
[16]江苏革命史料选辑(第6辑)[Z]. 南京:江苏省革命斗争史编纂委员会、江苏省档案局,1983:81-83.
[17]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8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313.
[18]苏南抗日根据地[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251.
[19][22][29]曹晋杰,朱步楼.红旗十月满天飞 [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5:4,63-64,4-5
[20][25][28]郁有满.江苏帮会志 [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220,221,220.
[23]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共在抗战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包括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的广大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津浦铁路贯穿其间,又可将其分为路东地区和路西地区,路东地区主要指江苏西部地区。
[24]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七)[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453.
[27]黄克诚.黄克诚回忆录(上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