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蓄谋铁证如山
——解读宁波发现的日军1938年前测绘印制的军用地图
文/顾剑徵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展望未来,本刊特开辟纪念专栏,从档案视角为您展示这段历史的过往和细节,欢迎来稿或提供新闻线索。
从2014年5月以来,宁波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集中开展了对馆藏日军侵占宁波罪行的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发掘工作。期间,8幅1938年前侵华日军形成的宁波地区的军事作战地图被发现。之后,爱好收藏地图的宁波市民又提供了部分日军测绘印制的地图。通过对这些地图进行考证和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日本全面侵华的蓄谋由来已久。

慈溪县城图局部
一、档案馆馆藏的日军军用地图
这次发现的8幅地图分别藏于慈溪市档案馆和奉化市档案馆,地图所绘范围覆盖现在宁波行政区域的6个县区。
慈溪馆所藏的是“慈溪县城”图、“余姚县城”图、“镇海县城”图、“浒山所城”图和“观海卫城”图。这5幅地图大小相同,规格为54厘米×45厘米,比例注明皆为“中国五万分之一图”。在“慈溪县城”图、“镇海县城”图、“观海卫城”图上还加绘了纵横格子线,并手写说明两条格子线之间的距离约为2公里(加绘格子线应该主要用于军事需要)。5幅地图的边框外面,都有日文及中文注文。“浒山所城”图右上方的日文注文非常详细:“军事秘密(仅限于近期支那战区军队使用,属于‘部门内部保密’级)”。5幅地图的左下方,写有“陆地测量部、参谋本部、支那派遣军测量班(或支那派遣军参谋部)”字样。地图的左上方,写着制作时间:昭和十三年制 版(中华民国五年测图),十三年四月发行(昭和十三年即1938年)。
奉化馆的为奉化“莼湖镇”图、宁海“薛岙”图和象山“西周”图,主要是象山港湾(宁波南翼)一带的地形。地图规格约为46.5厘米×58.5厘米,地图上的等高线、村庄、行政区界限及周边道路交通去向等都标注清晰。3幅地图均为五万分之一图,都可从图上量取角度、距离、坡度、坐标、高程和面积,是用于研究地形、确定炮兵射击诸元和组织指挥部队作战的基本用图,广泛使用于一线作战部队。从这3幅地图的标注上来看,地图绘制于1916年和1917年,昭和十五年二月(1940年2月)进行了重新复制。
8幅地图的注文中有“标高:假定本局‘旧藩署紫薇园’五十米远。图式:据民国三年所定之地形原图图式。”

宁海“薛岙”图
二、民间收藏的日军测绘制作地图
在宁波的民间收藏爱好者手中,也有一些日军测绘的地图,其中一位市民向市档案馆展示了他收藏的7幅日军测绘绘制的地图。
第1、2幅地图是一张纸上正反两面印制的,一面是“满洲国全图”。另一面是“上海、南京附近态势图”,38厘米×54厘米,杭州湾口子外的王盘洋、舟山的大鱼山岛等都一一标明。第3幅是“上海、南京附近明细图”,54厘米×38厘米,左下角有一上海鸟瞰图,是上海老城地图,应是从老上海地图上绘制过去的。第4幅是“东亚军备现势明细图”,东京日日新闻社编,54厘米×76厘米,图中标明支那(中国)空军机场,日军海军航线。第5幅是“绘入鸟瞰东亚现势地图”,由日本产业组合中央会编印,50厘米×76厘米,这幅地图对中国各地物产、特产用彩色小图案标明,“浙东部分放大图”显示了浙东部分出产绍兴老酒、生丝、茶、蜜柑等。右下角有皇军占领地域、没有炸弹等轰炸目标的图案,而浙江省宁波市各地皆绘有炸弹图案。以上地图都是昭和十三年前测绘印制的。
第6幅“中支方面日支两军态势要图”,是日本陆军省新闻班调制,注明陆地测量部测绘,把支那军的几个战区都一一标注,明确标明了进攻目标。如第三战区仅浙东镇海、宁波、余姚、绍兴、萧山等地都划上红圈,表示有支那驻军,在杭州位置画有一个半圆形南指箭头,显示浙北已占领,日军箭头所指钱塘江南岸还是支那军驻地。
第7幅“支那事变第一年战斗经过”,由日本陆军省新闻班、海军省海军军事普及部印制,昭和十三年印,50厘米×71厘米,图中的重要城镇都标注了红色炸弹图案,表明它们是军事进攻目标。在“苏南浙东部分放大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浙江的绍兴、诸暨、金华、缙云、处州(今丽水)、温州等地都标有炸弹图案,甚至像慈溪龙山、镇海澥浦这样的小镇都不能幸免。

满洲国全图
三、日军如何绘制如此详尽细致的中国各地地图
自古以来,地理信息就被各国视为“国之重器”,不可予人。绘制敌方地图是准备战争的“必修课”,奉送己方地图则是割让城池的“见面礼”。史上有名的典故“荆轲刺秦王 ”,讲的就是荆轲受燕国太子丹之命前往秦国,在向秦王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终被杀。
我们生活工作中经常能见到各种交通地图、行政区划图、百度地图等,这些都是一般人可以看到的公开地图。内部地图和地形图,一般人就很难看到了,尤其是地形图,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在国防建设方面起着更大作用,特别是在现代高端武器使用中作用更为明显。我国的地形图包括几百个要素,其中有普通地图从来不标注的高程线、坐标、地形地貌等,还有水系、道路、居民地和兴趣点(就是名胜古迹、寺院庙宇等)等,地形图是保密的。

支那事变第一年战斗经过图
毫无疑问,上述地图出自日军之手。然而,日军是如何绘制出这些详尽细致的中国各地地图的呢?
一是对偷盗、窃取而来的民国地图进行翻印。馆藏的8幅地图有“标高:假定本局‘旧藩署紫薇园’五十米远。图式:据民国三年所定之地形原图图式。”的注文。据史料记载,所谓的“旧藩属”,是在今杭州城内,南起河坊街,北至惠民路。浙江的地理测量始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当时清政府在杭州报国寺开办了浙江陆军测绘学堂,分三角、地形、制图三科。为便于进行测量,当时的浙江陆军测量局在旧藩署的紫薇园埋设了测量标志,建立了紫薇园坐标原点,以此原点开展了大规模的实地测量,绘制出了全省各地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专家据此分析:1938年,日军尚未踏上宁波的土地(1940年4月20日宁波沦陷),不可能在宁波进行公开的、大规模的地图测绘。日军的这8幅地图应该是依据浙江陆军测量局于1914年测绘的地图印刷出来的,也就是说日军偷盗或窃取了浙江陆军测量局于1914年测绘的地图,翻印后为己所用。
日军偷盗翻印中国地图绝非个案。湖北省档案馆馆藏的万余张日本侵华军用地图,是日军战败后移交给中国政府的,后几经辗转入藏湖北省档案馆。在这批华中地区军用地图中,小至村塆山头,大至长江航道,都被详尽清晰地标注了出来。根据记载:冈村宁次能够“三天占领武汉,七天攻陷南昌”,是因为他早年窃取的国民政府测绘的华中地区五万分之一比例的军用地图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冈村宁次回忆,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使用的军用地图只有极少量是日军自行测量、绘制的,绝大多数是利用偷窃和缴获的中华民国测绘地图翻印的。
二是由日军在中国各地非法盗测。市民收藏的那幅“中支方面日支两军态势要图”是由日本陆军省新闻班调制,注明系陆地测量部测绘,这又作何解释?是否存在日军自己盗测的可能?
笔者查阅相关史料后发现,早在1938年前,日军就开始派人在宁波秘密测量和搜集资料了。据宁波文史资料和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所编的《浙东抗日与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记载:“日本浪人芝原平三郎1938年经常出没溪口、棠岙、汪家村、许家山沿公路一带查看地形、绘制地图……活动时间一年多。”“宁波沦陷前,宁波街头出现奇特广告,长方形,四周粗黑线,中书仁丹二仿宋字,直图暗示此街巷可通行,横的暗示此路不通,作为日军进攻目标,皆是芝原组织人所绘制。”芝原当时是以商人面目出现,1947年被上海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以间谍罪判处死刑。2014年10月6日的《参考消息》“海外视角”刊出了《日本出书揭秘日军在华“盗测史”》一文,内容为日本东京新闻10月5日文章:出版界揭秘旧日本军队在华非法测绘实态,揭示日本军队自明治时期已经秘密制作包括中国地图在内的“外邦图”的真实情况。据介绍,从明治38年(1905年)开始即对中国进行长期非法盗测,一直延续到昭和时代(昭和时代始于1926年)。可见,日本一直在为发动侵华战争做精心准备。为了侵略中国,30多年来在侦察和勘测上下足了功夫。其实,日本的非法盗测一直未曾停止。2006年、2010年,我国测绘部门都曾通报过日本公民在中国非法盗测案;2014年9月7日的华商报报道了“一名日本人从甘肃沿秦岭一路非法测绘被抓获”的消息。
如今,这些日军测绘绘制的地图,已经成为日军全面侵华蓄谋的铁证。面对如山的铁证,警钟重重响起,警示世人:历史决不能忘记!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作者单位:宁波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