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 一个寻常日子,如今却成了一个跨世纪的特殊符号。对中国、中华民族来讲,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一个饱含着血与火、苦难与屈辱、抗争与牺牲的日子,是一段必须在国人心中永志不忘的历史。 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随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大幕,从此黑暗、残暴、野蛮、掠夺、杀戳将东北人民推到炮火连天、民不聊生的灾难中。 在宋金和老人收集的一万多件日军侵华物证中,有很多极为罕见,甚至为孤品。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备战密令便是其中的一件。 尽管事先宋老先生有所说明情况,但当我们看到一纸“秘秘步三旅乙第169号”《关于事变计划的命令》上“昭和六年九月拾七日”这个时间节点,心跳还是不由加快、双睛睁大。 “昭和六年九月拾七日”,就是1931年9月17日,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前一天! 这纸备战密令与“九一八”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份密令会向人们昭示怎样的历史真相? 
“九一八”备战密令 直指“柳条湖”“北大营” “密令”长约32厘米、宽约24厘米,红色书边线框,内红竖线为格,边框右上方加印“秘秘”两字,格内中央下方印有“陆军”字样;全文竖版,由刻字水印部分和钢笔手写部分组成,并盖有“步兵第三旅团长之印”篆刻印章。 “九一八”备战密令。 “通常情况下,一个‘秘’字,就会将密令与普通命令区分开来。但这份密令在‘秘’字后面又加印了一个‘秘’字,由此可见此份命令的密级之高。”研究日军侵华罪证大半辈子的宋金和老人分析道,“备战命令,意味着不是立即执行的命令,这就要求事前绝对不允许走漏一点消息,因此也决定了此命令的密级度一定要非常高。” 密令是1931年9月17日(昭和六年九月拾七日),日本关东军驻长春步兵第三旅团长长谷部照俉下达给步兵第4联队长子爵大岛陆太郎‘对事变计划准备有关的文件命令’,编号为步三旅乙第一六九号。在日文翻译的帮助下,手令内容的两个关键点穿过84年的时空隧道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第一,第四联队抽出一中队作为旅团预备队将强袭奇袭北大营;独立守备步兵一中队攻击北大营北方地区;列车炮兵及野炮兵第二联队一部进攻柳条湖附近。第二,驻长春主力一部扫荡长春附近中国军队…… “柳条湖”! “北大营”! 正是“九一八事变”至为重要的地点,挑起事端于“柳条湖”!扩大事态于“北大营”! 备战密令部署,与 “九一八事变”中的“柳条湖”、“北大营”完全吻合! 于是,一张薄薄的密令将历史厚厚的伤与痛、屈与辱、侵与占、抢与夺清晰再现。 史料记载:1931年的柳条湖是一个沼泽密布、人烟稀少的小村,位于沈阳北部,距北大营约3华里。9月18日晚,月近半圆,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队副河本末守中尉带领士兵,以巡查铁路线为名,向距北大营西南800米的柳条湖走去,诡秘地将42包小型黄色炸药放在南满铁路的道轨上。 22时20分,一声巨响,一切侵略行动开始按照预谋行事。东侧道轨接头处约有1.5米的钢轨被炸弯,两根枕木被摧毁。埋伏在约4公里处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长川岛正大尉率兵在文官屯随即对东北边防军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攻击。 
弹痕累累的北大营兵舍。 23时18分,花谷正少佐以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当时在东京)的名义向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和陆相南次郎发急电,竟然捏造说:“18日下午10点半左右,在奉天北方北大营西侧,暴虐之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与赶赴现场的我守备队一部发生冲突。” 日军侵占中国东北预谋一步步推进。在沈阳的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以“代理关东军司令官、先遣参谋”的名义发布命令:令独立守备大队第二大队扫荡北大营,第五大队从北面进攻北大营,第二十九联队进攻沈阳城,第二师团以主力增援。 在旅顺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批准板垣代发的命令,至此,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火迅速燃遍东三省。 “在瞬息万变的侵略战场上,作战命令不时地因侵略战况被调整,很显然在发动武力侵略前不足一天的时间里,关东军决策高层对作战计划又进行了调整,最后决定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长川岛正大尉率兵攻打北大营……”宋金和老人说。 9月18日当天,没有出兵“柳条湖”“ 北大营”的驻长春步兵三旅团长长谷部照俉所辖的部队在“九一八”中干什么去了呢?在1935年日本参谋本部出版的《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步兵第三旅团长——长谷部照俉。 19日凌晨3时许,驻长春步兵第三旅团长长谷部照俉接到司令官进攻长春的命令,让他指挥步兵第四联队及骑兵第二联队负责长春的警备,并暗中做好攻击该地中国军队。这个命令,让长谷部照俉立即改变了南下奉天的决定,命令攻击南岭的部队按原计划前进,同时命令第四联队主力首先袭击宽城子,并决定把骑兵第二联队调来长春。凌晨4时30分步兵第四联队主力攻打宽城子,遭到我抗日官兵的顽强抵抗,最后于11时10分以战死24人、战伤23人的代价攻克宽城子。与此同时独立守备步兵第一大队、步兵第四联队第二大队进攻南岭,当得知侵略战斗遇到中国抗日将士英勇抗击时,长谷部照俉遂下令骑兵第二联队及已占领宽城子步兵第四联队主力赶往南岭增援。长谷部照俉亲自率部队及长春独立守备步兵第一大队第四中队达到南岭时,战斗已结束,遂返回长春…… 
关东军的炮兵部队,向长春宽城子中国军队发动攻击。 原来,本庄繁得到板垣发来的“九一八”报告后,说了一句,由本人承担责任,干吧! 19日凌晨1时30分至2时,本庄繁分别给第二师团、公主岭的独立守备队、驻长春第三旅团发出作战命令,同时电请驻朝日本军司令官林铣十郎尽速增援关东军,侵华魔爪由此迅速伸向中国东北各地…… 各种“演习”不断 一直寻找侵略借口 “‘九一八’备战密令绝不是轻意下达的,为了达到侵占中国东北之目的,为给自己的罪恶行径找到一块‘遮羞布’日本侵略者又使出了没有借口,特意制造借口,没有事端,故意挑起事端的伎俩。这一切,早在1931年年初,已表现得尤为明显。”宋金和老人指着密令说。 为寻衅滋事,侵华日军在东北各地频繁举行各种形式、规模不等的演习,不断制造摩擦。据粗略统计,仅1931年1月至9月,日军就进行了70多次演习。行军演习、实弹演习、夜间偷袭演习、耐寒演习、飞行演习等种种针对侵占中国东北的演习不断。按照惯例,日军“越界”演习须事先通知中国方面,而关东军的这些演习都是越出“铁路附属地”界限的演习。如此明目张胆挑衅,就想为武力侵略制造可乘之机。 9月8日,日军公然在沈阳大北边门外架设机枪,作攻城演练,在合堡大街进行巷战训练,还在沈阳附近修了三座炮台。同日,日本命令在东北各 “在乡军人”集中起来,分别到沈阳、长春、哈尔滨报到,在东北的日本满铁社员也都纷纷武装起来。 9月14日到17日,日军每天都在沈阳北大营一带进行实战演习。侵华日军不断得寸进尺,还出现了日军贴近北大营围墙,闯入北大营切断电线,向北大营实弹射击的不寻常现象。 一切不寻常的事情,都缘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的虎视眈眈,一切虎视眈眈又都缘于不可告人的目的。1929年从美国开始,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30年经济危机风暴狂袭日本,1931年达到高潮。为摆脱经济危机,日本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独裁,在经济上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在军事上发动侵略战争,企图以武力扩大势力范围。 1930年,日本军队内最大的法西斯组织——樱会成立,并得到陆相宇垣一成大将、陆军省军务局长小矶国昭少将、参谋本部第二部长建川美次少将等军部高级首脑的支持。军部上层倒向法西斯,不仅意味着日本法西斯登上政治舞台,更将日本推向了进一步对外侵略的魔窟。 日本侵略者首先将魔爪伸向中国东北,紧接着便是千方百计寻找借口,制造侵华氛围。1931年7月,日本侵略者在长春市西北的万宝山,挑起了中国农民和朝鲜移民的水利纠纷,煽动朝鲜国内发生大规模的排华事件,日本政府乘机大做特做“文章”,制造侵华舆论。与此同时,日本参谋本部的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大尉等四人,携带军用地图、测图仪器等,到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葛根庙一带探测地形,搜集军事情报,被东北屯垦军捕杀。日本借此叫嚣要“以武力解决悬案”,侵略中国东北的大幕由此快速拉开。 
日本关东军向奉天(沈阳)大西门发动进攻。 精心做好侵略准备 “九一八”动真格 “为了吞掉中国东北,日军可谓是煞费苦心,蓄谋已久。”宋金和老人不自觉地加重了语气。从1929年,以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为中心的关东军参谋组织四次“参谋”旅行,秘密到长春、哈尔滨、海拉尔、山海关、锦州等地进行侦察,暗中制订侵占东北的的作战计划。1930年,日军参谋本部的作战部长畑俊六少将亲自到东北侦察地形,密谋策划发动战争。 为了将预谋变为现实,日本政府做了一系列精心准备。从这组数字上便可窥其一斑。1930年度日本军费已占其总预算的28.5%。军需品和其他战略物资的进口占贸易总额的41%。日本在不断扩大军事工业的同时,将90%以上的大中型民用工业也都做了转产军火的准备。到1931年日军总兵力已扩充到30.8万人,其中陆军17个师23万人。同时,参谋本部做出《昭和六年(1931年)度形势判断》,要求从建立一个亲日新政府、满蒙独立、占领满蒙,使之成为日本领土的三个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东北问题。 在这份充满野心的形势判断文件中,侵略部署一步步跟进、实施。 1931年4月中旬,日军参谋部调驻仙台的第二师(师长为多门二郎中将),与驻中国东北地区的第十六师换防。因为第二师由日本北方士兵组成,能适应侵略东北在寒冷地区作战。 7月1日,日本军事参议官会议决定:日本调一个师常驻中国东北,废除驻满日军每隔两年调换一次的制度。同时,还密令独立守备队向苏家屯、沈阳一带集中。当月,将两门240毫米的榴弹炮等(攻城重炮)从旅顺秘密运到沈阳,安置在独立守备队第二营的兵营里。这两门重炮是分解后分别装进外形似棺材的木箱里,用客车从神户运到大连。为掩人耳目,日本侵略者还挖空心思把火炮安装在事前挖好的掩体内,并进行操作训练,预先标好目标。“这些火炮后来在攻击北大营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宋金和老人说。 为确保万全,使侵略不失手,日军于7月增派了一个师进驻朝鲜,准备随时渡江参战,并且命令驻朝鲜的日军开到图们江岸,待机行动。 8月1日,日本军部进行了异常的人事安排,非常熟悉中国东北、曾任张作霖顾问和驻华武官的本庄繁中将被任命为关东军司令,主持制定《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的建川美次少将被任命为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3日,本庄繁在给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的信中说:“熟察帝国存在及充实一等国地位,势非乘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五年计划未成,中国统一未达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30年经营之满蒙,并达大正7年(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各地之目的,使以上各地与我(日本)朝鲜及内地打成一片……”4日,陆相南次郎在师团长、军司令官会议上宣称:“满蒙在国防、政治、经济上对日本的生存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当事态严重化之际,军人“应愈兴竭诚奉公”,“以期准备随时尽军人的天职。” 8月20日,新上任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抵达旅顺,向关东军幕僚传达了军部的方针,审查了石原莞尔等人制定的作战计划。 侵华步伐不断加快,不断升级。9月3日,本庄繁向关东军高级军官训示:“今后可能发生不祥事件。我们必须认识到最后解决的时刻正在迫近。” 9月17日,在沈阳的日本军人臂缠黑纱,聚集在沈阳南站的“忠魂碑”前,叫喊着要为“帝国在满洲的权益而战”…… 一切预示着侵略战火即将点燃。第二天,被载入罪恶侵略史册的“九一八”爆发。 由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近2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日军的铁蹄迅速践踏东北大片土地:19日有沈阳、长春、营口、田庄台、盖平、复县、大石桥、海城、辽阳、鞍山、铁岭、开原、昌图、四平街、公主岭。还有安东、凤凰城、本溪、抚顺、沟帮子。20日有熊岳城。21日有吉林。22日有通辽、郑家屯、牛庄。23日有敦化、蚊河。24日有巨流河、新民。25日有洮南。仅一周的时间内,辽宁、吉林两省基本被日军占领。(配图片六) 于是这首寄托着无限悲愤的《松花江上》成为沦落他乡的东北人民最常唱起的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
|